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shù)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大學物理教程(上冊)(AR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608130
- 條形碼:9787115608130 ; 978-7-115-60813-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物理教程(上冊)(AR版) 本書特色
1.主編權威,胡其圖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且曾擔任程守洙經(jīng)典版本的改編工作,經(jīng)驗豐富;2.形式新穎,配套AR App,學生使用手機可以方便地觀看、操作物理模型;3.適用面廣,面向?qū)W術型和應用型本科,全面考慮院校非物理專業(yè)的教學實際需求。
大學物理教程(上冊)(AR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繼承了國內(nèi)教材的傳統(tǒng)特色,結(jié)構(gòu)清晰、表述精練;同時在內(nèi)容體例、寫作風格、圖片和圖示設計等方面又充分借鑒了國外優(yōu)秀物理教材的特點,理論與實際結(jié)合緊密、物理思想和物理圖像突出、內(nèi)容通俗易懂而不乏趣味性。本書內(nèi)容基本涵蓋了《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的核心內(nèi)容,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共10章,內(nèi)容包括質(zhì)點運動學、質(zhì)點動力學、狹義相對論、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和角動量、剛體力學基礎、振動力學基礎、機械波、熱力學平衡態(tài)、熱力學定律。結(jié)合當前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本書配套AR App,讀者利用智能手機就可以方便地觀看、操作物理模型。
大學物理教程(上冊)(AR版) 目錄
第1章質(zhì)點運動學
1.1質(zhì)點運動的描述
1.2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
1.3平移、旋轉(zhuǎn)和伽利略變換
習題1
第2章質(zhì)點動力學
2.1牛頓運動定律
2.2SI單位和量綱
2.3萬有引力和力學中常見的力
2.4動力學問題的求解
2.5非慣性系和慣性力
習題2
第3章相對論
3.1經(jīng)典力學的困難
3.2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和洛倫茲變換
3.3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3.4時鐘佯謬
3.5“看見”與“測量”
3.6狹義相對論動力學基礎
3.7廣義相對論簡介
習題3
專題1宇宙起源
第4章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4.1動能定理與功
4.2保守力與勢能
4.3機械能守恒定律
4.4勢能曲線
4.5質(zhì)點系功能原理
習題4
第5章動量與角動量
5.1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
5.2質(zhì)心和質(zhì)心運動定理
5.3兩體碰撞
5.4角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習題5
第6章剛體力學基礎
6.1剛體的運動
6.2剛體定軸轉(zhuǎn)動定理
6.3剛體定軸轉(zhuǎn)動中的功能關系
6.4定軸轉(zhuǎn)動剛體的角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6.5剛體的平面平行運動
6.6剛體的進動
習題6
第7章振動力學基礎
7.1簡諧振動
7.2一維簡諧振動的合成
7.3二維簡諧振動的合成
7.4阻尼振動和受迫振動
習題7
第8章機械波
8.1機械波的產(chǎn)生和傳播
8.2簡諧波
8.3波的能量和能流
8.4波的干涉
8.5駐波
8.6波的衍射
8.7多普勒效應
習題8
第9章熱力學平衡態(tài)
9.1熱運動的描述
9.2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與微觀模型
9.3溫度的微觀意義
9.4理想氣體壓強公式
9.5麥克斯韋速率分布
9.6玻爾茲曼能量分布律.
