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時代農村教育需求與機會獲得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48032
- 條形碼:9787576048032 ; 978-7-5760-4803-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農村教育需求與機會獲得研究 本書特色
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促進教育公平 農村教育關涉農村家長和農村學生的命運,關涉受教育者生存質量和向上流動之希望。但是農村教育整體薄弱現象仍然沒有從根本扭轉,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農村教育困境反映了轉型期社會公正問題,教育被公認為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偉大武器”,但是農村教育質量問題,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求,是社會主要矛盾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農村教育機會獲得不平衡不充分不利于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對于農村家長和農村學生的教育需求及其機會獲得的研究,是化解新時代我國農村教育困境,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
新時代農村教育需求與機會獲得研究 內容簡介
學生受教育機會不平衡不充分在農村教育領域表現尤為明顯,成為滿足農村日益增長教育需求的主要制約因素。但是當前對農民家長和學生教育需求變化及其機會獲得的關注較少,既有研究對農村家庭教育需求的內部差異缺乏足夠的敏感,將農村家庭的教育需求等同化、簡單化處理。本書為深入探析農村教育需求特點,選擇寧夏、安徽和山東等3省12縣農村家長和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考察農村家庭教育需求變化和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差異性以及影響教育需求相關因素。
新時代農村教育需求與機會獲得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 研究現狀
三、 主要研究內容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 **章 農村教育改革的國家視角與底層教育獲得
**節 我國城鄉社會制度變遷與教育機會不平等變化
第二節 城鄉教育分治的政策架構與城鄉教育差距擴大
第三節 政府教育布局調整與教育機會獲得
一、 “文字下鄉”中的國家意志
二、 布局調整中“教育上移”與受教育機會變化
三、 后“撤點并校”時代,鄉村社會“空心化”與教育獲得變化
第四節 新時代農村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需求相統一 第二章 農村家長的教育意愿與教育需求
**節 農村家長的道義理性與教育需求
一、 農民的理性分化
二、 農民教育選擇的結構二重性
第二節 農村家長對待子女教育意愿和教育需求的調查研究——基于山東、安徽和寧夏調查
一、 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村家長對待子女教育意愿的變化
二、 農村家長教育需求特點
第三節 教育對農民究竟意味著什么
一、 后張村村民職業結構和農民之社會流動
二、 村民就學空間與受教育機會
三、 后張村教育與社會流動之變遷
四、 農村社會分層與教育意義變化 第三章 農村學生教育機會獲得實證研究
**節 城鄉社會階層分化與教育機會獲得
第二節 城鄉家庭資本差距與子女教育成就
一、 城鄉各類家庭資本差距調查
二、 城鄉家庭資本與子女教育獲得之關系
第三節 從中考數據庫分析農村學生教育機會獲得路徑——基于山東某縣的實證研究
一、 理論研究基礎
二、 研究設計與結果分析
三、 結論及其解釋
第四節 數字鴻溝與城鄉教育差距——教育公平視角下城鄉學生互聯網使用偏好的實證研究
一、 文獻綜述
二、 研究設計
三、 數字鴻溝與教育公平
四、 結論與政策
第五節 擴張背景下農村學生高等教育入學機會變化
一、 農村學生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數量變化
二、 城鄉子女接受不同類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質量變化
三、 教育擴張與高等教育入學機會變化實證研究
四、 入學機會數量的增加與農村學生社會流動變化 第四章 農村學生教育分流與教育選擇
**節 教育分流的本質、特點以及影響因素
一、 教育分流在本質上折射社會不同階層利益分化
二、 教育分流異化為一種淘汰機制
第二節 當前農村學生教育分流現狀及其問題
一、 當前我國農村學生義務教育后分流情況
二、 農村家長和學生職教分流意向調查——基于山東、安徽和寧夏實證研究
三、 誰被分流——基于受教育者視角
四、 “職教分流”的階層化
第三節 教育分流與農村學生學習狀態
一、 缺乏興趣與厭學——農村學生不“在學”狀態
二、 農村學生自愿性輟學——隱藏于教育過程中的自我淘汰
三、 高考棄考背后的農村學生群體分化 第五章 農村學校教育課程、教材、考試等方面的隱性社會分層功能
**節 農村學校教育課程中的文化再生產——以中小學教材分析為例
一、 中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特征比較
二、 教材內容城鄉差異數量分析
三、 不同版本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中的人物特征分析
四、 教材中城鄉語言差異
第二節 農村學校考試和評價標準的城市化傾向——以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為例
第三節 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認同和農家子弟機會獲得研究
一、 公平認同感增加抑或減少——新高考改革的公平認同變化
二、 高考改革的多樣化追求增加了農家子弟教育機會獲得難度
三、 等級賦分制、綜合素質評價與農家子弟教育獲得
四、 “專項計劃”與教育過程的公平
五、 新高考改革與教育公平的風險成本
六、 傾聽基層聲音,化解農村家長和學生的公平認同焦慮
第四節 農村學校教育難為:有利于社會流動?社會再生產?
一、 城市化導向的“離農”教育有助于農村學生實現社會流動
二、 “為農”教育片面強調立足農村社會,卻不利于農村學生社會流動
三、 城鄉教育一體化中“和而不同”和“美美與共” 第六章 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教育需求和機會獲得
**節 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教育需求變化
一、 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進入新發展階段
二、 新時代鄉村教育需求與機會獲得變化
第二節 從懸浮型治理走向嵌入式治理——鄉村教育治理的底層視角和策略行動
一、 懸浮型治理結構——鄉村教育現代化治理之困局
二、 嵌入式治理結構——鄉村教育治理轉型
三、 鄉村教育治理底層視角和策略行動
第三節 新時代農村教育主要矛盾和路徑選擇
一、 新時代我國農村教育主要矛盾變化特點
二、 新時代農村教育改革的路徑選擇
三、 以有質量的教育公平為核心,增強優質教育機會獲得感
四、 以新階段農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化解多重挑戰 參考文獻
一、 統計資料
二、 著作
三、 中文期刊
四、 碩博論文
五、 外文資料
六、 報紙
附錄
新時代農村教育需求與機會獲得研究 作者簡介
張濟洲,男,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鄉村教育、課程與教學論、陶行知教育思想。江蘇省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育碩士教師,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兼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2007年畢業于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2010年獲得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后證書,2014年獲得山東師范大學博士后證書,2012年赴美國莫瑞州立大學教育學院進修,2013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進修。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及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獲得教育 部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