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何以信譽樓:四十年耕耘(1984—2024)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55241
- 條形碼:9787111755241 ; 978-7-111-75524-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以信譽樓:四十年耕耘(1984—2024) 本書特色
信譽樓授權作品,揭秘信譽樓40年持續增長。包政、趙曙明等聯合推薦。中國本土優秀企業管理實踐總結。
何以信譽樓:四十年耕耘(1984—2024) 內容簡介
1984年,信譽樓從新華路上一家營業面積280平方米、員工30人的“小賣場”起步。到40年后的今天,擁有43家門店,總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員工約4萬名。在多種不利因素交織的2021年、2022年,銷售額連續突破200億元,納稅額連續超9億元。面對百年未有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信譽樓何以穿越經濟周期、行業周期、企業周期,走出一條平滑的上升曲線?本書基于訪談百余人次、大量材料研究,揭示了信譽樓的發展秘密。本書不僅描述了信譽樓40年的發展史,還總結出了信譽樓商業活動的底層邏輯。本書zui終得出結論,以信譽為本、誠信經營的信譽樓,做的固然是商業,但實際上展現的,卻是一個關于人性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商業世界中的人性力量。 一群平凡的信譽樓人,讓這個世界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溫度與力量。其基因與原點,來自以真實自然、簡單有效為活法的創始人張洪瑞。 讓商業成為一種療愈與滋養。信譽樓的40年耕耘,與其說是一部商業史,不如說是一部心靈史。
何以信譽樓:四十年耕耘(1984—2024) 目錄
一部心靈史
現 象
“百強企業中絕無僅有的長跑冠軍” / 2
體 驗
信譽樓的“商品”與“服務” / 5
本 質
物與物的關系背后,是人與人的關系 / 8
溯 源
4萬名追求成功人生的信譽樓人 / 10
歸 因
老董事長的活法,是信譽樓的基因 / 12
真
老董事長的“活法”
真 實
生命底色 / 17
為 人
遵從自己的內心 / 19
處 世
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 / 23
明 智
活得輕松、自信、坦然 / 28
甘愿吃虧
堅定地去家族化,追求制度化 / 30
本 心
對自己真,對他人真 / 34
求 真
認知規律,尊重規律,把握規律 / 39
認 知
每天進步一點點 / 41
實 踐
“耕耘心態” / 45
留有余地
“欠一口” / 49
簡 單
返璞歸真,直抵本質 / 51
真誠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56
切實為他人著想
用對方的思維方式走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 58
彼此需要
維持員工與企業關系的不僅是感情 / 60
誠信
言必信,行必果 / 64
威信
敢作敢當、堅持原則、信念堅定、熱愛事業 / 66
向心力
吸引力法則 / 69
信譽
信譽樓的*大“秘密”
信念
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企業而不是賺錢上 / 75
夯實基礎
開業六年不盈利,卻宣布信譽樓成功了 / 77
核心能力
不依靠“能人”,依靠文化、組織和制度 / 81
教學型組織雛形階段
從職工業校到《信譽樓人》店刊 / 85
教學型組織成熟階段
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終身學習體系 / 89
案例教學法
教學型組織的靈魂 / 95
人力資本股權化
從勞動股份制起步的股權激勵 / 96
制度完善
優秀的領導者應該是優秀企業的“產品”,而不是原因 / 100
把握規律
崇尚“基礎決定樓層”,不贊同“超常規”發展 / 104
永遠不上市
有形資產有限擴張,無形資產無限擴張 / 108
正本清源
對創新進行有效管理 / 110
打破魔咒
探索一條企業健康長壽之路 / 117
創業初衷
讓員工體現自身價值,享有成功人生 / 120
搭臺唱戲
為下屬喝彩、鼓掌 / 122
關注關愛
“員工**”是落實“顧客至上”宗旨的根本保證 / 124
寬嚴并濟
沒有科學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一場災難 / 129
選好定位
既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浪費自己 / 131
成功人生
有益自己,有益社會,無怨無悔 / 135
央媒專題
風清氣正的小氣候,這里沒有人情債 / 138
以人為本
那些被成就的信譽樓人 / 140
中國式美好企業
切實為他人著想 / 149
場景再現
當顧客向你走來的時候…… / 151
視客為友**階段
講誠信,買賣不欺 / 155
視客為友第二階段
變“買賣兩樣心”為“買賣一條心” / 158
視客為友第三階段
為顧客當好參謀,幫助顧客買到合適的商品 / 161
視客為友第四階段
為顧客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 164
客我利相當
切實為供應商著想 / 166
競爭伙伴
同行是冤家?切實為商界同仁著想 / 169
以向社會負責為己任
疫情保供,守護民生的“逆行者” / 173
重復博弈
*大的贏家是那些從一開始就為他人著想的人 / 176
“長把勺”
商品經濟時代的價值規律是如何實現的 / 180
精神譜系
40年的“變與不變”
變
自我進化 / 187
生生之謂易
變是內在生命力的體現 / 189
不得不變
成立事業部,提升企業競爭力 / 192
順勢而變
石家莊區域的先行先試 / 195
拒絕為了變而變
沒有完美的模式和方案 / 199
變是為了不變
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 202
不變
基因不變,理念不變 / 205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不會變 / 207
教學型組織不會變 / 210
人力資本股權化的制度不會變 / 213
切實為他人著想的理念不會變 / 214
視客為友的理念不會變 / 217
打造真誠、專業、有溫度的賣場 / 220
五大關鍵環節保障視客為友落地效果 / 222
切實為供應商和合作伙伴著想的理念不會變 / 225
傳承
生生不息 / 229
不動心 / 231
逐光而行 / 234
美美與共 / 238
后記 / 243
參考文獻 / 253
何以信譽樓:四十年耕耘(1984—2024) 作者簡介
財經作家、高級編輯,深耕人文商業領域,多年供職于第一財經、字節跳動等中國頭部媒體平臺。著有《未盡之美——華住十五年》(2021,中信出版集團)、《萬物生生——TCL敢為40年 1981-2021》(合著,2021,中信出版集團)、《從連接到激活——數字化與中國產業新循環》(2022,中信出版集團)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