9.7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和理想氣體的內(nèi)能
9.8氣體內(nèi)分子的碰撞
9.9范德瓦爾斯氣體狀態(tài)方程
習題9
第10章熱力學定律
10.1功、熱量和內(nèi)能
10.2熱力學第 一定律及熱容
10.3熱力學第 一定律對理想氣體的應用
10.4循環(huán)過程、卡諾循環(huán)及其效率
10.5熱力學第二定律2
10.6熱力學過程的不可逆性
10.7熱力學系統(tǒng)的熵
10.8熵增加原理
10.9熵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tǒng)計解釋
10.10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tǒng)計意義
習題10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矢量基礎
附錄2常用物理學常量表
附錄3AR安裝與操作
附錄4AR標識圖匯集
資源索引
AR交互識別圖
拋體運動
運動物體的長度測量
拋擲扳手
角動量守恒
質(zhì)點的角動量守恒
陀螺的進動
剛體的進動
高速旋轉(zhuǎn)的子彈
橫波
縱波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
計算機模擬可視化二維碼
曲率半徑
質(zhì)點的拋體運動
質(zhì)點的拋體運動-1
質(zhì)點的拋體運動-2
質(zhì)點的拋體運動-3
伽利略理想實驗—斜坡實驗
恒星的光行差
斐索實驗
邁克耳孫-莫雷實驗
空間不同地點的時鐘校準
不同慣性系中同時的相對性
運動時鐘變慢
時鐘疑難
火車參考系和站臺參考系上的時鐘
高速運動的細棒
光滑水平面上兩個小球的碰撞
光滑水平面上兩個小球的碰撞-斜碰-1
光滑水平面上兩個小球的碰撞-斜碰-2
光滑水平面上兩個小球的碰撞-正碰-1
光滑水平面上兩個小球的碰撞-正碰-2
行星軌道
剛體的角動量守恒
剛體上任一點的運動軌跡
旋轉(zhuǎn)振幅矢量與簡諧振動
彈簧振子
簡諧振動的合成
簡諧振動的合成-1
簡諧振動的合成-2
簡諧振動的合成-3
簡諧振動的合成-4
簡諧振動的合成-5
阻尼振動
受迫振動
橫波
縱波
傅里葉分析
波的疊加-1
波的疊加-2
駐波
多普勒效應-1
多普勒效應-2
多普勒效應-3
多普勒效應-4
布朗運動
伽爾頓實驗
麥克斯韋速度分布
重力場中氣體分子數(shù)密度隨高度的分布
分子的碰撞頻率
等容過程
等壓過程2
等溫過程2
卡諾循環(huán)
理想氣體向真空自由膨脹是不可逆過程
4個粒子在體積相等的左右兩部分容器中分布
大學物理教程(上冊)(AR版) 作者簡介
胡其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物理學會理事,高等學校物理學類力學課程研究會副理事長。
李晟,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助理。主講課程主要有:大學物理、物理學引論、分析力學、理論物理概論、數(shù)學物理方法、廣義相對論、大學物理實驗、物理研究導論、計算軟件應用等多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研究方向包括拓撲場論、廣義相對論,復雜體系等,獲自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上海交通大學985三期本科生課程建設一項、985三期研究生教材建設一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優(yōu)秀教師獎、燭光獎、“三育人”先進個人獎等多項獎。
胡其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物理學會理事,高等學校物理學類力學課程研究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高等學校物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研究與課程建設,近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理學模擬與可視化研究、物理學增強現(xiàn)實技術研究、教育技術與信息集成研究等。主講課程主要有:大學物理(榮譽)、大學物理、力學、電磁學、電動力學、電磁場理論、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學概論等課程,主持建設的大學物理力學在線課程評為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持建設的大學物理(榮譽)課程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國家級優(yōu)秀教材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9項,二次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獲首屆華五教學獎,獲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優(yōu)秀教材特等獎、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教書育人獎、卓越教學獎、教學名師等多項獎。
李晟,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助理。主講課程主要有:大學物理、物理學引論、分析力學、理論物理概論、數(shù)學物理方法、廣義相對論、大學物理實驗、物理研究導論、計算軟件應用等多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研究方向包括拓撲場論、廣義相對論,復雜體系等,獲自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上海交通大學985三期本科生課程建設一項、985三期研究生教材建設一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優(yōu)秀教師獎、燭光獎、“三育人”先進個人獎等多項獎。
劉世勇,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助理。主講課程主要有:大學物理、熱學、數(shù)學物理方法、高等量子力學、半導體物理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長期從事凝聚態(tài)輸運性質(zhì)的理論研究,2008年入選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獲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卓越教學獎、教書育人獎、唐立新教學名師獎、燭光獎勵計劃一等獎等多項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