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以城市生活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46435
- 條形碼:9787122446435 ; 978-7-122-4464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以城市生活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為例 本書特色
本專著的出版,可以為廢水處理領域提供更加專業(yè)的針對性的處理方法,是一本集理論和實用性為一體的廢水處理新技術著作。
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以城市生活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為例 內(nèi)容簡介
《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以城市生活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為例》主要針對低碳氮比廢水,如城市生活污水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提出了包括厭氧氨氧化技術、內(nèi)源反硝化技術、同步硝化反硝化技術、厭氧水解酸化-同時半硝化厭氧氨氧化反硝化技術和微生物固定化技術等更為合適的處理技術,為污水廢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提供新思路。全書一共分為六章,分別是**章概論、第二章厭氧氨氧化工藝的應用、第三章內(nèi)源反硝化工藝、第四章同步硝化反硝化處理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第五章厭氧水解酸化-同時半硝化厭氧氨氧化反硝化工藝以及第六章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中的應用。本專著可以為污水廢水處理領域提供更加專業(yè)細致的、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介紹,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yè)學生、教師以及從業(yè)人員的參考書。
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以城市生活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為例 目錄
第1章 概論001
1.1 水體營養(yǎng)物污染及危害001
1.2 傳統(tǒng)廢水脫氮技術002
1.2.1 物理化學法002
1.2.2 傳統(tǒng)生物脫氮技術003
1.3 新型廢水生物脫氮處理工藝009
1.3.1 短程硝化工藝010
1.3.2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藝011
1.3.3 同步脫氮除硫工藝014
1.3.4 ANAMMOX及其衍生組合工藝014
1.3.5 硫酸鹽型厭氧氨氧化工藝025
1.4 脫氮工藝對城市污水的處理效果025
第2章 厭氧氨氧化工藝的應用027
2.1 厭氧氨氧化的原理與調(diào)控027
2.2.1 AMX的形態(tài)和生理學特征027
2.2.2 AMX的類群和生態(tài)學特征036
2.2 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的性能040
2.2.1 上流式厭氧膨脹床反應器的厭氧氨氧化脫氮性能040
2.2.2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厭氧氨氧化脫氮性能053
2.2.3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耐海水型厭氧氨氧化脫氮性能066
2.3 化學物質(zhì)對AMX的影響078
2.3.1 低pH對高負荷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的抑制作用及其恢復078
2.3.2 乙酸鹽對厭氧氨氧化細菌代謝的影響084
2.3.3 丁酸鹽對自養(yǎng)厭氧氨氧化的影響088
2.3.4 鐵離子對厭氧氨氧化的影響093
2.4 硫酸鹽型厭氧氨氧化115
2.4.1 材料與方法116
2.4.2 結果與討論118
2.4.3 結論124
2.5 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對氨氣淋洗液處理的應用124
2.5.1 實驗裝置與分析方法125
2.5.2 結果與討論128
2.5.3 結論138
第3章 內(nèi)源反硝化工藝139
3.1 內(nèi)源反硝化的原理139
3.1.1 好氧/厭氧條件下PAOs和GAOs的工作原理141
3.1.2 缺氧/厭氧條件下PAOs和GAOs的工作原理142
3.2 內(nèi)源反硝化的影響因素143
3.2.1 材料與方法143
3.2.2 結果與討論147
3.2.3 結論161
3.3 內(nèi)源反硝化的調(diào)控162
3.3.1 材料與方法163
3.3.2 結果與討論165
3.3.3 結論180
3.4 內(nèi)源反硝化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181
3.4.1 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內(nèi)源反硝化脫氮工藝流程181
3.4.2 取樣和分析182
3.4.3 城市污水處理廠生物處理性能183
3.4.4 結論188
第4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處理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189
4.1 材料與方法190
4.1.1 標準溶液的配制190
4.1.2 實驗儀器191
4.1.3 實驗材料和裝置192
4.1.4 實驗廢水194
4.1.5 接種污泥和反應時間194
4.1.6 實驗方法195
4.2 結果與討論202
4.2.1 SBR反應器的啟動及氨氮去除的性能202
4.2.2 產(chǎn)H+現(xiàn)象對NH4+-N和COD去除率的影響204
4.2.3 硅藻土載體好氧硝化污泥的形成205
4.2.4 微生物菌群透射電鏡分析205
4.2.5 微生物群落結構掃描電鏡分析206
4.2.6 微生物群落組成與結構分析207
4.2.7 微生物群落結構熒光原位雜交分析210
4.2.8 討論211
4.3 結論213
第5章 厭氧水解酸化-同時半硝化厭氧氨氧化反硝化工藝214
5.1 厭氧水解酸化的原理214
5.1.1 污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214
5.1.2 厭氧水解酸化工藝216
5.2 實驗材料與分析方法218
5.2.1 實驗裝置及其運行條件218
5.2.2 接種污泥222
5.2.3 實驗水質(zhì)222
5.2.4 分析項目及方法223
5.2.5 微生物表征與分析224
5.3 厭氧水解酸化工藝預處理低碳氮比廢水研究229
5.3.1 材料與方法231
5.3.2 結果與討論233
5.3.3 結論243
5.4 同時半硝化厭氧氨氧化反硝化工藝處理低碳氮比廢水研究244
5.4.1 實驗目的246
5.4.2 實驗部分246
5.4.3 結果與討論249
5.4.4 結論262
5.5 AnHA-SNAD耦合工藝能耗及運行成本分析263
5.5.1 工藝流程設計264
5.5.2 工藝能耗分析265
5.5.3 工藝運行成本估算268
5.5.4 小結270
5.5.5 結論與展望270
第6章 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中的應用273
6.1 脫氮菌的分離、鑒定273
6.1.1 實驗材料274
6.1.2 實驗方法278
6.1.3 結果與討論283
6.1.4 結論295
6.2 脫氮菌的固定化296
6.2.1 實驗材料297
6.2.2 實驗方法299
6.2.3 結果與討論303
6.2.4 結論314
6.3 固定化脫氮菌對養(yǎng)殖水體的凈化314
6.3.1 實驗材料316
6.3.2 實驗方法320
6.3.3 結果與討論323
6.3.4 結論340
參考文獻341
展開全部
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以城市生活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為例 作者簡介
張蕾,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大連水務學會監(jiān)事。主要從事廢物生物處理、環(huán)境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項 、省級科研、教研項目,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王棟,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huán)境學院實驗師,碩士生導師。大連理工大學博士。主要從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科研、教學工作。主持多項 、省級科研、教研項目,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
車鑒,大連鑫玉龍海洋生物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 工程師。大連理工大學博士。主要從事水產(chǎn)生物科研工作。主持參與 、省部級課題6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全國商業(yè)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