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理論機理與效應測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78414
- 條形碼:9787513678414 ; 978-7-5136-7841-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理論機理與效應測度 本書特色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創新動態、創新實現機制、影像機制、效應研究、特征分析、政策分析、數據資源、數據要素、數據資產、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理論機理與效應測度 內容簡介
數據賦能的本質是通過創新數據應用實現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小企業能否將數據轉化為創新要素是參與競爭和實現成長的關鍵。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揭示中小企業喚醒沉睡的內部數據,整合多維度外部數據的作用機理,測度數據要素在其創新過程中的效應,成為當下理論和實踐應解決的重要命題。不僅可為探索數據賦能驅動中小企業創新實踐提供理論指導,還對我國實體產業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重塑國際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本書圍繞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這一核心問題,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如何做”的邏輯順承依次展開探討,解決中小企業“不想轉、不愿轉、不會轉、不好轉”問題。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理論機理與效應測度 目錄
1.1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的實踐
1.1.1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現狀
1.1.2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的基本特征
1.1.3數字時代中小企業創新面臨的挑戰
1.2數據賦能的時代特征
1.2.1數字經濟成為新經濟形態
1.2.2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
1.2.3數字化轉型成為中小企業必選項
1.3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典型事實
1.3.1HOPE:數據鏈接創新資源與用戶需求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1.3.2金蝶信科:賦能中小企業打造數據信用資產緩解融資約束
1.3.3野馬電池:數據聯網貫通信息鏈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1.4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研究框架
1.4.1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內涵
1.4.2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要素化過程
1.4.3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機理邏輯
1.4.4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內容框架
第2章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研究動態及理論基礎
2.1數據賦能的研究現狀與動態
2.1.1數據賦能的相關研究概述
2.1.2數據賦能的研究熱點與趨勢
2.1.3數據賦能研究的主要結論
2.2中小企業創新的研究現狀與動態
2.2.1中小企業創新的相關研究概述
2.2.2中小企業創新的研究熱點與趨勢
2.2.3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的主要結論
2.3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基礎
2.3.1中小企業數字化的相關研究概述
2.3.2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基礎
2.3.3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的主要結論
2.4本章小結 第2篇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機制研究第3章數字技術對中小企業創新資源約束的緩釋機制
3.1數字技術與中小企業創新資源獲取的現實背景
3.2數字技術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3.2.1數字技術與資源獲取、資源拼湊
3.2.2數字技術與中小企業創新
3.2.3資源獲取、資源拼湊與中小企業創新
3.2.4資源獲取、資源拼湊的中介作用
3.2.5數字技術應用的交互作用
3.3數字技術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研究設計
3.3.1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3.3.2研究方法
3.3.3變量測量
3.3.4信度與效度檢驗
3.3.5同源方差與無響應偏差
3.4數字技術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效應分析
3.4.1數字技術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全模型分析
3.4.2資源獲取、資源拼湊的中介效應檢驗
3.4.3數字技術應用廣度和數字技術應用深度的交互效應檢驗
3.5研究結論
第4章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的實現機制
4.1數據資源成為創新要素的現實需求與研究進展
4.2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的理論模型
4.2.1數據資源成為創新要素的現實條件
4.2.2數據資源、數據分析與中小企業創新
4.2.3數據分析、雙元能力與中小企業創新
4.2.4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的理論模型
4.3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的實證設計
4.3.1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4.3.2研究方法
4.3.3變量測量
4.3.4信度與效度檢驗
4.3.5同源方差與無響應偏差
4.4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實現機制的效應檢驗
4.4.1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實現機制的全模型分析
4.4.2數據分析、雙元能力的中介效應檢驗
4.4.3研發探索能力與研發利用能力的交互效應檢驗
4.5研究結論
第5章數據資源聯網化對中小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
5.1數據資源聯網化與中小企業創新的現實背景
5.2數據資源聯網化與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模型
5.2.1數據資源聯網化與中小企業創新
5.2.2數據應用智能化的中介作用
5.2.3數字人才的調節作用
5.2.4數據資源聯網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概念模型
5.3數據資源聯網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研究設計
5.3.1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5.3.2研究方法
5.3.3變量測量
5.3.4信度與效度檢驗
5.3.5同源方差與無響應偏差
5.4數據資源聯網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效應檢驗
5.4.1數據資源聯網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全模型分析
5.4.2數據應用智能化的中介效應檢驗
