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潛能教練:激發人與組織共成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4902
- 條形碼:9787521754902 ; 978-7-5217-549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潛能教練:激發人與組織共成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經營者和中高層管理者;教練行業從業人員;商學院或高校管理類專業的師生。**,基于管理者賦能轉型,指明企業發展的方向。沒有管理者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激勵,就沒有員工的內在成長和組織的成功轉型。唯有實現管理者通過賦能轉型成為潛能教練,才能激發員工內驅力、激活組織創新發展、實現人與事共創共贏。 第二,能夠真正落地的系統工具書。本書基于作者的實踐,對企業目前的中高層管理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分析,提供了扎根中國本土管理現實場景與發展實踐的原創觀點、系統思維、實證方法,用以實現管理者轉型實踐策略的落地。 第三,從輔導多家企業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教練理念。本書所有關于潛能教練的系統思維、內在原則,所有場景、工具、方法、流程的闡述及練習、實例,均為作者十年間將教練技術融入企業管理實踐,經實證探索所得,并已總結、運用在組織潛能教練的培養中,運用于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的潛能激發中,運用在20余個組織發展項目中。
潛能教練:激發人與組織共成長 內容簡介
突破管理天花板的賦能轉型策略 解決業績壓力、晉升焦慮、員工乏力的管理困境 本書回應了大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在組織轉型發展中面臨的“業績壓力、晉升焦慮、員工乏力”問題,提供了一整套關于管理者通過自我賦能轉型成為潛能教練的新理念、新動能、新方法,從而激發個人心智躍遷、引領隊伍人事共振、提升組織變革效能,*終實現人與組織共成長。本書包括“成為”與“作為”兩個部分,共8章,重點回答6個方面的問題:(1)管理者為什么要自我賦能成為潛能教練?(2)潛能教練是什么?(3)潛能教練的內在素養、思維與關鍵能力有哪些?(4)潛能教練如何塑造?(5)針對激發員工和組織,潛能教練如何做?(6)變革轉型中潛能教練可以為組織做什么?如何做? 本書寫作基于這樣的假設:組織轉型發展的持續動能來自管理者與員工的內驅力,而管理者是員工與組織共成長的動力樞紐,只有管理者內在心智實現躍遷和自身轉型成功,成為一名合格的潛能教練,企業才能啟動動力按鈕,促成員工與組織共創共贏共成長。
潛能教練:激發人與組織共成長 目錄
前言 V
**部分
成為:管理者成為潛能教練 _ 001
**章 突破成長天花板,具備管人理事新能力 003
讓員工感受不到意義的績效,是“有毒”的績效 003
沒有管理者的自我超越,就沒有組織的成功轉型 011
潛能教練致力于激發潛能 021
第二章 五大原則和三大思維是潛能教練的原動力 035
五大原則是潛能教練**的內在素養 035
三大思維構建員工與組織的潛能激發環 051
第三章 七項關鍵能力讓潛能教練游刃有余 061
給予信任:創建輕松的、有安全感的氛圍 062
合作共創:設定方向,明確共同目標 069
有力發問:啟發深思,開啟潛能探索 077
整體聆聽:進行強有力的溝通,深度連接 088
促進行動與承諾:知道更要做到,付諸實踐以達成結果 095
成長反饋:正向引導,支持員工在困境和挑戰中成長 101
穩定的教練狀態:自我覺察越深刻,激發潛能越有力 116
第四章 身處系統又超越系統,讓潛能教練心智躍遷并保持穩定 123
自我覺察對管理者來說意味著什么 123
自我突破提升能級,價值觀引領決策 140
真實地面對自己,才能理解并支持他人 150
實現多角色的平衡,收獲人生的整體價值 163
第二部分
作為:持續激發員工內驅力,驅動組織價值共創 _ 177
第五章 員工越有內驅力,越有組織歸屬感和創造力 179
讓員工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 179
激發員工原動力和創造力 189
激活團隊潛能,創造性達成目標 205
第六章 教練式績效反饋:發展員工能力,助力組織目標 229
績效反饋挖掘能力、激發動力,助力目標對齊 229
觸碰盲點,對績效差距做反饋 236
走出失敗、卡殼等負面狀態 245
為反饋主動尋求反饋 252
第七章 培養傳承:讓下屬成為真正的管理者 259
