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證怎樣教?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136567
- 條形碼:9787519136567 ; 978-7-5191-365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論證怎樣教?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本書特色
直指新課標中的科學論證等素養培養
豐富典型的各學段教學案例
簡單實用的教學模型與工具
適合我國科學教師和理科教師使用
讀完就想嘗試,看了就會用
科學論證怎樣教?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內容簡介
本書展示了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方向,總體上與我國科學課程改革的方向一致,符合我國當前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全書呈現了“解釋驅動的科學教學”的概述及原因,重點介紹了科學解釋框架,并運用不同內容領域和不同年級的多個示例討論了框架的變式;描述了如何通過開發 貫的科學內容故事線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搭建腳手架幫助所有學生參與科學對話和寫作;展現了為學生提供構建科學解釋機會的教學流程;并說明如何設計和使用評價指導教學;闡述了怎樣長期培養小小科學家共同體,以及幫助科學教師如何改進自身的科學教學實踐。
科學論證怎樣教?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目錄
**章 讓學生構建科學解釋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教兒童構建科學解釋?…………………………………6
課堂中的科學解釋…………………………………………………9
用科學解釋連接科學和讀寫…………………………………… 12
構建科學解釋對學生的益處…………………………………… 13
理解科學概念 …………………………………………… 14
參與科學實踐 …………………………………………… 14
用證據進行有說服力的交流 …………………………… 15
學習科學本質 …………………………………………… 15
構建科學解釋對教師的益處…………………………………… 16
在小學階段構建科學解釋的目標……………………………… 17
本章關鍵要點…………………………………………………… 19
閱讀反思與實踐………………………………………………… 19
第二章 科學解釋框架
科學解釋框架…………………………………………………… 24
觀點 ……………………………………………………… 25
證據 ……………………………………………………… 26
推理 ……………………………………………………… 27
反證 ……………………………………………………… 28
案例:怎樣向學生介紹科學解釋框架?……………………… 29
科學解釋在各內容領域的應用案例…………………………… 31
生命科學領域案例 ……………………………………… 31
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案例 ……………………………… 34
物質科學領域案例 ……………………………………… 35
逐步增加解釋框架的復雜度…………………………………… 37
變式1:框架中只有觀點和證據 ………………………… 37
變式2:框架中使用了多個證據 ………………………… 39
變式3:框架中加入了推理 ……………………………… 40
變式4:框架中進一步加入了反證 ……………………… 41
科學解釋框架對所有學生的益處……………………………… 43
本章關鍵要點…………………………………………………… 45
閱讀反思與實踐………………………………………………… 45
第三章 進行解釋驅動的科學教學設計
使用連貫的科學內容故事線…………………………………… 52
構建科學解釋的幾個關鍵特征………………………………… 54
科學數據 ………………………………………………… 55
科學原理 ………………………………………………… 56
學習表現和教學案例…………………………………………… 57
二、三年級教學案例:聲音 …………………………… 59
四、五年級教學案例:水循環 ………………………… 60
六年級教學案例:晝夜和影子 ………………………… 61
改變學習任務的復雜性………………………………………… 64
問題的開放性 …………………………………………… 65
數據的特征 ……………………………………………… 65
本章關鍵要點…………………………………………………… 68
閱讀反思與實踐………………………………………………… 68
第四章 支持學生開展科學對話和寫作
科學對話和寫作之間互相促進………………………………… 72
搭建科學對話的教學支架……………………………………… 74
支持全班討論 …………………………………………… 74
參與小組討論 …………………………………………… 76
支持學生的科學寫作…………………………………………… 79
提供寫作支架 …………………………………………… 80
進行可視化呈現 ………………………………………… 84
其他寫作支持 …………………………………………… 85
目標是幫助所有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88
本章關鍵要點…………………………………………………… 90
閱讀反思與實踐………………………………………………… 90
第五章 將科學解釋整合到課堂教學中
構建科學解釋的教學順序……………………………………… 93
評價已有知識 …………………………………………… 96
提出問題 ………………………………………………… 98
做出預測 ………………………………………………… 98
收集、記錄、解釋數據 …………………………………100
構建科學解釋 ……………………………………………103
支持構建科學解釋的教學策略…………………………………105
介紹科學解釋的框架 ……………………………………105
使用KLEW(S)圖表 ……………………………………107
評判教師提供的解釋樣例 ………………………………111
對同伴提供的解釋進行辯論 ……………………………112
本章關鍵要點……………………………………………………114
閱讀反思與實踐…………………………………………………114
第六章 設計評價任務和標準
