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化學基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988996
- 條形碼:9787543988996 ; 978-7-5439-8899-6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學基礎論 本書特色
◆ 比肩牛頓、達爾文的“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格朗日在拉瓦錫被處死時憤懣地說:“砍掉他的腦袋只需一瞬間,但要再長出一顆這樣的頭顱也許需要一百年。”同時,拉瓦錫也是鐫刻在法國埃菲爾鐵塔上的72名杰出的科學家之一,拉瓦錫之于化學,猶如牛頓之于物理學,生物學之于達爾文。 ◆ 被列為“世界自然科學的三大名著”的《化學基礎論》,是化學作為一門學科確立的基礎。 《化學基礎論》是拉瓦錫的經典代表作,本書呈現了拉瓦錫發現/總結“質量守恒定律”“氧化理論”“定義化學元素”這三個響當當的理論/成就的過程,并建立起從元素概念到反應理論全面的近代化學體系,化學作為一門學科才得以確立。從1789年shou次出版到1797年8年間,本書在8個國家以6種文字印行26次,足見其在當時的影響力。 ◆ 跟隨拉瓦錫學習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化學沒有圣杯。拉瓦錫曾言:“對于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我們不是用觀察,相反卻愿意去想象它們”,他也因此提出了在做實驗之外,科學研究也格外需要想象力,他之所以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氧元素、氫元素等這樣的概念,和其超乎常人的思維和思想是有關。同時,拉瓦錫孜孜不倦地探尋真理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求真的態度、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都顯得更加值得我們敬仰。 ◆ 收錄拉瓦錫夫人親自繪制的160余幅插圖,更清晰直觀地呈現拉瓦錫實驗過程。 ◆ 清華大學化學生物學學士、物理化學博士鄧耿法語直譯,忠實還原拉瓦錫實驗過程。 現任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講師的鄧耿,運用更貼近我們當下閱讀習慣的語言,把大科學家拉瓦錫的實驗求證過程清晰明白地呈現,讓我們得以知道時時刻刻充斥在空氣中的氧氣、氫氣被發現的過程,回溯偉大理論誕生的瞬間。知道了這些來處,或許我們才能更好地看清我們的去處。 ◆ 精美工藝,典藏級制作,值得珍藏的科學書。 業內口碑設計師操刀設計,顛覆傳統、耳目一新;燙金、鐳射、書邊滾金口等多工藝呈現,特種紙印制封面;內文采用80g膠版紙印刷,環保又耐讀;內附兩根飄帶,含蓄而精致,時尚又經典。 可以裝點你書架的科學書,讓科學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化學基礎論 內容簡介
《化學基礎論》首版于1789年,是現代化學的奠基之作。全書除序言和附錄外共分三大部分,**部分論述8種氣體的性質、燃燒現象和酸的形成,以氧化理論代替了從前的燃素學說,完成了化學中意義深遠的革命;第二部分論述酸與中性鹽(即非金屬氧化物)的性質和反應;第三部分按10類實驗功能詳述各種儀器的操作方法。附錄給出不同度量衡之間的換算和各種普通物質的比重。書末附有作者夫人繪制的160余幅圖。書中采用化學元素的操作定義、質量守恒觀點和定量實驗,闡述化學物質系統命名法,把當時所知道的所有化學物質、化學反應和化學操作知識整合成為一個有序不悖的系統。
化學基礎論 目錄
化學基礎論 作者簡介
[法]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8.26—1794.5.8),法國化學家,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1743年出生于巴黎律師之家,獲法學碩士學位后不愿做律師而致力于科學研究,在礦產考察和解決城市照明問題時展露出卓越才華,25歲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1771年與瑪麗-安娜·波爾茲結婚,婚后瑪麗成為其科學研究的得力助手。 1787年出版《化學命名法》,統一了化學命名體系。 1789年出版《化學基礎論》,基于氧化學說和質量守恒定律,構造了全新的化學體系。 1794年被指控犯有稅務欺詐罪,與其他包稅官一起被送上斷頭臺。 死后一年半,法國政府為拉瓦錫徹底平反。 拉瓦錫將化學從定性轉向定量的轉變,提出氧化學說,認識并命名了氧氣(1778年)和氫氣(1783年);構建了度量體系,編寫了第一份廣泛的元素清單,并幫助改革和規范化學術語,提出化學命名法;他倡導并改進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由他開創了近現代化學之路。 鄧耿,清華大學化學生物學學士、物理化學博士,歷史系博士后和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現為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講師,兼任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物理化學符號、術語和單位委員會副委員,中國化學會競賽工作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等。 著有《左手畫圓 右手畫方》《化學基礎論(少兒彩繪版)》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