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赴美(愛上北外灘·睜眼看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618942
- 條形碼:9787548618942 ; 978-7-5486-1894-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赴美(愛上北外灘·睜眼看世界) 本書特色
近現代中國的留學生無論是留學歐洲,還是美國、日本、蘇俄,大多數從上海出發。無論是出國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工程技術、管理科學,歸國后很多留在上海發展。上海成為與留學文化高度關聯的城市。近代上海虹口,為上海國際客運碼頭集中地、外國領事館相對集中地,也是很多留學生歸國的創業園,因此成為上海各城區中與留學文化關聯度很高的地區。從留學與城市關系的角度,剖析近代上海特別是虹口的文化底蘊,對于解讀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具有特別的價值。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熊月之
赴美(愛上北外灘·睜眼看世界) 內容簡介
上海是近代中國通向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中國早期開放的沿海重要城市,有著較早就開通的連接歐美的航線,又是近代海外文明較早影響傳播的重要城市,也是近代留歐勤工儉學活動的主要發起地,教育與實業界走向歐美、學習西方優選文明的領先地。本書以時間為序,對清末留美幼童、庚款留美生、民國時期的赴美留學、抗戰勝利后的赴美留學進行梳理,并以錢學森、鄧稼先、陳鶴琴等留美精英代表回國報效祖國的經歷為例,展現上海在中國對外開放歷程中的開拓、前沿和推進作用。
赴美(愛上北外灘·睜眼看世界) 目錄
一、建造碼頭
二、開辟遠洋航線
三、赴美航線的經營
**章
首航:清末留美幼童的創舉
一、幼童啟航
二、黯然歸國
三、上海傳奇:溫秉忠、牛尚周與宋氏家族
四、清末大學堂派遣官費留美生 第二章
啟程:庚款留美“甄別生”與滬上學堂
一、留美幼童梁誠與庚款留美計劃的提出
二、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與早期庚款留美生
三、上海圣約翰書院與第二批庚款留美生 第三章
揚帆:早期庚款留美生與上海
一、留美學生之翹楚:胡氏三杰
二、胡適與上海
三、張福良的故事:從上海啟程 第四章
續航:寰球中國學生會與民國時期的赴美留學
一、寰球中國學生會與赴美留學生
二、從清華庚款留美到留美公費生
三、抗戰時期赴美留學的停滯與重啟 第五章
歸途:抗戰勝利后的赴美留學及歸國熱潮
一、抗戰勝利后的留美熱
二、留美科協與北美基督教中國學生會
三、新中國成立后的留學生回國熱潮 第六章
舵手:留美學生與上海建設
一、上海市副市長韋愨的傳奇人生
二、“大上海”規劃師:趙祖康
三、陳鶴琴與上海教育 第七章
歸去來兮:“兩彈一星”元勛
一、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二、中國核物理學家鄧稼先
三、自控大師楊嘉墀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赴美(愛上北外灘·睜眼看世界) 作者簡介
熊月之,1949年12月生,江蘇淮陰(今淮安)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所所長,復旦大學暨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孫中山研究會會長,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上海市第十屆、十一屆政協委員。主編“愛上北外灘”系列、《上海通史》等,著有《光明的搖籃》《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城市品格讀本》等。 何方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國史和上海史。近年來先后在《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史學月刊》《抗日戰爭研究》《社會科學》《史林》《求是學刊》《科學文化評論》和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學術刊物上以中英文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譯著2部。專著《“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月刊研究》(2008年出版)曾獲第六屆上海市歷史學會學會獎(2009年)。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