評價設計過程概述………………………………………………118
步:確定并解讀內容標準…………………………………119
五年級的寫作案例:解讀“力與運動”的內容標準 …120
四年級的播客案例:解讀“電”的內容標準 …………121
第二步:選擇科學解釋的復雜度水平…………………………122
五年級的寫作案例:對科學解釋復雜度水平的考慮 …123
四年級的播客案例:對科學解釋復雜度水平的考慮 …124
第三步:設定學習表現…………………………………………124
五年級的寫作案例:設定學習表現 ……………………125
四年級的播客案例:設定學習表現 ……………………125
第四步:編制評價任務…………………………………………126
五年級的寫作案例:評價任務的編制 …………………127
四年級的播客案例:評價任務的編制 …………………128
第五步:制定具體的評價量規…………………………………129
五年級的寫作案例:制定具體的評價量規 ……………131
四年級的播客案例:制定具體的評價量規 ……………133
使用評價數據為教學提供依據…………………………………136
五年級的寫作案例:利用評價數據做出反饋 …………136
四年級的播客案例:利用評價使學生的思維可視化 …138
通過非正式的科學對話進行評價………………………………139
本章關鍵要點……………………………………………………141
閱讀反思與實踐…………………………………………………141
第七章 培養小小科學家共同體
參與科學學習的一些規范………………………………………145
積極傾聽與對話模式 ……………………………………146
建設性的批判文化 ………………………………………147
支持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149
以解釋的方式教科學帶來的益處 ………………………149
對改進實踐的思考 ………………………………………150
一些建議 …………………………………………………151
本章關鍵要點……………………………………………………153
閱讀反思與實踐…………………………………………………153
參考文獻 ……………………………………………………………………… 154
展開全部
科學論證怎樣教?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相關資料
專家推薦:
“科學思維”是我國1—12年級科學類課程在核心素養上的統一要求,但這一要求并不是我國科學教育的傳統“強項”,而具體到論證式教學策略,雖然我們有一些研究的積累,但是在課堂實踐的層面絕大多數教師尚未掌握,也鮮有優秀的教學案例。本書是論證式教學的全面解讀和示范,是我國理科教師專業發展的必需和急需。
——劉恩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義務教育及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研制項目負責人,2017年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副組長
我們的很多課堂缺少引導學生思辨。本書中“由解釋驅動科學”(CER)的框架及其課堂實例與分析,清斷勾畫出了體現科學本質、蘊含科學課程核心素養的教學樣態,對廣大科學教師從“課改”口號走向“改課”之教學突破,既有理有據,又具有很強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
——彭香,北京市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市特級教師,2017年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
本書系統講述了什么是科學解釋、如何構建科學解釋、怎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支持學生構建科學解釋,并給出了豐富的教學案例。這本書不是在書齋里寫出來的,而是在大量的課堂教學實驗中“做”出來的。相信通過理解和實踐書中的內容,老師們能夠收獲的不只是幾節課、幾個教學活動,還有對科學探究、科學本質和科學教學的重新認識。
——馬冠中,南京大學教師,香港大學科學教育博士,《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怎么做?怎么教?》作者
本書緊緊圍繞科學論證的四要素(觀點、證據、推理、反證),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鋪呈開來,特別容易激發一線科學教師去教學中嘗試。書中的內容豐富并啟發了教師在探索科學思維培育中的策略與路徑,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我會復制書中的建議去課堂實踐中試驗一番,特別是尋找更多證據來構建科學解釋,我會走得慢一點,促進學生深度參與。
——沈曉英,浙江省寧波市行知實驗小學副校長,小學科學特級教師
我校近些年堅持圍繞科學論證開展教學研究。在這本書的引領和輻射下,我校多名科學教師逐步成長為研究型教師,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科學課上能夠像科學家一樣開展基于證據的論證,并延伸到課外。相信這本書的出版會給更多的科學教師開展科學論證教學提供幫助,提升更多學生的科學論證能力。
——吳田榮,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中小學特級校長
科學論證怎樣教?幫助學生構建科學解釋 作者簡介
何燕玲,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高級教師。喜歡研究教學,鼓勵學生開展真研究并發表成果,致力于與學生一起成長。主持北京市教育規劃課題“在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科學論證”。“空氣有質量嗎”等課被評為教 育 部精品課。多篇論文發表在《科學課》《新課程評論》《教育家》等刊物。2022年被聘為《新世紀智能創享客》雜志《思維》專欄撰稿人。
孫慧芳,北京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研究方向為科學教育、科學教師專業發展,擔任北京市小學科學專題培訓項目負責人。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科學論證,特別是教師的提問及引導策略,在培訓中開設相關專題講座并對科學教師進行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