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職場課:剛柔并濟方能行穩致遠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1922
- 條形碼:9787208181922 ; 978-7-208-1819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職場課:剛柔并濟方能行穩致遠 本書特色
深入了解一個行業需要數年,讀懂自己所在的職場,可能要用數十年。投入地工作,也別忘記抬頭看路,辨清方向。職場路該怎么走,作者的觀察思考和真誠的表達,應該會對你有所啟發。 ——秦朔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原《南風窗》總編、《**財經日報》總編 每一次的選擇,都需要有試錯的勇氣,借鑒他人的經驗,吸取別人的教訓,會讓職場奮斗更有效率、更有意義。作者的初心,已在字里行間。 ——傅星 《萌芽》雜志前執行主編、上海作協小說專委會副主任、作家、編劇 作者多年來在新聞一線采訪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精彩的職場故事和典型案例,很高興看到她能以生動、翔實、充滿細節、具有可讀性的文字完成這部作品。 ——張重光 《上海文學》雜志社前編輯部主任、編審、作家 作者的文風剛柔并濟,穩健卻也不失活潑的氣質,以講故事來引發讀者的思考,將復雜的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表達,全心全意為新人開啟職場之路“保駕護航”。 ——吳南瑤 新民晚報首席編輯
職場課:剛柔并濟方能行穩致遠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職場“啟蒙”書,為職場新人、即將踏入職場的準新人,以及在職場打拼了兩三年仍在苦尋發展方向的半新人量身定制。針對新人對職場的認知不成體系、遇到問題缺乏應對經驗和技巧,不知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以及新形態就業方式興起背景下,難以適用原有法律條款對勞動維權爭議進行判斷和處理等情況,本書精選了初入職場“關鍵期”的常見話題,用過來人真實職場經歷、遭遇和智慧,可適用的法律條款,以及接地氣的語言,為年輕的職場人指點迷津。
職場課:剛柔并濟方能行穩致遠 目錄
前言:剛柔并濟,行穩致遠/ 001
在變化加速的時代,有沒有“穩定”的職業?/ 003
不是985、211的畢業生,職場前途就不光明嗎?/ 010
少有人走的路,未必不能成就理想/ 015
突破職業性別藩籬,反差或能成就優勢/ 020
新興職業展魅力,順應時代之需審慎抓先機/ 025
面對“內卷”,你愿意去當“卷煙工人”嗎?/ 030
感覺自己入錯了行,“躺平”、逃離還是堅守?/ 035
做大公司的“螺絲釘”,還是做小公司的“拓荒牛”?/ 040
抱著“打工人”的小聰明,HR為什么就是看不上他?/ 044
明星都不敢簽的“陰陽合同”,怎么就落到你的頭上?/ 051
服務期、競業限制才不是勞動者單方面的“緊箍咒”/ 057
加不加班,都別照抄網傳“整頓師”作業/ 066
從PUA到“職場霸凌”,世上沒有不委屈的工作?/ 072
奇葩情況希望你不會遇到,工傷判例卻應該了解/ 077
“社魚”“摸魚”一時爽,職場之路“火葬場”/ 085
別讓休假權閑置,關鍵時刻或能解燃眉之急/ 090
掃臉、定位、指紋打卡,拿什么保護職場人的隱私?/ 096
居家辦公靠自律,“非典型”勞動關系靠什么保障?/ 101
靈活就業:自由誠可貴,權益保障還要從長計議/ 107
“三年蘿卜干飯”,怎么吃才“真香”?/ 115
表達合理訴求需要技巧,尤其是受了委屈的時候/ 121
下班后工作微信還在@你,要怎么回復?/ 125
兼職還看“性價比”,斜杠青年別做“負”業/ 130
不做職場“小白”,培養職場“邊界”意識/ 135
辦公室的甜蜜苦惱:戀愛有“風險”,“撒糖”需謹慎/ 139
別奢望“*后一分鐘營救”,管理時間你也能行/ 145
方法總比問題多,遇到難題不妨“跨界思考”/ 150
面對“不可抗力”,即刻開啟職場“B計劃”/ 154
“三胎時代”,“生”“升”仍是二選一難題?/ 158
從“職業角色”到“能力角色”,掌握硬核競爭力/ 167
復合型人才到哪都香,練就你的“兩把刷子”/ 172
越自律真的越自由?別把自己搞得神經緊張/ 177
說是“社恐”實是“社懶”,精準社交建人脈/ 181
情緒管理磨平了“棱角”,但能事半功倍/ 185
全身而退、優雅“離開”是一門藝術/ 189
好馬不吃回頭草?若是好“草”但吃無妨/ 196
和“職業倦怠”說拜拜,“彎道超車”正當時/ 202
后記:追劇不如追夢,淚水和汗水不會白流/ 206
職場課:剛柔并濟方能行穩致遠 作者簡介
陳琳(常用筆名:琳恩),女,1983年出生于上海。2008年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新民晚報》專欄作家。在《第一財經日報》《勞動報》任職期間,曾獲得上海新聞獎、“上海市五一新聞獎”“上海市科技新聞獎”、工博會“好新聞”獎等獎項。接觸過大量職場的真實案例,和不少公司的人力資源專員都有交集,采訪過眾多企業高管、律師、工會工作者,以及各行各業的職場人,憑借大量職場見聞,在《勞動報》《上海工運》發表了大量職場話題的專欄文章、報道。曾出版個人專著《新時代的歌》(上海文藝出版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