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6251
- 條形碼:9787576036251 ; 978-7-5760-3625-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 本書特色
教學共享空間是什么?
為什么要建構教學共享空間?
怎樣建構教學共享空間?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一書系統地回答了這三個基本問題。作者從我國大學教學共享既有組織建制的現狀描摹與問題剖析入手,通過典型案例描述,呈現了中外大學從非專門化到專門化和基于校本情境的教學共享空間的實踐樣態與探索過程,*后凝練出了大學教學共享空間的建構機制。本書在理論層面上豐富和拓展了“教學學術”的內涵,在實踐層面上深入探尋了當下大學教師教學發展及教育治理的新方向與新路徑。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我國幾種不同類型大學的教研室、跨學科課程團隊、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CHCD)等為研究對象,以博耶“教學學術觀”和吉登斯“結構二重性”原理為理論基礎,以形成的分析框架分析和描摹我國大學作為多元載體和雛形形態的教學共享空間的基本特征、獨特性與局限性,揭示理想的教學共享空間是通過教師的空間實踐(行動)與既有空間作為結構性條件之間的互構得以動態生成與發展的機制,并進一步探究這一建構過程對參與教師的影響。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 目錄
一、 問題緣起
二、 研究價值
三、 文獻述評
四、 內容框架 **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倫理
**節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倫理和效度 第二章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的理論闡釋與價值意蘊
**節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的理論闡釋
第二節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的價值意蘊 第三章 我國大學教學共享組織的問題透視
**節 功能弱化與形同虛設的大學教研室
第二節 政府主導與制度安排下的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第四章 美國大學教學共享空間的實踐樣態與經驗
**節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的非專門化路徑
第二節 大學專門化的教學共享空間
第三節 美國大學教學共享空間的建構經驗 第五章 我國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的實踐探索
**節 大學組織教與學情境——結構剖析
第二節 大學教師教學探究與創新實踐
第三節 大學組織中結構與行動的關系 第六章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機制與策略
**節 教學共享空間建構機制
第二節 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策略 結語 附錄
后記 圖目錄
示意圖1 朝向學習共享空間的演化16
示意圖2 研究框架圖38
圖1-1 概念框架圖44
圖2-1 教學共享空間——一個演化的概念54
圖3-1 J大學教研室訪談文字節點之詞匯云79
圖3-2 B大學FED-CELD的發展歷程96
圖3-3 B大學CELT使命與屬性99
圖4-1 智力共同體的側面116
圖4-2 哈克尼斯圓桌教學法128
圖4-3 教師學習共同體(圍繞“質量保障計劃”主題)130
圖4-4 沉浸式體驗與虛擬現實(教學探究與創新行動示例1)133
圖4-5 沉浸式體驗與虛擬現實(教學探究與創新行動示例2)134
圖4-6 反種族主義——2020年秋批判教育學閱讀小組閱讀書目136
圖4-7 教職工Showcase136
圖4-8 斯坦福大學教學共享空間138
圖4-9 斯坦福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入口138
圖4-10 TEACH框架圖141
圖4-11 與資源相聯結的在線旅程142
圖4-12 “事件與機會”欄目的年度學術會議143
圖4-13 重新捕捉班級教學動態要素的在線課程實驗144
圖4-14 為合作與表達提供先進資源的教室148
圖4-15 邁阿密大學校園共享空間示意圖156
圖4-16 傳統教室與重構的教室157
圖4-17 為團隊合作工作配置家具的共享空間158
圖4-18 勞倫斯大學(Lawrence University)教與學中心158
圖4-19 通過視頻會議分享田野體驗的空間160
圖4-20 數字演播室161
圖4-21 友好的門廳162
圖4-22 優化共同體設計的空間169
圖4-23 圣母堂門廳170
圖4-24 開放、靈活的門廳共享空間173
圖5-1 教育總長特獎學校匾額176
圖5-2 1933屆“一班四院士”所在班級學生成績單176
圖5-3 肯·貝恩教授在X大學的講座184
圖5-4 首期研修班 教學工作坊185
圖5-5 經典名著共讀海報189
圖5-6 “新君子六藝”課程內容體系206
圖5-7 《悠然見君子》第7期(2020年春期)排課表207
圖5-8 《悠然見君子》課程自組織流程207
圖5-9 《生命之舞》學生課程報告之詞匯云214
圖5-10 跨學科課程的迭代與升級217
圖5-11 教學共享空間的動態生成模型219
圖6-1 反思:實踐者與情境的對話與互動241 表目錄
表2-1 教學共享空間55
表3-1 J學院A教研室被訪教師基本情況74
表3-2 W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貼標簽與發現類屬76
表3-3 W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尋找屬性與維度76
表3-4 Y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貼標簽與發現類屬77
表3-5 Y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尋找屬性與維度78
表3-6 S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尋找屬性、維度與類屬78
表3-7 W學院X教研室教師構成基本情況80
表3-8 L1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尋找屬性、維度與類屬80
表3-9 W2老師訪談文字開放編碼——尋找屬性、維度與類屬82
表3-10 大學教研室資料矩陣表內容分析85
表3-11 愿景/使命陳述對比100
表3-12 中心領導結構101
表3-13 布朗大學謝爾丹教與學中心專職人員配置104
表3-14 布朗大學謝爾丹教與學中心教學資源構成105
表3-15 示范與非示范教學發展中心發展狀況109
表4-1 “學習創新與教師參與”團隊主管關鍵話語分析125
表4-2 “通過討論與對話的學習”的專門網站127
表4-3 哈克尼斯圓桌教學法127
表4-4 LIFE2019/2020年度報告的對比分析表128
表4-5 學術技術單位支持的教師學習共同體130
表4-6 教職員年度分享與展示131
表4-7 斯坦福大學教學共享空間138
表4-8 教學共享空間欄目之教學指南139
表4-9 2019年斯坦福教室的重新構想計劃147
表4-10 斯坦福大學CTL團隊組織架構149
表4-11 教學共享空間非專門化到專門化建構的共同要素分析表165
表5-1 “資源”視角下的組織教與學情境——結構解析179
表5-2 《悠然見君子》跨學科課程團隊成員構成203
表6-1 教學共享空間建構的影響因素221
表6-2 斯坦福大學愿景及其蘊含價值230
表6-3 有影響力實驗室——公共影響的新模式231
大學教學共享空間建構 作者簡介
熊嵐,重慶人,68年2月生,副教授,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學專業在讀博士,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