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決策之道(第7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9045
- 條形碼:9787504779045 ; 978-7-5047-790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決策之道(第7輯) 本書特色
《決策之道》一直致力于幫助各界決策者,尤其是企業家成長。每一輯致力于聚焦當下大家關注的話題,聚集與話題相關的權威人士的觀點和實踐,打造閱讀盛宴。 《決策之道(第7輯)》圍繞“新引擎:未來的產業、未來的企業”展開。 “專題”聚焦于宏觀的產業,邀請產業專家何志毅、“硬科技”提出者米磊、投資人王煜全等人,梳理產業特點和發展規律,布局科創賽道的企業攻略,為企業家指明方向。 “案例”聚焦于具體的企業案例,劉慶峰、王林解析安徽樣板:制造業如何“逆襲”,巴塔哥尼亞、隆基綠能、阿那亞為何總能先看到未來,ChatGPT帶來的興奮與恐懼。 “讀書”聚焦于《三體》,程苓峰、黃斯沉讀《三體》,怎樣在無常的世界找到活路。
決策之道(第7輯) 內容簡介
《決策之道(第7輯)》圍繞“新引擎:未來的產業、未來的企業”展開,有三大部分:專題、案例、讀書。“專題”聚焦于宏觀的產業,邀請產業專家何志毅、“硬科技”提出者米磊、投資人王煜全等人,梳理產業特點和發展規律,布局科創賽道的企業攻略,為企業家指明方向。“案例”聚焦于具體的企業案例,劉慶峰、王林解析安徽樣板:制造業如何“逆襲”,巴塔哥尼亞、隆基綠能、阿那亞為何總能先看到未來,ChatGPT帶來的興奮與恐懼,“讀書”聚焦于《三體》,程苓峰、黃斯沉讀《三體》,怎樣在無常的世界找到活路。
決策之道(第7輯) 目錄
何志毅
《產業**,企業家老大》
·專題
何志毅 獨家訪談
《我們距離百年領軍企業還有多遠?》
王煜全 獨家訪談
《中國企業的未來:成為創新生態的引領者》
宋志平 推薦 / 米磊 獨家訪談
《在“硬科技”春風里打造硬核公司》
·案例
劉慶峰 推薦 / 王林 批注 / 《 對話》欄目 對話
《安徽樣板:如何實現制造業“逆襲”?》
周伯文 獨家撰稿
《透視ChatGPT :用AI 推動企業數字化發展飛輪》
王強 撰稿
《一文讀懂ChatGPT 的關鍵問題》
熊焰 推薦 / 鐘寶申 秦朔 對話
《隆基綠能:光伏龍頭如何向陽生長?》
曾維剛 批注 / 朱巖梅 撰稿
《被創始人“捐給地球”的Patagonia,有何不一樣?》
周宏騏 推薦 / 李文龍 撰稿
《阿那亞:讓服務變成企業成長的驅動力》
·讀書
程苓峰 撰稿
《世道無常,看看〈三體〉》
黃斯沉 獨家撰稿
《從〈三體〉 談企業家代際傳承》
決策之道(第7輯) 節選
《決策之道》:企業家一向關注能代表未來趨勢的產業。我國也公布過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在您幾十年的產業研究過程中,備受人們關注、代表未來的產業有哪些變化? 何志毅:從18世紀中期開始,發達國家歷時250年,開展了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用了70年時間,基本追上了它們,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門類及鏈條。現在,中國擁有全產業鏈覆蓋和14億人的巨大本土市場,這是中國的產業特點和優勢,但有限的資源也必須在支持全產業鏈的基礎上適當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 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概念,*早是2009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新興戰略性產業 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具體確定的,其時中美還沒有現在的貿易、科技對抗。基于當前全球的政治、經濟和技術的形勢,過去很多產業的提法、側重點等應該修正甚至調整。有些產業更為基礎,需要國家政策、資金扶持,如信息產業中的芯片、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新能源產業中的鋰礦控制、新電極材料開發;生物產業中的藥物、疫苗研發,等等。有些產業更偏向應用,應該以市場為主導,如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 從全球范圍來看,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各個國家對待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都會出臺相關法律,給予資金扶持。 《決策之道》:您曾說過,“選擇中美對比的視角,進行深入研究和長期跟蹤,會對中國產業發展和企業發展轉型有很多實用性的啟發”。在您看來,中國可以從美國產業發展歷程中得到什么啟發? 何志毅:目前我國跟美國的差距顯然還很大。