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日本近代學校體育研究(1868-1936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959274
- 條形碼:9787500959274 ; 978-7-5009-592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近代學校體育研究(1868-1936年)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統梳理了1868年至1936年日本學校體育的發展歷程、特征、作用與地位,以及其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深入分析了日本學校體育的特征及其在國家崛起中的地位與作用,剖析了日本學校體育發展的影響因素,總結了日本學校體育對中國體育發展的啟示。主要內容分四個時段進行研究,包括維新巨變中的身體重視與體操初興、明治時期的學校體育、大正時期的日本學校體育、昭和初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學校體育。
日本近代學校體育研究(1868-1936年) 目錄
**章 維新巨變中的身體重視與體操初興
**節 維新圖強中的國民改造
一、民族危機與維新圖強
二、改造國民與重視身體
第二節 體育觀念的變化與歐美體操傳入
一、福澤諭吉與嘉納治五郎的理念
二、普通國民的認識
三、歐美體操傳入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明治時期的學校體育(1868—1912年)
**節 明治時期學校體育的發展歷程
一、《學制》頒布與體操課程的初步制度化(1872—1879年)
二、《教育令》與學校體育的初步科學化(1879一1886年)
三、《學校令》與強制體操課程的普遍實施(1886—1900年)
四、《改正學校令》后學校體育的變化(1900—1912年)
第二節 明治時期的體操課程與教學
一、體操教學目標
二、體操教學內容
三、體操教學方法與原則、策略
第三節 明治時期的課外體育活動與運動競賽
一、課外體育活動概況
二、軍事色彩的“行軍”
三、運動會的發展
四、學校體育社團的出現
第四節 明治時期的體育專業教育與師資培養
一、《學制》頒布后
二、體操傳習所時期
三、1886年《學校令》以后
四、日本體育會體操學校
五、日俄戰后的體育師資
六、明治時期日本學校體育師資培養的影響因素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大正時期的日本學校體育(1912—1926年)
**節 大正時期學校體育的發展背景
一、大正民主與“一戰”后資本主義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教育體制的右傾與“一戰”后體育的軍事色彩
三、學校體育開展的科研基礎
四、教育及學校體育管理機構
第二節 《學校體操教授要目》的制定與實施
一、《學校體操教授要目》的制定
二、《學校體操教授要目》的實施
第三節 大正時期體操教學目標與內容
一、體操教學目標
二、體操教學內容
第四節 大正時期體操教學基礎理論
一、《要目》中的教學方法與原則
二、永井道明的教學主張
三、體育運動的科學性傾向
第五節 大正時期軍國主義體育的強化
一、1917年《關于兵式體操的建議案》
二、1925年《陸軍現役將校學校配屬令》
三、大正末期的軍事教育反對運動
第六節 大正時期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
一、學生參與的各級體育競賽
二、報社主辦的體育競賽
三、特色夏季體育活動及臨海、林間學校
四、其他特色的課外體育活動
五、全國性學生競技團體的成立
六、學校衛生工作
第七節 大正時期體操科師資狀況
一、嘉納治五郎與東京高師體操專修科
二、大正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三、體操科教師的標準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昭和初年至“二戰”前的學校體育(1926—1936年)
**節 1926一1936年學校體育的發展背景
一、1926一1936年的政治與經濟
二、1926—1936年的教育與體育
三、教育及學校體育的管理機構
四、體育運動主事會議
第二節 1926—1936年的體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一、體操教學目標
二、體操教學內容
第三節 1926-一1936年的課外體育活動
一、高校的課外體育活動
二、中學的運動會
三、學校運動會中軍事色彩的加強
四、耐寒訓練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對明治至“二戰”前日本學校體育的討論與思考
**節 明治至“二戰”前日本學校體育的特征
一、學校體育的科學性特征
二、學校體育的軍國主義特征
三、學校體育的總體特征:“和魂洋才”
第二節 明治至“二戰”前日本學校體育的作用與地位
一、學校體育的作用
二、學校體育的地位
第三節 明治至“二戰”前日本學校體育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政治、經濟發展是學校體育的堅實基礎
二、傳統思想文化是學校體育的“和魂”
三、教育發展是學校體育的直接推動力
四、軍事擴張是影響學校體育的核心因素
第四節 思考與啟示
一、重視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
二、體育工具化的反思
三、對日本國民性的思考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日本近代學校體育研究(1868-1936年) 作者簡介
劉春燕,女,1975年生,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體育教育系主任。2014年在華南師范大學獲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學位,師從譚華教授。2015年進入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師從季瀏教授。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作為主力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三項,參編國家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體育史》、《學校體育學》等。研究方向:體育史、學校體育。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