支持新晉管理者實現成長跨越 259
支持虛擬團隊負責人“打怪升級” 269
企業案例:支持后備隊伍能力、業績雙提升 284
第八章 人與事共振:員工能力建設和組織發展互相促進 297
提升隊伍能力,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 297
驅動員工和組織能力轉型 309
后記 323
潛能教練:激發人與組織共成長 節選
前言 數字時代對組織和各級管理者發出了全新挑戰。絕大部分組織缺乏創新和創造力,因此其在市場、技術、產品、運營等方面的能力較難滿足不斷增長的數字化發展需求。從人力資源角度來看,組織中的各級管理者理應是組織能力的洞見者、構建者和培育者。管理者若要保持組織前瞻性的引領地位,就需要強化自我認知,正視自身局限性,激發持續學習力,追求內在成長,實現知行合一。 與此同時,在數字時代,科技、知識、人才、數據、管理成為全新的生產要素。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換代,離不開符合時代和發展需求的人才。因此,組織要求各級管理者激活科技人才、專業人才、專家型團隊管理者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但管理者卻發現,之前那種科層制、流程化、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在人才身上不見效了。激發人的能動性、創造力來達成工作目標,實現個體與組織的共同成長,無疑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備管人理事的新能力。 本書從人力資源價值創造的角度出發,為數字時代管理者的成長突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幫助管理者直面組織發展新要求:以激發內驅力為切入點,突破自身成長天花板,實現心智躍遷,成為潛能教練,具備管人理事的新能力,*終達成激發員工內驅力、激發團隊潛能、創造組織價值的目標。全書貫穿了以人為本、成果導向、知行合一、人與組織共創共贏的系統發展理念。本書回答了管理者為什么要成為潛能教練,成為潛能教練要具備什么樣的內在素養、思維與能力,如何在管理場景中成為潛能教練,以及潛能教練如何在組織中持續激發員工內驅力以共創價值等問題。潛能教練的成長必然經歷心智躍遷,而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刻意實修、自我覺察、自我塑造。自我覺察意味著不斷清晰化自我認知,在組織系統、生命系統中展開多角度的參照與對比,做出超越系統的選擇。自我塑造意味著讓自身行動與選擇保持一致,實現知行合一和多角色平衡。 本書基于人類天生具有理解自身、理解世界的能力與渴望,人所獨有的追求存在的意義是參與社會活動、促進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這一邏輯,以及這樣的假設: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富有潛能,管理者在潛能激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法激勵自我的管理者無法達成對員工和團隊的激勵。真正的潛能激發是心智成長,而人只有找到內在驅動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人的自我激勵是一個持續、誠實的探索旅程,能向內探索自我力量,獲得可持續的自我成長。潛能教練通過教練對話激發員工內驅力,激發人和組織共成長,這為管理者在組織的數字化發展進程中提供了一種迎接挑戰、解決問題的全新視角和可能。 本書闡述了管理者成為潛能教練并在組織場景中發揮作用,以達成價值共創的全過程。本書分為“成為”與“作為”兩大部分,從理念、對象、場景三個層面展開。 在理念層面,本書將教練的思維、心智、能力與日常管理情景相結合,歸納為新的管理哲學;闡明了潛能教練對管理者、員工及組織的價值,構建了從管理者激發自我、激發員工潛能到激發組織成長的潛能激發環;描述了潛能教練的五大內在素養——好奇、欣賞、尊重、相信、激發,以及體現五大內在素養的行為標識和三大思維——以人為本、成果導向、價值共贏;呈現了發揮潛能教練作用的七項核心能力:給予信任、合作共創、有力發問、整體聆聽、促進行動與承諾、成長反饋、穩定的教練狀態。 在對象層面,盡管成為潛能教練后的管理者服務對象很寬泛,但本書著重闡述管理者在學習成為潛能教練的過程中,如何結合管理場景自我覺察、自我教練,實修成為真正的潛能教練,并超越組織系統,讓自我心智躍遷到一個更高、更寬、更穩定的系統中。 