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17797
- 條形碼:9787522517797 ; 978-7-5225-1779-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本書特色
◎ 本書作者曾永義(1941—2022)教授,在戲曲學、韻文學、俗文學等領域造詣精深,被譽為“兩岸戲曲交流的盟主”。 《戲曲演進史》是曾教授戲曲學研究的集成式著作,鴻篇巨制,體大思精,是當下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 明清兩代人的戲曲生活,是孕育明清戲曲使之成就為文學藝術*高境界綜合體的“大溫床”。有此“溫床”和七只強力的“推手”,焉能不使戲曲鼎盛而睥睨群倫?本書特立“明清戲曲背景編”,同時作為明清傳奇和南雜劇的發展析論,及其名家名作論述的基礎。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內容簡介
《戲曲演進史》是曾永義教授參照諸多文獻資料與底本,而寫就的鴻篇巨制,全面闡述了中國戲曲的演進過程。本書為其第五冊“明清戲曲背景”,主要內容分為八章,包括明清帝王、文人士大夫、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明清戲曲的腔調,如梆子腔、皮黃腔、弦索腔、京腔、高腔,尤其是魏良輔所創發改良的“水磨調”;對魏良輔《南詞引正》《曲律》、徐渭《南詞敘錄》、王驤德《曲律》、李漁《閑情偶記》之《詞曲部》與《演習部》等明清曲論要籍的述評;對明清“當行本色論”“南北曲異同說”“戲曲腳色說”“內在結構論”等重要曲論的述評等。所論種種,皆為使“明清戲曲”臻于登峰造極之境的有力推手。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目錄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臺灣臺南縣人。臺灣大學文學博士,“中研院院士”。長年從事戲曲、俗文學、韻文學、民俗藝術的維護發揚與教學研究工作。曾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斯坦福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知名學府客座講學或訪問合作。出版《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戲曲演進史》等戲曲研究類學術著作20 余部,創作戲曲劇本22 種。被譽為當代戲曲研究的“中流砥柱”,其《戲曲演進史》被認為“完善了一代之學的內涵和外延”,是該領域的標志性著作。
- >
山海經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