我從三方面進行數據比較。 一、產業規模比較 根據初步統計,2022年全球44581家上市公司創造了市值1074281億美元、營收734590億美元和利潤 57648億美元。中國有6588家上市公司,占全球總量的15%,市值、營收、利潤分別占全球總量的16%、19%、16%,綜合規模占比為17%。 美國有50 01家上市公司,占全球總量的11%,市值、營收、利潤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1%、29%、31%,綜 合規模占比為36%(見圖1、圖2)。 綜上,中國上市公司數量略多于美國,但綜合規模約為美國的50%。 二、產業結構比較 中國的6588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48個四級產業,未涉及的產業主要為房地產相關股權投資信托業;美國的上市公司分布在156個四級產業,未涉及的產業為公路與鐵路、海港與服務。 中國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前四的一級產業分別是工業1504家、信息技術1080家、原材料933家、非日常生活消費品922家(見圖3);而美國則為金融1177家、醫療保健1088家、信息技術613家、工業566家(見圖4)。 按照市值、營收、利潤各占0.5、0.25、0.25權重計算,中國綜合占比排名前四的一級產業是金融0.20、工業0.17、原材料0.11、信息技術0.11(見圖5);美國則為信息技術0.20、金融0.14、醫療保健0.12、非日常生活消費品0.11(見圖6)。 三、領軍企業比較 我定義的領軍企業是按照GICS(全球產業分類標準)分類,在全球158個四級產業內按照市值、營收、利潤各占0.5、0.25、0.25權重計算綜合排名前四的企業。 2022年,中國的全球產業領軍企業為74家(冠軍企業15家),占全球總量的12%,較2021年減少15家(冠軍企業減少3家);美國全球產業領軍企業為283家(冠軍企業84家),占全球總量的45%,較2021年增加5家(冠軍企業增加6家)。中國領軍企業的數量為美國的26%。 總體上看,中國的全球產業領軍企業分布在50個產業,覆蓋面為32%;美國則為126個產業,覆蓋面達80%。兩國各有優勢: 中國在16個產業中占據優勢,但主要為傳統產業。中國在房地產開發、消費用燃料2個產業有4家領軍企業,在海港與服務、家用電器、建筑與工程、新能源發電4個產業有3家領軍企業,在電子元件、電子制造服務、紡織品、公路與鐵路、互動媒體與服務、互聯網與直銷零售、建筑材料、釀酒商與葡萄酒商、人壽與健康保險、綜合性銀行10個產業有2家領軍企業,在其他34個產業擁有1家領軍企業。 美國在92個產業中占據優勢,集中在金融、信息技術、醫療保健等新興產業。美國在生命科學工具和服務、生物科技、數據處理與外包服務、系統軟件等16個產業中有4家領軍企業,在半導體產品、電腦硬件及電腦周邊、電影和娛樂、航天航空與國防、環境與設施服務、應用軟件、資產管理與托管銀行等33個產業中有3家領軍企業,在半導體設備、互動家庭娛樂、互動媒體與服務、互聯網服務與基礎架構、工業機械、工業集團企業、消閑用品、鞋類、醫療保健技術、醫療保健設備、制藥等43個產業中有2家領軍企業,在其他34個產業擁有1家領軍企業。 數據表明我國企業發展還很不充分:一方面,很多產業中美國一家企業的綜合效益就抵過我們整個產業;另一方面,很多人以為中國有*全的產業體系,但從領軍企業和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大部分中國企業都分布在各個產業的末端,沒有幾個產業是中國走在其他國家前面的。 領軍企業是產業創新的引領者、產業標準的制定者、產業規模的體現者、產業鏈的帶動者、產業與社會界面的磨合者。我們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的產業質量和領軍企業質量與美國的差距比中美兩國GDP的差距要大得多。因此,提升產業水平、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全球產業領軍企業數量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任重道遠。
決策之道(第7輯) 作者簡介
正和島是中國的企業家俱樂部之一,是企業家與創業者專屬的以供需適配為核心價值的互聯網創新服務平臺,是企業家的深度學習社區,采取嚴格的實名制、會員制、收費制、邀請制。 本書客座總編輯為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授何志毅,本書編委會包括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王強、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華大基因集團執行董事朱巖梅、B2B營銷增長網B2BGrowing創辦人李文龍、知名媒體人程苓峰、AD Legacy China CEO黃斯沉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