在場景層面,管理者先教練自己再激發員工,從而激發人和組織共成長,并針對組織中的員工、新晉管理者、虛擬團隊負責人、創新型團隊、后備管理隊伍、關鍵業務部門及其負責人等不同對象,結合日常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探索方向,開展分場景的教練對話、教練式績效反饋、研討等,并提供一整套工具、流程和方法,以激發員工與組織共創價值。 本書*大的特點是原創性與實戰性。所有關于內在素養、思維、能力、行為、場景、工具、方法、流程的描述及實例,都是作者在十多年的管理實踐中,有意識地經由持續學習、探索、體驗、積累得到的過程性結果,隨后運用在培養潛能教練、激發員工和組織潛能的過程中。 潛能教練的獨特之處在于:在帶領團隊完成任務時,使用全新的教練對話方式,支持員工開展深層次的內在價值探索,使得個體潛能經由探索被看到、被激發,并持續校準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受教練者*終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對自己而言是*重要的,如何具備新的策略與能力去迎接新的挑戰,如何在組織平臺上找到與個人價值訴求一致的點,如何真正對目標擔負起責任。這是層層深入并打開個人心智模式和產生內在覺察的過程,也是不斷使自身富有勇氣和責任心的過程。 我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教練過程中實現心智的成長,但能確保的是,他們經由教練對話,可打開一扇自我探索的窗。對大型組織而言,僅僅依靠統一目標來推進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通過潛能教練來激發組織中關鍵人員、關鍵群體的潛力,不僅有助于個體的成長,還能經由個體的心智成長、能力提升及行為變化,帶給團隊、組織更為積極有效的潛能激發,并由此形成一個從個體、團隊到組織的潛能激發環。這對處于轉型中的組織尤為必要,擁有了它就如同找到了第二條能量增長曲線,獲取了后續發展潛力的增長來源。 在組織中無法培育起教練文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教練思維、工具本身,而在于管理者自身。教練文化的落地取決于管理者對人的重視程度,以及如何提高人的認知境界與能力水平。知道有教練這回事,懂點教練工具與流程,并非有效的解決之道。大部分管理者經由管控思維習得的管理能力已被打上了很深的烙印,稍不留神他們就會在情急之下重回老路。管理者的管理習慣從“有事無人”轉為“謀事必先謀人”,是教練文化得以生成和發展的基礎。管理者需要刻意訓練,只有在工作場景中對教練能力融合性應用、多頻次靈活調用,直到其成為肌肉記憶,才有可能成為教練型管理者。 本書適合企業中的各級管理者閱讀。 如果你打算通過學習潛能教練這個專業技能,以支持自我成長,并服務于你所管理的團隊和企業,那么本書應該能幫到你。你會在現有管理技能的基礎上,疊加潛能教練的基本能力,并擁有一套新的思維框架以及工具,成為一名更有力量的管理者,更具凝聚力和引領力,能夠激發員工潛能、提升團隊活力、達成組織目標。 如果你所管理的團隊中有大量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或者你所管理的對象主要是知識型員工、科技人員、創新型人才,那么本書對于讓你擁有與這些群體開展對話的能力,提升團隊工作績效,也會有很好的幫助。我的教練實踐經驗主要來自與各級管理者的教練對話,也有很多是來自與80后、90后的對話實踐,我相信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的絕對超出想象。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一名人力資源或者學習發展工作者,那么本書為你提供了如何經由潛能教練開展與業務伙伴的對話,探索業務目標達成背后的關鍵需求,進而找到創造性解決方案的實例。本書針對潛能教練的五大原則和七項核心能力,不僅提供了相應的定義,還提供了具體行為描述以及關于能力的訓練,以便讀者練習。 針對潛能教練面向的六類對象,本書總結了常見的探索焦點及挑戰場景,并提供了針對性的對話示例、工具與流程、表單。書中涉及的教練對話的完整內容或片段,都是在征得多方同意,做了必要的、綜合的信息處理后寫入本書的。 事實上,本書還適用于專業教練和商業教練,為外部教練進入組織開展教練活動提供了新的視角。類似由組織方發起的長期教練效果評估等原創方法,相信不會令人失望。 我誠懇地邀請你閱讀本書,邀請你一起踏上旅途,并提供觀察、反饋與指導。
潛能教練:激發人與組織共成長 作者簡介
譚雄鷹,中國電信學院副院長,高級經濟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教練協會(ICF)大師級認證教練(MCC),國際績效改進協會(ISPI) 認證的注冊績效改進顧問(CPT)。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