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學西傳”在英國的回應:以16-18世紀“中國著述”為中心-(以近代“中國印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21996
- 條形碼:9787522721996 ; 978-7-5227-2199-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學西傳”在英國的回應:以16-18世紀“中國著述”為中心-(以近代“中國印本 內容簡介
中西交流史是近年來備受學界關注的一個領域,主要有“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兩個研究方向。本書對近代早期歐洲刊行的“中國著述”在英國的傳播與影響進行梳理,從書籍史、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英國學人對此或贊揚或貶斥的回應之勢,考量16-18世紀中國文化西傳英國的歷程,進而探討中國文化對英國的影響和作用。以古鑒今,對當下中英兩國文化交往仍具借鑒意義。
“中學西傳”在英國的回應:以16-18世紀“中國著述”為中心-(以近代“中國印本 目錄
緒論
**節 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 選題意義
二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中學西傳歐洲的整體研究
二 “中學西傳”的國別研究
三 “中學西傳”的個案研究
四 “中學西傳”的專題研究
五 “中學西傳”的譯介及其研究
**章 近代早期歐洲刊行的“中國著述”
**節 大航海時代的中國行紀
一 新航路開辟之前的中國繪景
二 新航路開辟之后的中國文獻
第二節 東來傳教士的中國報道
一 16-17世紀來華傳教士概說
二 金尼閣與《利瑪竇中國札記》
三 曾德昭與《大中國志》
四 衛匡國與《中國新圖志》
五 李明與《中國近事報道》
第三節 歐洲學者的中國圖說
一 開意吉與《中國圖說》
二 杜赫德與《中華帝國全志》
三 《耶穌會士書簡集》
四 《中國雜纂》
第二章 近代歐洲“中國著述”在英國的傳播
**節 近代早期英人東方認知溯源
一 近代早期中英兩國交往經歷
二 近代早期東來旅行家行紀的英文版
三 書籍貿易與私人圖書館日見規模
第二節 近代早期英文印本里的中國記述
一 近代早期英人的“中國著述”
二 近代早期歐洲“中國著述”的英譯本
第三節 近代英國戲劇里的中國元素
一 莎士比亞劇作中的“契丹人”
二 《趙氏孤兒》在英國的翻譯與改編
三 其他戲劇家的中國題材創作
第三章 16-18世紀英國學人的崇華觀點
**節 對政治思想的借鑒:從哈克盧特到約翰遜
一 哈克盧特的《航海全書》
二 伯頓開具的中國藥方
三 約翰遜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贊頌
第二節 對中國風物的推介:從布朗到錢伯斯
一 布朗與中國瓷器制作工藝
二 坦普爾對中國的興趣
三 奇彭代爾的《紳士與家具師指南》
第三節 英國學人對中國園林的借用
第四節 英國學者對漢語言的關注
第四章 16-18世紀英國學人的貶華之詞
**節 笛福作品中的諷刺聲音
展開全部
“中學西傳”在英國的回應:以16-18世紀“中國著述”為中心-(以近代“中國印本 作者簡介
徐亞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外關系史、西方書籍史、中國民族文學。曾發表《乾嘉之際英人的中國經驗—以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中國著述”為中心》(被《新華文摘》2017年23期推介轉載)、《揄揚與貶抑—明清之際英國學人的中國觀》、《龍母傳說中的壯民族因子》、《珠江流域龍母傳說的展演》等多篇CSSCI學術論文,《從看十五世紀末德國印刷業》、《向春而生—搖籃本及其國內收藏兩三事》等數十篇學術文章,承擔并參與《羌族釋比及釋比文化研究》、《壯族原生型宗教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西江流域龍母傳說的嬗變》、《羌族釋比唱經》、《壯族原生型宗教調查研究》、《文獻中的古桂林郡》等著作。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