-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過年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32677
- 條形碼:9787521232677 ; 978-7-5212-3267-7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過年書 本書特色
★馮驥才談人類文化遺產(chǎn)春節(jié)
★春節(jié)申遺推薦者馮驥才全方位講述人類共同的節(jié)日春節(jié)
★五十篇關于春節(jié)的文章,三十余張年味兒彩圖,感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獨特魅力
過年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是*大的節(jié)日。每逢過年,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陽歷換成陰歷。平日里生活的興勁兒,好像都積攢著,這時全使了出來。因此舊時,再窮的人家,也要燉一鍋肉,備兩瓶酒,請識文斷字的念書人用紅紙寫些吉祥話兒,粘貼在門板上;姑娘們買上三尺紅頭繩,小小子放一掛小鋼鞭!對于含蓄又溫厚的中國人來說,每一次過年,都是民族的情感——對生活的情感、鄉(xiāng)土情意與人間親情一次總的爆發(fā)與加深。
——馮驥才
過年書 內(nèi)容簡介
《過年書》是馮驥才關于春節(jié)的五十篇散文和采訪。2024年12月,中國春節(jié)申遺成功,正式成為全球節(jié)日,春節(jié)申遺推薦者馮驥才編著了春節(jié)相關書《過年書》,收錄自己的《過年》《花臉》《春節(jié)八事》等五十余篇關于春節(jié)的文章和采訪,并配以三十余張彩圖,從春節(jié)回憶,到春節(jié)習俗,對春節(jié)相關年華等民俗的搶救,到對春節(jié)的展望,是春節(jié)申遺成功后關于春節(jié)的全面闡述的讀物,也是一部了解春節(jié)的入門讀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春節(jié)的絕佳讀本。
過年書 目錄
《過年書》說 … 001
年的感懷
過年 … 003
花臉 … 011
春節(jié)八事 … 017
年近思母時 … 023
年意 … 027
大年三十 … 030
除夕情懷 … 034
守歲 … 038
沽上的年味 … 042
年夜思 … 047
年的沉思
年文化 … 055
過年和辟邪 … 061
終歲平安 … 065
福字是*深切的春節(jié)符號 … 068
大年三十,一家人抱團取暖 … 072
團圓,春節(jié)的**主題 … 075
春節(jié)是懷舊的日子 … 079
春節(jié)晚會是跛足的新民俗 … 083
春運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 086
春節(jié)*能講好中國故事 … 090
年的藝術
打樹花 … 097
天后宮剪紙 … 102
拜燈山 … 107
探訪缸魚 … 114
守望在田野 … 121
武強屋頂秘藏古畫版發(fā)掘記 … 126
大雪入絳州 … 144
豫北古畫鄉(xiāng)探訪記 … 149
為未來記錄歷史 … 166
臨終搶救 … 176
年的思辨
禁炮不如限炮 … 183
大門上的福字不宜倒貼 … 188
如何把年召喚回來 … 191
年畫退隱 剪紙登場 … 198
應保持我們春節(jié)的儀式感 … 208
春節(jié)假期應前挪一天 … 211
除夕應當放假 … 214
關于建議春節(jié)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 … 216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大的非遺 … 218
春節(jié)申遺“知情同意證明” … 221
春節(jié)列入人類非遺意義非凡 … 223
年的話語
淡淡年意深深情 … 231
人情味是*深的年味 … 238
春節(jié),就是回到生命的原點一解鄉(xiāng)愁 … 245
節(jié)日的情懷是不變的 … 248
春節(jié)正在遭遇的尷尬 … 251
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 … 254
年文化縱橫談 … 258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具生活情感
與生活理想的節(jié)日 … 266
何以春節(jié)? … 271
理解春節(jié)文化,才能更好認識
我們的民族 … 278
過年書 相關資料
兒時最快樂的日子是過年。
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過年的滋味。窮苦的人在過年中自尋安慰,幸運的人過年享受幸福。然而,不管貧富,一般人兒時的年總還能無憂無慮,因為生活的愁苦都被大人藏在自己身上了。
天津這里的年是從廚房的灶龕擺上糖瓜就開始了,盡管離著大年三十還有二十多天,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一種熟悉的很大的快樂即將開始。雖然大人在給灶王擺供時特意留給了我兩個小糖瓜,我還是更喜歡趁大人們不注意時,從灶王爺身前的碟子里偷一個糖瓜,嘗一嘗“偷吃禁果”的快樂。偷吃禁果是一種人性。
接下來,便是好戲一樣樣開始。
大人們用被單和舊報紙蒙蓋屋中所有的家具,用頭巾或一塊布蒙住自己的腦袋,將雞毛撣子或掃帚綁在竹竿前端,在屋頂上劃來劃去,清除邊邊角角的蜘蛛網(wǎng)和灰塵;跟著把所有窗子都擦得幾乎看不見玻璃,好像伸手就能摸到窗外的景物。身居租界地的五大道的住戶大多是四處遷來的移民,各地的風俗不同,有的地方不貼門神,吊錢只是天津本地盛行的年俗,所以五大道人家很少用門神吊錢。然而,家家戶戶的屋內(nèi)卻都貼上花花綠綠的年畫。我小時候家里已經(jīng)不貼楊柳青木版印制的年畫了,都貼石印或膠印的年畫。新式年畫顏色更多,形象更立體;我最喜歡三國故事的年畫,比如《三英戰(zhàn)呂布》《草船借箭》《轅門射?》等等。這喜好肯定與姥姥緊密相關。
最叫我興奮的煙花爆竹,也是每個男孩子的最愛。由于鞭炮只能過年時放,一年只這幾天,便愛之尤切。逢到年根,家里就從老城娘娘宮前的鞭炮市用三輪車拉來滿滿一車花炮,搬進一樓那間小小的茶室里,叫我的心兒激動得怦怦跳。在各種誘人的鞭炮和煙花中,最刺激人的是三種:一種是“足數(shù)萬頭”的鋼鞭,長長的一包立在那兒,快和我一樣高,響起來必須捂耳朵;還有一種名叫“八仙過海”的煙花盒子,只要點起來,各種煙花一連十多分鐘;一會兒竄花,一會兒打燈,一會兒噴火,花樣翻新,連綿不絕,叫人不肯眨眼;再一種是大金人,黃泥做的老壽星,很重很重,外邊刷一道金,里邊裝滿火藥,頭頂是藥捻子,點著后,從老壽星光溜溜的頭頂向上“呲花”,愈呲愈高,最高可以呲過樓頂,要上天了!
