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模式與變遷: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964223
- 條形碼:9787500964223 ; 978-7-5009-6422-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模式與變遷: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包括六個章節。**章主要介紹本研究的目的、意義、文獻綜述、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描述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環境、傳承狀態和傳承實例等概況。第三章基于對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狀況的宏觀把握,總結出其中的傳承方式,進而提煉出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模式。第四章詳細分析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的變遷及其特征。第五章詳細描述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變遷的動因,其實也是對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變遷原因的全景呈現。第六章總結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規律,審視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問題,并擴展到對整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未來的傳承提出建議和啟示。
模式與變遷: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目錄
模式與變遷:河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作者簡介
劉喜山,男,1981年生,河南南陽人,南陽師范學院講師,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研究主要集中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方面。近年來,主持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健康中原背景下河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傳承研究”;主持完成河南省體育局課題“健康中原背景下河南省體育非遺傳承路徑研究”,并獲得二等獎;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主編及參編專著、教材共6部,在《體育學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文化導刊》《教學與管理》《山東體育科技》等期刊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 李新鋒,男,1977年生,任職于南陽師范學院,為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訓練與體育文化。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地廳級課題10項;在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篇,獲得河南省教育廳一等獎3項、地市級二等獎及以上獎項5項。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