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音樂三千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84748
- 條形碼:9787572284748 ; 978-7-5722-8474-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三千年 本書特色
本書是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斯圖爾特伊薩科夫的全新力作,是他在音樂領域30余年研究與實踐成果的精華集結。由北京大學名師、中國音樂學院科研處處長畢明輝傾情翻譯,譯本語言汪洋恣肆、優美通達,且根據中國讀者的需要添加豐富生動的譯者注,幫助讀者多面、深入地理解人類音樂3000年的變革史。 跨越3000年的音樂史,記錄音樂史上10余個永/遠改變人類文明的爆/炸性時刻。從樂譜的發明、歌劇的誕生、爵士樂的爆發、性別的解放等話題入手,揭示了音樂的演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千絲萬縷的聯系。揭秘今人認為理所當然的音樂創新的種種來源,為我們全面理解音樂的發展軌跡提供了百科全書式的生動呈現。 突破普通音樂史作品編年體的結構,采用“主題”式,將恢弘的西方音樂歷史囊括在樂譜、節奏和旋律、無調性、印象主義音樂等十幾個主題之下,勾連起歷史中的偉大人物和趣事,宛若散文。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學家,西方現代音樂史研究資深專家鐘子林;著名樂評家,音樂學家劉雪楓;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長江學者彭鋒;音樂學家,中國音樂家協會西方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教授李秀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著名教育學家林小英;捷克愛樂樂團首席指揮與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謝米揚畢契科夫鼎力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音樂三千年 內容簡介
噪音是如何變成美妙的音樂的?記譜法的發明源自怎樣曲折的故事?爵士樂為何會從美國一路火到巴黎?中國古代哲學又如何影響著世界音樂進程? 伊薩科夫突破傳統音樂史作品編年體的結構,采用“主題”式的書寫方式,從樂譜的發明、歌劇的誕生、爵士樂的爆發,到性別的解放,以及中西文化的合流等10余個主題,全面講述了人類音樂3000年的變革史。 作為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音樂簡史,全書以昂揚的基調、優美的語言,呈現了豐富海量的音樂知識、激動人心的故事,以及每場音樂變革所引發的里程碑式的改變。閱讀本書,你將親臨貝多芬、李斯特、巴赫等大師的創作現場,你將見證音樂與政治、文化和經濟融合共進的恢弘歷程,你將領略來自世界各地的20余種音樂風格,你將獲得一份世界經典曲目清單,你更將在不知不覺中,真/正理解音樂究竟是如何發展成今天這樣的。
音樂三千年 目錄
音樂三千年 相關資料
將這樣一本信息量很大、視角獨特、書寫有趣、陳述方式不同以往的音樂歷史著作介紹給中文讀者,很有意義!畢明輝教授的譯筆流暢準確,雅致自然,非常接近原著文風,是一部高質量的學術與翻譯的雙重佳作! ——鐘子林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學家,西方現代音樂史研究資深專家 這是我非常想一口氣讀完的書,也是我非常想分享給每一位音樂專門家和愛好者的關于音樂源流、發展“節點”的真知灼見。作者視野廣博,高屋建瓴,言簡意賅;譯者學識通達,文筆雅致,錦上添花。本書代表我們時代對“音樂史”的深入認知,讀起來引人入勝、妙趣橫生,令人欲罷不能。 ——劉雪楓 著名樂評家,音樂學家 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所化成的弧線、交織成的網絡,是音樂與藝術存在其間的語境,是音樂與歷史相互作用的場域。《音樂三千年》的書寫范式與敘事邏輯都可圈可點,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理解音樂的跨文化與全球史的新視角。作者堅守音樂風格作為音樂史的核心議題,且對西方音樂史傳統寫作中有所遮蔽的音樂事實傾注筆墨,別有一番血肉與呼吸。如果沒有譯者畢明輝教授的精彩奉獻,我們也就無法獲得在音樂歷史長河中縱橫馳騁的新體驗! ——彭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長江學者 我們已經習慣了傳統意義上西方音樂史的寫作與那種正統學術上的“按部就班”。