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北京非遺——京繡技藝·劉秀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670862
- 條形碼:9787565670862 ; 978-7-5656-7086-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非遺——京繡技藝·劉秀花 本書特色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性、非物質性和非文體性,它以人為載體,因人而存,隨人而動,人亡藝 ,人去技失。因此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核心、 關鍵的環節就是保護傳承人。借助現代化設備以文字、錄音、影像等形式通過對訪談傳承人,對現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態予以記錄,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京繡又名宮繡,燕京八 之一。起源于遼金、元,興盛于明、清,以料不厭其貴、工不厭其繁、藝不厭其精、品不厭其雅而著稱。它吸納了顧繡、蘇繡、湘繡的優點,是 北京獨特藝術風格的刺繡品種,成為東方文化的象征。
北京非遺——京繡技藝·劉秀花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性、非物質性和非文體性,它以人為載體,因人而存,隨人而動,人亡藝絕,人去技失。因此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核心、*關鍵的環節就是保護傳承人。借助現代化設備以文字、錄音、影像等形式通過對訪談傳承人,對現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態予以記錄,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京繡又名宮繡,燕京八絕之一。起源于遼金、元,興盛于明、清,以料不厭其貴、工不厭其繁、藝不厭其精、品不厭其雅而著稱。它吸納了顧繡、蘇繡、湘繡的優點,是擁有北京獨特藝術風格的刺繡品種,成為東方文化的象征。 本項目將以圖書的形式呈現,圖文并茂,可讀性和欣賞性并存。編者采用田園調查的方式,通過錄音采訪,記錄了劉秀花從農村婦女成長為重量傳承人的曲折經歷,書中劉秀花還對京繡的工藝流程、宮廷京繡的技法和技巧做了詳細介紹。
北京非遺——京繡技藝·劉秀花 目錄
北京非遺——京繡技藝·劉秀花 作者簡介
原首師大報刊社社長高偉毅老師,高老師是屆北師大本科生,教授中學語文十余年,曾多次參與歷史類圖書的整理編輯工作,經驗極為豐富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