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資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430450
- 條形碼:9787571430450 ; 978-7-5714-304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銅資本 本書特色
知名歷史研究者劉三解重磅新作
李煒光、楊斌 作序,朱嘉明、宋杰、葛承雍、馬勇、張帆、夏春、聶輝華 聯袂推薦!
古代中國的錢是什么?錢從哪里來?錢有什么用?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什么中國古代鑄幣是青銅?
破解殷周之變、周秦之變背后的財政密碼
探尋自殷商以來中國貨幣變革的源頭脈絡
看清中國價格革命曇花一現的底層邏輯,開創古代中國歷史書寫的新范式
本書采用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從長時段、中時段、短時段三個觀察維度,深入挖掘王朝權力結構、中央財政制度、基層社會治理到基本經濟組織的聯系互動,解決古代中國的錢是什么?錢從哪里來?錢有什么用?三大母題。
長時段:兩千余年的帝制中國走出了一條與金銀幣世界完全不同的路——青銅世界。
中時段:跨越殷周之變、周秦之變的1000年間,權力、經濟、社會的變化、選擇如何作用于貝殼、仿貝、青銅塊、稱量金銀、金銀鑄幣和青銅鑄幣等五花八門的貨幣競爭之上,并因何*終歸于一統。
短時段:列國紛立,秦何以獨強?貨幣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隱秘作用?秦又何以速亡,漢何以迭興?直至漢武帝時代,經濟全面崩潰,卻“有亡秦之失,無亡秦之禍”,原因何在?不僅如此,恰在此時,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個全國性的統一大市場,原因又何在呢?
青銅資本 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引入里耶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及張家山漢簡等出土文字材料,以及錢幣學研究、統計的成果,借鑒布羅代爾歷史人類學中的“三時段”觀察視角,重新勾稽自殷周直至漢武帝時代的貨幣、財政、制度、政治史實,以貝殼、仿貝、青銅塊、稱量金銀、金銀鑄幣和青銅鑄幣等五花八門的貨幣產生、競爭、統一為綱目,將春秋戰國、秦亡漢興、楚漢爭雄、直至漢武帝建立統一大市場的短時段史實,置于跨越殷周之變、周秦之變1000年間的中時段里,置于2000年帝制中國的長時段中,立體化地剖析早期帝制中國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發掘“中國何以如此不同”深邃母題的歷史源代碼。
本書以貨幣為綱,重述帝制中國早期經濟、財政制度發生、發展、定型的全過程,無疑開創了古代中國歷史書寫的新范式。
青銅資本 目錄
序章 歷史的十字路口
銅錢世界與金銀幣世界的對峙
柏拉圖、凱恩斯的東方同志
西風東漸的貨幣起源故事
信仰不同,讓海貝曾擁有黃金的魔力
**章 先秦時代中國的經濟版圖
周人眼中的國族
族內公有制下的經濟秩序
點對點統治的王朝
周道,周人世界的臍帶
交換使用權的特色商品經濟
第二章 當周人的青銅砸向殷人的海貝
貝幣衰微,西周對殷商文化征服的一部分
西周,一個缺銅少錫的青銅大國
江南銅錫貿易,*古老的戰略性壟斷
東周,王朝衰落伴隨著貝幣的復興
青銅仿海貝:遍布周朝全境的自發通貨
第三章 大變革時代,中國法定貨幣的起源
麻布,鑄幣出現前的古老貨幣
古籍中的“布”是麻布還是金屬
周景王改鑄“大錢”替代的正是麻布
沒有水路物流升級,就不會有金屬鑄幣
物流革命帶來商業革命