每到過年,娘娘宮有一條街是“鞭炮市”,紅紅地擺滿煙花爆竹,像站滿大兵,現(xiàn)在居然搬到我家里來!然而,大人們卻把這小茶室的門鎖得嚴嚴;我認為是防我,其實是不準任何人進去。那時男人們大多吸煙,怕把火帶進去。
這些花炮是在大年三十夜里放的。但每年大人都會給我一些特別的恩惠,幾掛小鞭,黃煙帶炮、地老鼠、呲花之類,允許我在院里放一放。我太淘皮,總要想些“壞點子”,弄出一些惡作劇,比如把點著的幾頭鞭扔到雞窩里,或者拴在貓尾巴上,有一年就把家中的老虎貓嚇跑了再也沒回來。長大后,我一直為我兒時有過虐貓的劣跡感到恥辱。
兒時最快樂的日子是過年。
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過年的滋味。窮苦的人在過年中自尋安慰,幸運的人過年享受幸福。然而,不管貧富,一般人兒時的年總還能無憂無慮,因為生活的愁苦都被大人藏在自己身上了。
天津這里的年是從廚房的灶龕擺上糖瓜就開始了,盡管離著大年三十還有二十多天,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一種熟悉的很大的快樂即將開始。雖然大人在給灶王擺供時特意留給了我兩個小糖瓜,我還是更喜歡趁大人們不注意時,從灶王爺身前的碟子里偷一個糖瓜,嘗一嘗“偷吃禁果”的快樂。偷吃禁果是一種人性。
接下來,便是好戲一樣樣開始。
大人們用被單和舊報紙蒙蓋屋中所有的家具,用頭巾或一塊布蒙住自己的腦袋,將雞毛撣子或掃帚綁在竹竿前端,在屋頂上劃來劃去,清除邊邊角角的蜘蛛網(wǎng)和灰塵;跟著把所有窗子都擦得幾乎看不見玻璃,好像伸手就能摸到窗外的景物。身居租界地的五大道的住戶大多是四處遷來的移民,各地的風俗不同,有的地方不貼門神,吊錢只是天津本地盛行的年俗,所以五大道人家很少用門神吊錢。然而,家家戶戶的屋內(nèi)卻都貼上花花綠綠的年畫。我小時候家里已經(jīng)不貼楊柳青木版印制的年畫了,都貼石印或膠印的年畫。新式年畫顏色更多,形象更立體;我最喜歡三國故事的年畫,比如《三英戰(zhàn)呂布》《草船借箭》《轅門射?》等等。這喜好肯定與姥姥緊密相關。
最叫我興奮的煙花爆竹,也是每個男孩子的最愛。由于鞭炮只能過年時放,一年只這幾天,便愛之尤切。逢到年根,家里就從老城娘娘宮前的鞭炮市用三輪車拉來滿滿一車花炮,搬進一樓那間小小的茶室里,叫我的心兒激動得怦怦跳。在各種誘人的鞭炮和煙花中,最刺激人的是三種:一種是“足數(shù)萬頭”的鋼鞭,長長的一包立在那兒,快和我一樣高,響起來必須捂耳朵;還有一種名叫“八仙過海”的煙花盒子,只要點起來,各種煙花一連十多分鐘;一會兒竄花,一會兒打燈,一會兒噴火,花樣翻新,連綿不絕,叫人不肯眨眼;再一種是大金人,黃泥做的老壽星,很重很重,外邊刷一道金,里邊裝滿火藥,頭頂是藥捻子,點著后,從老壽星光溜溜的頭頂向上“呲花”,愈呲愈高,最高可以呲過樓頂,要上天了!
