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天涯文庫:時間中的裂隙·魯迅的精神自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1256
- 條形碼:9787547321256 ; 978-7-5473-212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涯文庫:時間中的裂隙·魯迅的精神自覺 內容簡介
《時間中的裂隙:魯迅的精神自覺》以魯迅童年時期、留日時期、紹興會館時期、寫作《野草》時期的四次精神自覺為出發點,通過細讀魯迅不同時期的文本,嘗試初步建構魯迅的精神現象學。本書的架構體現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結合。四次精神自覺的不同面相與層次相互映射、蘊含,呈現了魯迅的自我意識從覺醒、尋求、分裂到覺悟的歷程,構成一個魯迅的精神鏡像。本書所呈現的精神鏡像具有當今的面目與姿態,具有與現時代對話的意義。
天涯文庫:時間中的裂隙·魯迅的精神自覺 目錄
引 言
**章 童年與自我的覺醒及回歸
**節 童年創傷與自我的覺醒
一、自我意識覺醒的契機
二、父親的病與觀看者形象
三、父親的死與傾聽者形象
四、故家的敗落與走尋者形象
第二節 童年記憶與自我的回歸
一、自我的出走與回歸
二、故鄉之根與懷舊的未來
三、鬼神世界與終末論視角
四、講故事的人與地母
第二章 新舊之聲交響里的精神自覺
**節 棄醫從文的契機
第二節 “別求新聲于異邦”
第三節 異邦“新聲”與魯迅的精神自覺
一、伊藤虎丸的魯迅論辨析
二、現象學視角下魯迅的精神自覺
第四節 本邦“舊聲”與魯迅內在精神的發生
一、“新聲”與“舊聲”交響
二、清末民初心學、佛學的復興
三、魯迅之“心學”
四、佛學與魯迅的精神自覺
第五節 純文學與內在精神的發生
第六節 不論新舊的“白心”與精神發生場
第三章 北京紹興會館里的“回心”
**節 竹內好的“回心說”
一、“回心說”的提出
二、“回心”的兩種不同方式
第二節 伊藤虎丸對“回心”的闡釋
第三節 從精神現象學的角度看“回心”
一、沉寂的十年
二、慢與快
三、重與輕
四、動與靜
五、色與空
六、古與新
第四節 “回心”與近代中國
一、回心型近代中國與轉向型近代日本
二、對“回心”與“轉向”的詮釋
三、竹內好的矛盾
第五節 心、身與現代性
第四章 《野草》里的生死掙扎與通脫
**節 從自我懸擱到自我審視
一、世界苦惱與蚊子叮咬
二、進化論的崩潰與自我的審視
第二節 書齋、花園與生死的發生場
第三節 觀看與主體精神的發生
第四節 生死之間的行動者
第五節 “此刻現在”的恢復與母性的復活
結 語
一、魯迅的精神鏡像
二、復古、西化與精神發生場
三、有死之人與存在之圓
參考文獻
附 錄
魯迅世界里的“目光”與主體精神的發生
收藏者——魯迅與本雅明
日本安保運動與竹內好的抵抗哲學
隈研吾的“負建筑”與文化政治
后 記
天涯文庫:時間中的裂隙·魯迅的精神自覺 作者簡介
劉超,男,1987年生,安徽安慶人,中山大學外國哲學專業碩士,浙江大學美學專業博士。現任教于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詩學和西方現代藝術理論與批評。在《讀書》《魯迅研究月刊》等學術期刊雜志發表文章二十余篇,譯有美國著名藝術史家托馬斯·克洛的代表作《十八世紀巴黎的畫家與公共生活》。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