5.4.3數字人才的調節效應檢驗
5.5研究結論 第3篇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效應研究第6章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質量提升的效應研究
6.1引言
6.2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的特征事實
6.2.1樣本與數據來源說明
6.2.2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
6.3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理論分析
6.4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實證設計
6.4.1模型設定與變量定義
6.4.2樣本基本特征分析
6.5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效應檢驗
6.5.1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直接效應
6.5.2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治理效應
6.5.3內生性與穩健性檢驗
6.5.4數字化驅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異質性檢驗
6.6研究結論
第7章數字化政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效應研究
7.1引言
7.2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背景與理論分析
7.2.1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背景
7.2.2數字化政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直接效應假設
7.2.3數字化政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中介效應假設
7.2.4數字化政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異質性效應假設
7.3數字化政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研究設計
7.3.1模型設定與數據來源
7.3.2變量定義
7.4數字化政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效應檢驗
7.4.1主效應檢驗
7.4.2穩健性檢驗
7.4.3中介效應檢驗
7.4.4異質性檢驗
7.5研究結論 第4篇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對策研究第8章中小企業創新政策的發展演變與特征分析
8.1引言
8.2數據來源、研究方法與文本分類
8.2.1政策文本收集與數據來源
8.2.2政策文本整理與研究方法選擇
8.2.3政策文本分類及信效度分析
8.3中小企業創新政策文本分析結果
8.3.1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的基本特征
8.3.2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的階段特征
8.3.3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主題的共詞網絡
8.3.4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發文機構的共詞網絡
8.4研究結論
第9章政策工具視角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文本分析
9.1引言
9.2文獻綜述
9.3政策工具視角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分析框架
9.3.1研究方法選擇
9.3.2分析框架構建
9.4《指南》的政策工具分析
9.4.1《指南》政策文本內容編碼
9.4.2《指南》政策工具分析
9.4.3X-Y維度關聯分析
9.4.4X-Z維度關聯分析
9.5研究結論
第10章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策略體系
10.1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策略體系的分析框架
10.1.1工具分類
10.1.2主體分類
10.1.3模型構建
10.2政府層面的政策建議
10.2.1提供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支持要素
10.2.2激發市場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的動力
10.2.3營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環境氛圍
10.3第三方參與的對策建議
10.3.1推出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應用
10.3.2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生態模式
10.4中小企業應對的策略建議
10.4.1積極化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源約束
10.4.2打造中小企業數據要素化的內部環境基礎
10.4.3營造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文化氛圍
附錄中小企業創新狀況問卷調查
參考文獻
后記
表目錄 表1-1不同社會階段的生產要素
表2-1數據賦能部分代表性研究文獻
表2-2中小企業創新部分代表性研究文獻
表2-3中小企業數字化部分代表性文獻
表3-1樣本分布特征
表3-2變量的信效度分析結果
表3-3描述性統計與區分效度檢驗
表3-4Heterotrait-Monotrait檢驗結果
表3-5無響應偏差檢驗
表3-6PLS全模型分析結果
表3-7中介效應的Bootstrapping檢驗結果
表3-8數字技術應用廣度與數字技術應用深度的交互效應檢驗結果
表4-1樣本分布特征
表4-2信效度檢驗結果
表4-3描述性統計與區分效度檢驗
表4-4Heterotrait-Monotrait檢驗結果
表4-5PLS全模型分析結果
表4-6中介效應的Bootstrapping檢驗結果
表4-7研發探索能力與研發利用能力的交互效應檢驗
表5-1樣本分布特征
表5-2信效度檢驗結果
表5-3描述性統計與區分效度檢驗
表5-4Heterotrait-Monotrait檢驗結果
表5-5PLS全模型分析結果
表5-6數據應用智能化的中介效應檢驗
表5-7數字人才調節效應的檢驗結果
表6-1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相關的部分主要政策
表6-2主要變量定義
表6-3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6-4主要變量相關性分析結果
表6-5數字化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基準回歸結果
表6-6數字化影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的治理效應檢驗結果
表6-72SLS檢驗結果
表6-8Heckman兩步法檢驗結果
表6-9DID方法檢驗結果
表6-10替換主要變量測量方式的檢驗結果
表6-11替換估計方法的檢驗結果
表6-12替換估計樣本的檢驗結果
表6-13異質性檢驗結果
表7-1主要變量定義
表7-2數字化政策對中小企業創新的影響:DID模型回歸結果
表7-3Tobit回歸檢驗結果
表7-4替換因變量(專利獲得數)的檢驗結果
表7-5研發投入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表7-6人力資本升級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表7-7產權性質異質性檢驗結果
表7-8行業性質異質性檢驗結果
表7-9融資約束異質性檢驗結果
表8-1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創新政策列表
表8-2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及關鍵內容
表8-3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發文機構及數量
表8-42011—2022年發文機構的程度中心性計算結果
表8-52014—2019年發文機構的程度中心性計算結果
表8-62020—2022年發文機構的程度中心性計算結果
