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 共情 共生 : 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61139
- 條形碼:9787559861139 ; 978-7-5598-611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在 共情 共生 : 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大學、成都畫院主辦,四川美術學院師生在重慶虎溪、貴州羊磴等地以及網絡社區展開的社會美育項目。四川美術學院自2019年發起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已舉辦兩屆。該計劃采取多級聯動的模式,覆蓋多個省市。在探索傳統實體社區美育模式的基礎上,致力于討論網絡社區、博物館社區美育行動模式的前沿課題。本書即該課題圍繞社區美育的探索與創新進行探討的匯總結果。
共在 共情 共生 : 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 內容簡介
本書為四川美術學院推出的“公共藝術與社會美育”系列叢書之一種。
全書共六章。**章為社會美育理論探討,從歷史與當下等維度研究社會美育的機制、路徑與意義。第二至第六章為社會美育案例,以“營造的風景”“古今的邂逅”“網聯的世間”“流動的原鄉”“彌散的地方”為主題,全面呈現藝術家及青年學子在城鄉社區、網絡社區及博物館展開的美育實踐。附錄為“共在 共情 共生: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展國際研討會”觀點摘要,匯集了國內外學者在研討會發表的主要觀點。
共在 共情 共生 : 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 目錄
**章 理論的探索
“全美育”模式的探索:以網絡虛擬社區美育為例
社區問題的藝術展開樣本:對《藝術社會學的文化實踐》課程的總結
“社區文化中心”轉向:當代博物館的社區美育功能
創意地方營造下的情境建構
公共藝術在網絡空間的延伸:以阿瑪利亞·烏爾曼作品《卓越與完美》為例
品牌以公共藝術為媒介的社會美育價值延伸:以香奈兒流動藝術館為例
公共性與同理心:公共藝術如何介入殘障人士生活
地方性在鄉村美育中的核心地位:以重慶渝北區牛皇村為例
新媒體視域下博物館在社會美育中的發展探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上新了,故宮》為例
第二章 營造的風景
謝小春系列作品
把“羊磴”裝進哪只筐?
“讓我們彼此映證——社區問題研究”系列作品
“讓我們彼此映證——社區問題研究”的實踐過程和方法分析
隱·私——強制性同形
“隱·私——強制性同形”項目報告
“廣福行動”系列作品
“廣福行動”:鄉村公共藝術活動
一次偶然的相遇之二
空間·記憶·情感:廣福村在地公共藝術實踐
“七塘實驗田”系列作品
從“七塘實驗田”看鄉村公共藝術的創作方式
第三章 古今的邂逅
第二次觸摸
“副本”創作自述
或許博物館
傳統博物館中的當代藝術實踐
一方塵土
當代藝術語境下重構古代藝術之美:以“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藝術展”為例
微觀地景·生物量
用藝術的眼光看科學,用生命的眼光看藝術——關于藝術介入博物館的討論
第四章 網聯的世間
家族檔案
微信社區中的家族關系新形態
營銷有你
自媒體時代的美育:對營銷號泛濫現狀的思考
口罩紐帶
《口罩紐帶》創作手記
社區團購
消費+交流:社區場景下的團購新模式
“理想社區”共享空間設計
社區公共空間線上線下聯動構建方案
瓷娃娃形象設計
特殊群體在虛擬社區的藝術形象設計與研究:以瓷娃娃罕見病為例
人設
網絡時代身份復雜性的探討與表達
無法之法
網絡社區中書法的傳播與影響
遙遠的TA
虛擬戀人:疫情背景下激增的網絡情感勞動關系
劍川黑陶網絡社區傳播設計
劍川黑陶文化與網絡社區的融合
PETIPETI云社區
寵物的“話”
第五章 流動的原鄉
到何處去
流動的“原鄉”與“剩余空間”重塑
紅色
《紅色》創作手記
20200202
《20200202》創作手記
渺小之詩
《渺小之詩》創作手記
我的記憶載體
《我的記憶載體》創作手記
風向
做一名尋風者:《風向》創作手記
轉龍村貳貳五號
《轉龍村貳貳五號》創作手記
移動的盒
《移動的盒》創作手記
囍-禮物
《囍-禮物》創作手記
七小時
《七小時》創作手記
你好,城市!
與自身的對話:我的藝術創作思考
我與城市
日新月異的城市不需要過去,滄海桑田的人們不需要記憶
處理回憶
蕾小姐給都市女性的一封信
當在地變成形式
第六章 彌散的地方
藝術與地域再生
尋找看不見的社區尋覓曾經的美好
兩個地方
《兩個地方》:關于社區的另一種敘事
Pieces
看不見的社區:從《Pieces》出發分析社區與城市的關系
kitsch
《kitsch》創作手記
爬梯
《爬梯》創作手記
東陽東陽
《東陽東陽》創作手記
追夢人
《追夢人》創作手記
附錄 “共在共情共生: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展國際研討會”觀點摘要
后記
展開全部
共在 共情 共生 : 中國社區美育行動計劃 作者簡介
屈波,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等多項,出版《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科學化思潮研究》,在《文藝研究》《美術》等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