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叢書 STEM教師的跨學科成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131814
- 條形碼:9787519131814 ; 978-7-5191-31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叢書 STEM教師的跨學科成長 本書特色
專家推薦: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王素研究員集多年研究主編的這套“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叢書涉及科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設計、學生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優秀案例呈現等方方面面,相信會對科學教育相關的改革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并發揮積極作用。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主編 在實踐中,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是我們的學生非常欠缺的。這就要求學校真正理解 STEM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也需要一批優秀的教師能夠自己開課,自己帶著學生開展項目。平臺和資源也同樣重要,要有空間留給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師生共同生成教學主題,然后研究主題,*后得出結論。這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大部分教師還不具備跨學科的 課程設計和教學實踐能力。 在清華附中工作期間我經常跟學校的教師講,不能將自身的水平作為學生的追求目標、上限,甚至天花板。教師不能只是教得出色,更要引導學生學得出色。如果全靠教師手把手地教,*多只能教出和教師一樣的學生,不可能教出超越教師的學生,更難達到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行業領軍人才的目標。STEM教師及愿意在學科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的教師,要博聞強識,善于學習和自我更新;要具備跨學科問題解決能力;還要因材施教,善于點亮學生心中的夢想,啟動學生內心的發動機,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主動性。學生一旦內驅力提升了,就能自己運轉得很好。 我和李佩寧老師認識多年。在清華附中探索 STEM 教育的過程中,李老師是學校 STEM 課程標準研制課題組的成員,參與過初中部的 STEM 課程設計,并為學校本部及分校設計實施過“基于世界古代史的決策能力”課程。在我看來,李佩寧老師就是一名跨學科學習者和教學實踐者。其實我和李佩寧老師關注、經常溝通的話題很廣泛,不僅限于 STEM 課程與教學本身,還包括諸如英才學生的發掘與教育問題,從中學到大學階段的學生倫理與認知發展問題,面向學生高階思維培養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問題,學生思維能力測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問題。我欣喜地發現,我們曾經探討過的、很多隱藏在 STEM 教育表象之下的內容,諸如高階思維培養的具體做法、決策能力的培養方法、學生的倫理與認知發展等,都在本書中做了深度的闡述。當然,本書中還有很多亮點等待讀者挖掘。 書只是對過往思考和實踐的總結,有些已經有了令人滿意的答案,但對更多問題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面對教育領域的新事物、新思潮、新方法,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堅守,同時也有太多的東西需要變革,更要在行動上勇敢創新。 ——王殿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清華大學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
“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叢書 STEM教師的跨學科成長 內容簡介
本書面向基礎教育階段的STEM教師群體,對其跨學科成長的路徑給予回應。本書主要探討STEM教師對跨學科的認知、教師個體的跨學科成長路徑、跨學科的STEM課程建設、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四部分。**章關注STEM教師對跨學科的理解。第二章討論STEM教師個體的跨學科成長路徑。第三章面向解決跨學科STEM課程建設的痛點。第四章講述STEM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的五個要點。該書適合STEM教師和開展跨學科教學的教師學習使用,對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指導。
“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叢書 STEM教師的跨學科成長 目錄
“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叢書 STEM教師的跨學科成長 作者簡介
李佩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講師,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小學跨學科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研究,包括思維可視化教學、面向高階思維的教學、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主編有《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卷)》《語文思維發展型課堂》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