*早的青銅法幣:服務于朝貢體系的“票證”
第四章 列王的紛爭,貨幣的競爭
狹小的周王畿聚集了 200多種標識地名鑄幣
先秦鑄幣上的地名真的是鑄造地嗎
青銅鑄幣,戰國七雄中央財政的秘密武器
姍姍來遲的黃金
楚國金幣的背后是一個獨特的商業文明
關東六國殊途同歸的貨幣進化之路
第五章 笑到*后的秦國
不足值的秦半兩,實際上的信用貨幣
秦半兩的信用保障:不用則死
“一國之幣為三等”不是秦始皇的創舉
《商君書》《管子》的同頻:貨幣是政府全面
控制經濟的工具
第六章 貨幣,秦一統天下的關鍵助力
蜀地金銅,秦國富強的勝負手
在秦人社會經濟中“隱身”的黃金
占有黃金是一種身份特權
秦國保留麻布貨幣的根本原因
秦國貨幣的本質是“一般債務憑證”
債務關系,全新的政權合法性邏輯
第七章 秦亡于債務危機
偽裝成公權力的債務尋租
秦始皇版“大放水”
大循環中的尋租良機
債務無限擴張導致通貨膨脹
秦二世的貨幣改革
大崩潰!賴賬*終毀滅基本盤
第八章 劉邦的貨幣戰爭
挨餓的關中人
楚漢戰爭中的水陸物流
秦朝的關鍵遺產
楚漢貨幣戰
劉邦允許民間自由鑄造的不是“莢錢”
直徑,合格錢幣的新標準
中國史上首次“令民鑄錢”只維持了 4.5年
漢承秦制,以錢幣直徑調節流通貨幣量
第九章 出爾反爾的漢高祖
“算”,西漢公共財政制度的革命
漢高祖從未放棄恢復秦朝秩序
百姓不離戰國之苦
刑徒生產線再開工
為什么漢高祖比秦二世更恨商人
辱商的目的:讓商人放下武器
困商的邏輯:強化產權私有的“幻覺”
秦漢政權承認的私產有多可憐
第十章 漢惠帝,秦政的掘墓人
尋租空窗期
赦與不赦,秦漢政治的又一分野
大赦,刑徒經濟的毀滅者
名同實異的秦漢軍功爵
“身份等級收益”置換“身份特權”
軍功爵的商品化
貨幣化財政,帝國行政成本的新來源
公共化財政,漢官的新飯碗
漢惠帝*偉大的遺產
第十一章 呂后的選擇,保國還是保家
關于呂后時代的幾個謬誤
分封諸呂的玄機
“八銖錢”,改定幣制贖買勛貴
貨幣是身份等級收益制的樞紐
權貴工商業的繁榮避免了亡秦之禍
“五分錢”,敲響呂氏家族的喪鐘
第十二章 漢文帝的“陽謀”
賈生之論
西漢初年的鑄幣體系有多混亂
漢文帝允許百姓自由鑄錢的假想敵
中國歷史上**種標準鑄幣
錢文分型法確定銅幣年代的局限
鑄錢不是暴利行業,壟斷銅山才是
體制內尋租新模式
第十三章 恐懼自己不得善終的仁君
漢文帝的成功是宣傳的勝利嗎
功業并不完美的帝王
**位把人視為人的皇帝
“財富搬運工”的短暫勝利
系統性殘酷下的人民只能“忘恩負義”
大災荒之下的人性閃光
第十四章 拜金主義盛宴的高潮
功利主義主導下的叢林社會
“弛”,可以隨時關門的自由放任政策
七國之亂,漢景帝遭遇“信任危機”
漢景帝終結了對民間的讓利
文景之治的*大功績:貨幣財政終于成型
漢王朝的“自己人”重新洗牌
第十五章 漢武帝的三、四、五
“三銖錢”的秘密
“三銖錢”和“三分錢”:由重量到錢徑的回頭路
四銖半兩錢的末日
漢武帝為什么改革錢法
圍繞五銖錢的考古爭論
三官五銖,開啟兩千余年的銅錢時代
第十六章 為什么金銀貨幣之路走不通
黃金參與“非對稱交易”尋租的模式
漢武帝之后,黃金、銅錢、糧食價格已鎖定
漢初的黃金仍是上層階級與商品經濟間的屏障
漢武帝之后,黃金仍有階級屬性
金有三等,黃金、白金、赤金
白金三品不是足值貨幣
赤側錢,不足值的行政貨幣
漢武帝的貴金屬鑄幣:“非對稱交易”
尋租的工具
第十七章 失敗的貨幣經濟,成功的
社會變革
漢武帝的敵人
漢武帝貨幣改革的核心目標是調用
社會資源
漢文帝的悲憫 秦始皇的野心
漢武帝為什么總在大災之際征伐匈奴?
漢武帝為什么對繁榮的商品經濟不滿?
*早的統一大市場
結 語
展開全部
青銅資本 作者簡介
劉三解,歷史研究者,關注制度史、財政史研究。
著有《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漢瓦:西漢王朝洪業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