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4721
- 條形碼:9787576034721 ; 978-7-5760-347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 本書特色
整合多個角度,審視那些所謂的理所當然的觀念。 后現代主義在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已經具備巨大的影響力,如在歷史學界已經占據主流甚至霸權地位。后現代教育史學反對西方中心論,對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持一種懷疑態度,注重自下而上的研究視角,關注教育史的人文屬性,有著對平等、民主的價值追求。因此,本書有利于在與世界教育史學界的交流中,構建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學理論,成為世界教育史的書寫者和解說員。 西方教育史學的發展,由傳統史學轉向新史學,即從強調宏大敘事轉向強調微觀的教育史研究;到20世紀80、90年代以前受后現代史學的影響,轉向新敘事教育史學和新文化教育史學。21世紀以來,受全球取向歷史學的影響,當代西方教育史學多元化的格局形成。后現代教育史學有利于拓展研究領域,獲得新的研究視角與書寫體例,豐富教育史的研究。教育史研究應反對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采取多元化的研究路徑,促進教育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討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緣起、發展過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后現代主義意味著對元敘事的懷疑,批判啟蒙運動以來的現代性。寫作上采取“自下而上”和微觀的視角,改變了以往注重思辨和分析的教育史學研究范式,重視普通人日常教育生活研究,形成了新文化教育史、新教育敘事史學、后現代女性主義教育史學、批判教育史學、后殖民主義教育史學等新的后現代教育史學研究范式。通過探討后現代教育史學各派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發展過程,呈現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真實面貌,總結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總體特征,評價其成效和不足,進而為我國教育史學研究的理論探索與方法創新提供有益的借鑒。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 目錄
一、 選題緣由與研究價值:教育史研究與現實需要
二、 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三、 本書框架
**章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的勃興
**節 后現代主義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一、 后現代主義概念溯源
二、 后現代主義思想的發展
三、 后現代主義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 后現代教育史學的興起
一、 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產生
二、 后現代教育史學對傳統的超越
第二章 歷史化教育史學
**節 歷史化教育史學的產生
一、 ?碌群蟋F代思想的影響
二、 對理性主義視角下傳統教育史學研究方法解構
三、 美國教育史學批判的傳統對課程史研究的影響
第二節 波克維茨的歷史化課程史學
一、 波克維茨的歷史化課程史學方法論
二、 波克維茨課程史學研究的具體運用
第三節 林恩范德勒的課程史研究
一、 林恩后現代課程史學思想的緣起
二、 教育史中理論主義方法批判
三、 當下主義方法的運用
四、 受教育主體的譜系學
第三章 新文化教育史學
**節 新文化史學的興起
一、 大眾文化的崛起
二、 新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影響
三、 人類學的研究實踐
第二節 新文化史學對教育史研究的意義
一、 為教育史研究找到一種新的解釋框架
二、 擴展了教育史的研究范圍
第三節 圖像教育史學
一、 圖像史學興起的緣由及其價值
二、 圖像史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史學借用
三、 荷蘭圖像教育史學
四、 運用圖像史學研究需注意的問題
第四章 新敘事教育史學
**節 后現代歷史敘事的緣起
一、 后現代歷史敘事的產生
二、 新敘事史學對傳統史學的超越
三、 敘事合法性的后現代辯護
第二節 新敘事史學與教育史學研究
一、 敘事在教育史研究中的意義
二、 新敘事史學在教育史研究中的運用
第五章 后殖民主義教育史學
**節 殖民地教育史研究的興起
第二節 后殖民教育史學的理論基礎
一、 東方學理論
二、 自我技術的生產理論
三、 第三空間理論
第三節 后殖民批判理論對殖民教育的解構
一、 殖民地當局對教育霸權有意識地建構
二、 殖民地人民與殖民教育的合作
三、 殖民地教育對西方教育的反哺
第四節 后殖民理論在教育史研究中的運用
一、 發掘殖民地本土教育的歷史
二、 揭露殖民教育壓迫殖民地人民的教育歷史
三、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教育的歷史
第六章 教育記憶史學
**節 歷史記憶的興起
一、 記憶史的產生
二、 歷史與記憶的互動關系
三、 集體記憶的建構與個體記憶的彰顯
第二節 記憶史學與教育史學研究
一、 記憶史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價值
二、 記憶史學在教育史研究中的應用
第七章 美國后現代教育史學
**節 美國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緣起
一、 后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
二、 對傳統教育史學的反叛
第二節 斯普林的激進主義教育史學
一、 文化戰爭的緣起
二、 文化戰爭的目的
三、 文化戰爭的過程
第三節 激進主義的城市教育史學
一、 卡茨的激進主義教育史學
二、 泰亞克的城市教育微觀史學
第四節 索爾科恩的新文化教育史學
一、 教育史的敘事觀
二、 文學作品作為歷史材料
三、 電影作為歷史材料
第八章 英國后現代教育史學
**節 英國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緣起
一、 英國后現代史學思想的影響
二、 英國教育史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 英國后現代教育史學的概況
第二節 英國后現代女性教育史學
一、 英國后現代女性主義史學的產生
二、 后現代女性主義史學研究的主題與方法
第三節 英國新文化教育史學
一、 英國新文化教育史的產生
二、 大眾讀寫能力史
三、 圖像教育史
四、 日常生活教育史
五、 學校建筑史
第九章 加拿大后現代教育史學
**節 加拿大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產生背景
一、 加拿大傳統教育史學的發展
二、 加拿大教育史學的轉向
第二節 加拿大后現代教育史學的主要流派
一、 女性主義教育史學
二、 城市教育史學
三、 家庭教育史學
第三節 加拿大后現代教育史學的總體特征
一、 關注邊緣主題,強調教育歷史的“他者”
二、 注重微觀研究,肯定個體經驗和個人能動性
三、 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重視多渠道的史料來源
第十章 后現代教育史學的評價
**節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的成績
一、 研究主題的多樣化
二、 激發了教育史研究者的主體性
三、 關注邊緣群體的教育史研究
四、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五、 歷史編撰方式的多樣化
第二節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的不足
一、 教育史研究客觀性的沖擊
二、 教育史研究的碎片化
三、 教育史研究意義的消弭
第三節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教育史學的影響
一、 新敘事教育史學
二、 新文化教育史學
三、 微觀教育史學
四、 教育史學研究方法的反思
結語:走向雜糅
參考文獻
后記
西方后現代教育史學 作者簡介
李先軍,男,1973年9月生,湖北潛江人,教育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訪問學者。著有學術專著《南非教育治理研究》《教師如何表揚學生——道德教育中表揚流行現象的反思》《績效工資與師德建設》,在《教育研究》等雜志上發表論文60余篇。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