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人類學新視野叢書:彝人論彝 語言·文化·認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20611
- 條形碼:9787547520611 ; 978-7-5475-2061-1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類學新視野叢書:彝人論彝 語言·文化·認同 本書特色
本書《彝人論彝:語言·文化·認同》收錄了巫達教授多年來研究語言、文化與人類學的精華作品,共計15篇論文。身為彝族人,巫達教授從彝語出發(fā)來探討彝族文化,其中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涉及語音、詞源、語法、口語,含大量表格以及彝文、語法結構、漢語的對照分析,文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彝族的歷史、地理、考古等方面,人類學方面主要探討了彝族及相關族群的民族和文化認同等。全書視角多元,內容扎實,語言學、人類學、歷史學、民族學相結合。本書是作者對彝族語言文化研究的一次總結性回顧,是一部關于彝族的人類學重要研究論集。
人類學新視野叢書:彝人論彝 語言·文化·認同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多年來研究語言、文化與人類學的精華作品。身為彝族人,作者從彝語出發(fā)來探討彝族文化,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則涉及語音、詞源、語法、口語,文化方面的研究則涉及歷史、地理、考古等方面。本書是作者對彝族語言文化研究的一次總結性回顧,是一部重要的語言人類學研究論集。
人類學新視野叢書:彝人論彝 語言·文化·認同 目錄
涼山彝語動詞的種類及其標記
涼山彝語的話題及其標記
涼山彝語的重疊研究
彝語t系聲母考
涼山彝語駢儷詞調律探討
彝語動物名詞“性”的表達方式
涼山彝語田壩土語古詞拾零
漢彝“團結話”的語言學特征
試論彝字在彝語古音構擬中的作用
從歷史語言學探討古西南絲綢之路沿線族群互動與融合
從語言人類學探討三星堆文化的源流
彝族先民數(shù)千年前已種植稻米的語言學考古學證據(jù)
涼山彝語親屬稱謂的序數(shù)詞素及其民族學意義
語言文字與涼山彝族的文化認同
爾蘇語言文字與爾蘇人的族群認同
人類學新視野叢書:彝人論彝 語言·文化·認同 作者簡介
巫達,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類學會理事,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會理事,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德國馬普宗教與族群多樣性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高級研究伙伴。中央民族大學語言學學士(1989),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碩士(2000)和人類學博士(2004),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與現(xiàn)代語言系語言學博士后(2005—2006),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語言學系語言學訪問學者(2007)。曾長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從事彝語研究,著作有《彝語語法(諾蘇話)》(與陳康合作,1998)、《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族群性與族群認同建構:四川爾蘇人的民族志研究》等,發(fā)表中英文論文70余篇,涉及語言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多個學術領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