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經典常談八年級《語文》下閱讀推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710442
- 條形碼:9787568710442 ; 978-7-5687-104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典常談八年級《語文》下閱讀推薦 本書特色
朱先生的《經典常談》是一些古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艜膩須v,其中的大要,歷來對于該書有什么問題,直到現在為止,對于該書已經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個簡明的概念。……因這本書的導引,去接觸古書,就像預先看熟了地圖跟地理志,雖然到的是個新地方,卻能頭頭是道。 ——現代教育家 葉圣陶 先生一向在發揚、介紹、修正、推進我國傳統文化上做功夫,雖說一點一滴、一瓶一缽,卻樸實無夸,極其切實。再加上一副沖淡夷曠的筆墨,往往能把頂笨重的事實或*繁復的理論,處分得異常輕盈生動,使人讀了先生的文章,不唯忘倦,且可不費力地心領神會。這本《經典常談》就是我這話一個確切的明證。 ——當代歷史學家 吳小如
經典常談八年級《語文》下閱讀推薦 內容簡介
《經典常談》以通曉明暢的文字,系統地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十三篇國學經典,梳理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全書見解簡潔精辟,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拉近了古文與讀者的距離, 啟發讀者的興趣,是讀者概覽中國古典文學的不二之選。
經典常談八年級《語文》下閱讀推薦 目錄
《周易》第二
《尚書》第三
《詩經》第四
“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
“四書”第七
《戰國策》第八
《史記》《漢書》第九
諸子第十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錄《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經典常談八年級《語文》下閱讀推薦 節選
《經典常談》: 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蛞怀姾,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適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適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梢灿薪涍^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了! 「柚{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徒歌也有節奏,手舞腳蹈便是幫助節奏的;可是樂歌的節奏更規律化些。樂器在中國似乎早就有了,《禮記》里說的土鼓、土槌兒、蘆管兒,也許是我們樂器的老祖宗。到了《詩經》時代,有了琴瑟鐘鼓,已是洋洋大觀了。歌謠的節奏*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著費話。重疊可以說原是歌謠的生命,節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的均齊,韻腳的調協,似乎是后來發展出來的。有了這些,重疊才在詩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辛宋淖忠院螅庞腥藢⒛切└柚{記錄下來,便是*初的寫的詩了。但記錄的人似乎并不是因為欣賞的緣故,更不是因為研究的緣故。他們大概是些樂工,樂工的職務是奏樂和唱歌;唱歌得有詞兒,一面是口頭傳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兒。歌謠便是這么寫下來的。我們知道春秋時的樂工就和后世闊人家的戲班子一樣,老板叫作太師。那時各國都養著一班樂工,各國使臣來往,宴會時都得奏樂唱歌。太師們不但得搜集本國樂歌,還得搜集別國樂歌。不但搜集樂詞,還得搜集樂譜。那時的社會有貴族與平民兩級。太師們是伺候貴族的,所搜集的歌兒自然得合貴族們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會入選的。他們搜得的歌謠,有些是樂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樂才好用。合樂的時候,往往得增加重疊的字句或童節,便不能保存歌詞的原來樣子。除了這種搜集的歌謠以外,太師們所保存的還有貴族們為了特種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獵等等作的詩。這些可以說是典禮的詩。又有諷諫、頌美等等的獻詩;獻詩是臣下作了獻給君上,準備讓樂工唱給君上聽的,可以說是政治的詩。太師們保存下這些唱本兒,帶著樂譜;唱詞兒共有三百多篇,當時通稱作“《詩》三百”。到了戰國時代,貴族漸漸衰落,平民漸漸抬頭,新樂代替了古樂,職業的樂工紛紛散走。樂譜就此亡失,但是還有三百來篇唱詞兒流傳下來,便是后來的《詩經》了。 “詩言志”是一句古話;“詩”這個字就是“言”“志”兩個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謂“言志”和現在所謂“抒情”并不一樣;那“志”總是關聯著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時通行賦詩。在外交的宴會里,各國使臣往往得點一篇詩或幾篇詩叫樂工唱。這很像現在的請客點戲,不同處是所點的詩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這可以表示這國對那國或這人對那人的愿望、感謝、責難等等,都從詩篇里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是不管上下文的意義,只將一章中一兩句拉出來,就當前的環境,作政治的暗示。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鄭伯宴晉使趙孟于垂隴,趙孟請大家賦詩,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賦的是《野有蔓草》。原詩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經典常談八年級《語文》下閱讀推薦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實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發表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等。學術著作有《國文教學》《經典常談》《詩言志辨》《新詩雜談》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