表9-1《指南》政策文本分析單元編碼表
表9-2《指南》政策工具分布
表10-1政策工具表
表10-2策略體系構建中的政策網絡類型及其對應主體
圖目錄 圖1-12016—2021年我國市場主體變化情況
圖1-22010—2019年我國個體和私營企業就業人數情況
圖1-32019—2022年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情況
圖1-42019—2021年A股上市專精特新企業研發強度和研發人員
占比情況
圖1-5分地區的中小企業樣本的分布情況
圖1-6中小企業研發強度的分布情況
圖1-7中小企業研發人員占比的分布情況
圖1-8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周期的分布情況
圖1-9中小企業擁有專利分布情況
圖1-10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程度的分布情況
圖1-11中小企業與客戶共享信息、客戶與中小企業共享信息的
分布情況
圖1-12中小企業獲取創新資源的渠道分布情況
圖1-13中小企業主要技術來源的分布情況
圖1-14中小企業共享平臺使用程度的分布情況
圖1-15中小企業參與產能共享、設備共享的情況
圖1-162012—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及增速
圖1-172017—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情況
圖1-18數據金字塔(DIKW)的層級結構
圖1-19數字化轉型與中小企業創新之間的契合邏輯
圖1-20HOPE標準化定制流程
圖1-21金蝶效融平臺賦能信用的流程
圖1-22野馬電池三大重要變革
圖1-23數據聯網貫通野馬電池系統集成平臺信息鏈
圖1-24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要素化過程
圖1-25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機理邏輯
圖1-26研究內容框架
圖2-12019—2022年數據賦能研究領域的發文量
圖2-2數據賦能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2-3數據賦能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2-4數據賦能研究方向主題熱點的演化圖(CSSCI中文文獻)
圖2-5數據賦能研究方向主題熱點的演化圖(SSCI英文文獻)
圖2-62019—2022年中小企業創新研究領域的發文量
圖2-7中小企業創新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2-8中小企業創新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2-9中小企業創新研究領域各研究方向主題熱點的演化圖(CSSCI) 圖2-10中小企業創新研究領域各研究方向主題熱點的演化圖(SSCI) 圖3-1數字技術對中小企業創新的資源約束緩釋機制框架模型
圖3-2數字技術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全模型分析結果
圖4-1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的概念模型
圖4-2數據資源成為中小企業創新要素實現機制的全模型估計結果
圖5-1數據資源聯網化對中小企業創新影響的概念模型
圖5-2數據資源聯網化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全模型估計結果
圖6-12008—2020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變化趨勢
圖6-22008—2020年不同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變化趨勢 圖6-32008—2020年不同所有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變化趨勢 圖6-42008—2020年不同年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變化趨勢 圖7-1安慰劑檢驗
圖8-12021—2023年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圖8-2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的分類
圖8-32011—2022年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數量的變化趨勢
圖8-4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的階段特征
圖8-52011—2022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主題的共詞網絡
圖8-62011—2013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主題的共詞網絡
圖8-72014—2019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主題的共詞網絡
圖8-82020—2022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主題的共詞網絡
圖8-92011—2022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發文機構的共詞網絡
圖8-102011—2013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發文機構的共詞網絡
圖8-112014—2019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發文機構的共詞網絡
圖8-122020—2022年中小企業創新相關政策發文機構的共詞網絡
圖9-12018—2022年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
圖9-2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三維分析框架
圖9-3X-Y維度關聯分析
圖9-4X-Z維度關聯分析
圖10-1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策略框架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理論機理與效應測度 作者簡介
劉德勝,博士,畢業于山東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現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部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項目“產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研究團隊”負責人。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部級重點項目3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參與省級教研、思政示范研究課題2項;在《科研管理》、《改革》、《科學學研究》、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部分成果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錄轉載。
曾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以及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李拯非,博士,畢業于山東大學經濟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創新管理與績效評價等。
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省部級項目1 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在《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東社會科學》、《東岳論叢》、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SSCI、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7篇。部分研究成果被人大復印資料《國際經濟文摘》全文轉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