每到過年,娘娘宮有一條街是“鞭炮市”,紅紅地擺滿煙花爆竹,像站滿大兵,現(xiàn)在居然搬到我家里來!然而,大人們卻把這小茶室的門鎖得嚴嚴;我認為是防我,其實是不準任何人進去。那時男人們大多吸煙,怕把火帶進去。
這些花炮是在大年三十夜里放的。但每年大人都會給我一些特別的恩惠,幾掛小鞭,黃煙帶炮、地老鼠、呲花之類,允許我在院里放一放。我太淘皮,總要想些“壞點子”,弄出一些惡作劇,比如把點著的幾頭鞭扔到雞窩里,或者拴在貓尾巴上,有一年就把家中的老虎貓嚇跑了再也沒回來。長大后,我一直為我兒時有過虐貓的劣跡感到恥辱。
對于孩子們,過年還有一件平時連想也不敢想的美事,就是無論怎么喊怎么叫怎么鬧,大人也不管。不會訓斥你,更不會打你。過年是神仙當家的特殊的日子,連父親平日的一臉正經(jīng)也給奪走了。過年只準笑、不準哭,不能嚇唬孩子,更不能打孩子,所以這幾天可以放開手腳地胡鬧。我的奶媽對我說:“你要鬧過頭了,小心過了年跟你算總賬!”果然,一年的初二,我在客廳耍一把木頭做的“青龍偃月刀”,耍過了勁兒,啪的把一個貴重的百蝶瓶打碎。父親臉色都青了,但他居然忍下來沒說我一句。可等過了年,趕到我淘皮惹禍的當口,把我狠打一頓,我感到了有幾下是與百蝶瓶有關。
過年雖然放縱孩子開心,大人們對自己卻管得很嚴。無論誰都不準耷拉臉蛋子,人人滿臉堆笑,嘴上總掛著各種吉祥話,碰到與喪氣的字同音的話必須繞開說;白顏色的東西不能放在表面,窗戶上只能貼紅窗花;不能掃地;尤其三十晚上,所有屋里的燈全要開著,一直開到初一天亮。有時忘了關,初一白天還亮著。
年夜飯必定要最豐盛,餐桌上一定要擺上寧波老家傳統(tǒng)的“馮家鴨”,還有年糕湯、雪菜黃魚、苔條花生,但都沒讓我流下口水,整整一天我都焦急地等著飯后那場爆竹煙花的“盛宴”。可是放花炮要等到子午交時,從下午到午夜是我一年中感覺最慢的時間,一次我悄悄去撥快壁爐上座鐘的表針。大人們笑道:撥到十二點也沒用,太陽還在天上呢!
燃放花炮是天津本地最瘋狂的一項年俗。天津這里是碼頭,碼頭上爭強好勝,無論人和事都是硬碰硬,天津人放炮要相互比拼,看誰放的炮大,誰放得多,誰放得膽大。這一較勁,鞭炮就瘋了。五大道上的人家雖然是外地移民,但非官即商,官商都講究排場,鬧得愈大愈牛,而且官商都有錢,這一來五大道的花炮放得反而比老城那邊還兇。
臨近午夜時,隨著外邊的鞭炮聲愈來愈響,大人們開始把花炮從茶室搬到后院,那場面有點像大戰(zhàn)將臨。我興奮得跟著那些搬運花炮的大人從樓里跑進跑出,完全不管外邊寒風刺骨。急得我的奶媽使勁把我往屋里拽,等到把長長的鞭炮在竹竿上拴牢,煙火盒子和大金人都搬上墻頭,我和全家都趴在餐廳和客廳的窗臺上,關了屋里的燈,一片比夢還燦爛的煙花世界呈現(xiàn)在眼前。我和姐姐妹妹們所有歡叫和驚叫都淹沒在震耳欲聾的鞭炮的炸裂聲中了。我現(xiàn)在還記得一家人被閃動的火光照亮的每一張帶表情的臉。母親似乎更關心我們臉上的表情。更叫我激動的是,我家的鞭炮聲已經(jīng)淹沒在整個城市鞭炮驚天動地的轟響中。一個“年”的概念不知怎么深深嵌入我的心里,便是——普天同慶。我不知什么時候記住這個詞兒,什么時候懂得其中的含義,反正現(xiàn)在明白了年的真正的理想。不能往下再說了,再說就離開童年和五大道了。
年年夜里,我都不記得自己是怎么入睡的。反正一定是困得不行,用火柴棍兒也支不住眼皮時,便歪在哪兒,叫奶媽把我背回屋,脫了衣服蓋上被,呼呼大睡一覺睡到大天亮,睜開眼,一準一個紅通通發(fā)亮的大蘋果放在枕邊。這是母親放的。母親年年夜里都會到我們兄弟姐妹屋里轉(zhuǎn)一圈,每人枕邊放一個大蘋果,預示來年平平安安。
P3-5
過年書 作者簡介
馮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寧波,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馮驥才是新時期崛起的第一批作家,也是“傷痕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尤以“文化反思”系列小說著稱,多次在國內(nèi)外獲獎。已出版各種作品集二百余種,代表作有《啊!》《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單筒望遠鏡》《藝術家們》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西、阿拉伯等二十余種文字,在海外出版譯本六十余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