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等斷代風格“干面一孔”下的音樂寫作,在幫助我們學習和認知西方音樂的過程中,的確有過不小的貢獻。然而畢明輝教授翻譯的這部《音樂三千年》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以西方音樂為主的認知世界音樂的途徑:它以音樂史中的“大事記”,即音樂中的“革/命事件”為邏輯的展開點,向我們展現了區別傳統寫作的一種別開生面、熱血涌動、磅礴激昂、活生生的音樂史敘述方式。不信,來讀讀。 ——李秀軍 音樂學家,中國音樂家協會西方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教授 音樂的變革之路,不只是音樂的內部演變軌跡,更是以音樂為中介而勾連起來的不經意耦合,但又相當巧妙的跨界的社會建構。在大跨度歷史脈絡和海量音樂材料的縱橫比較中,伊薩科夫揮斥方道,用ji為優美而精辟的語言勾勒了充滿哲思的音樂三千年。要參透其中味,若沒有譯者畢明輝教授高超的中英雙語能力,沒有他所搭建的無數跨文化理解的“腳手架”(譯者注),中國讀者就不太可能自如地享受到書中所蘊藏的歷史、哲學、文學、社會學以及數學、物理等領域的知識交融,更難以領略到中國哲學在其中的回響——而不是絕響。 ——林小英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著名教育學家 這是一部令人驚嘆的作品,描繪了音樂是如何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它帶我們踏上了一段迷人的旅程,從樂譜的起源開始,一直延伸到當代音樂,揭示了音樂的變革之路上不可忽視的政治、文化背景。 ——謝米揚·畢契科夫 捷克愛樂樂團首席指揮與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
音樂三千年 作者簡介
作者
[美] 斯圖爾特·伊薩科夫
著名鋼琴家、作曲家,《今日鋼琴》雜志創始人,擔任該雜志主編近30年。曾因出色的音樂寫作榮獲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頒發的迪姆斯·泰勒獎,榮獲由克雷莫納音樂藝術委員會頒發的傳播獎,榮獲瑪莎·貝爾德·洛克菲勒音樂基金會獎,等等。
屢獲殊榮的作家,《華爾街日報》固定撰稿人,曾為《紐約時報》《鍵盤》《音樂美國》《室內樂》等大眾及音樂領域主流雜志撰稿。己出版《鋼琴博物志》《樂律:音樂如何成為西方文明偉大思想的戰場》等多部著作,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廣泛。
譯者
畢明輝作者
[美] 斯圖爾特·伊薩科夫
著名鋼琴家、作曲家,《今日鋼琴》雜志創始人,擔任該雜志主編近30年。曾因出色的音樂寫作榮獲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頒發的迪姆斯·泰勒獎,榮獲由克雷莫納音樂藝術委員會頒發的傳播獎,榮獲瑪莎·貝爾德·洛克菲勒音樂基金會獎,等等。
屢獲殊榮的作家,《華爾街日報》固定撰稿人,曾為《紐約時報》《鍵盤》《音樂美國》《室內樂》等大眾及音樂領域主流雜志撰稿。己出版《鋼琴博物志》《樂律:音樂如何成為西方文明偉大思想的戰場》等多部著作,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廣泛。
譯者
畢明輝
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名師,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前系主任、科研處處長。中央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博士,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后、北京大學學工部副部長、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院長等。多年來主持“20世紀西方音樂”“西方音樂欣賞”“音樂與數學”“聽覺文化與世界文明”等北京大學名課、音樂專業課程及教育優/秀中英文慕課,其影響力覆蓋全球百余所高校。公開發表中外文著述逾百萬字。曾獲北京市青教賽一等獎第yi名、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北京市教學名師、教育全國在線教育優/秀教師獎、首都勞動獎章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