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生競賽獲獎者創新創業調查研究:以第1~10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獎者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4965
- 條形碼:9787504774965 ; 978-7-5047-74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競賽獲獎者創新創業調查研究:以第1~10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獎者為例 本書特色
本書大致內容圍繞“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第1到10屆部分獲獎者畢業后的創新創業動向展開了跟蹤調查,通過回收問卷,分析獲獎者與非獲獎者的創新創業品質優勢。對于如何改善或定向培養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大學生競賽獲獎者創新創業調查研究:以第1~10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獎者為例 內容簡介
在國家“雙創”戰略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對于推進該戰略意義重大。據人社部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安排的就業人數約2500萬,其中約1500萬是高校畢業生。根據《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1.5%,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1.0%)持續緩慢下降;自主創業率(1.8%)較2014屆(2.0%)略有下降。大學生經過大學教育所養成的創新能力,使創業及創業成功的過程轉化為新的創新過程,大學生創業正成為“雙創”戰略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廣泛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張凱亮(2017)通過調查發現,從創業主體能力看,目前創業的大學生大多數是優秀畢業生,他們的創業能力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任澤中(2016)認為,從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市場表現看,其創業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大多數處于虧損狀態。李亞員(2017)認為,大學生創業對促進就業效應較為顯著。雷朝滋(2017)從創新創業政策角度進行研究,并對目前的創業政策有較高評價。也有學者認為,目前創新創業政策保障尚不夠完善。另外,黃揚杰、呂一軍(2018)對學校實訓進行了比較,認為目前我國高校對創新創業實訓教育普遍不夠重視。上述研究涉及面較廣,但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結合研究的文獻較少,將國內大學生競賽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對應研究的文獻更少。一些學者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的數據大多來自對在校學生的調研,對進入社會已就業大學生的跟蹤調研比較少,對參加大學生競賽的獲獎學生跟蹤調研的更少。從某種意義上講,參賽獲獎大學生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具有創新思維的大學生群體,對這部分學生創業及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對改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意義重大。
大學生競賽獲獎者創新創業調查研究:以第1~10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獎者為例 目錄
大學生競賽獲獎者創新創業調查研究:以第1~10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獎者為例 作者簡介
喬均,1962年生,江蘇徐州人。曾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博士學位,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后。美國Ohio University新聞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現任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自然基金通訊評審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委員,教育部管理學科評審委員,教育部物流管理與工程教指委委員,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市場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教育廳工商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中國廣告》常務編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競爭理論、服務業營銷傳播和品牌價值理論。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產業經濟研究》和《Omega》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