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上海:統一戰線的紅色堡壘(1921—19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0482
- 條形碼:9787208180482 ; 978-7-208-1804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統一戰線的紅色堡壘(1921—1949)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上海地區積極開展統一戰線的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黨的統一戰線理論主張的孕育地和重要實踐探索地。黨在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統一戰線工作歷程,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歷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中國成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統戰工作歷程,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繼續運用好統一戰線這一法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奮勇前進。
上海:統一戰線的紅色堡壘(1921—1949) 目錄
目.錄
前.言…………………………………………………………………………1
**章.**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一、中共二大提出民主聯合戰線……………………………………………3
二、促成國共合作……………………………………………………………11
三、形成“五卅”反帝聯合戰線……………………………………………25
四、為建立人民民主政權而努力……………………………………………33
第二章.統一戰線的曲折探索
一、工農民主統一戰線的實踐………………………………………………45
二、左翼文化界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53
三、聯合國民黨左派等進步力量……………………………………………63
第三章.探索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一、《八一宣言》與救國會運動的興起………………………………………77
二、推動工人運動的復興……………………………………………………85
三、開展上層統戰工作………………………………………………………91
第四章.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
一、抗戰烽火中開啟上海統戰新局………………………………………105
二、發動上海各界開展救亡運動…………………………………………111
三、掀起支援“八一三”抗戰熱潮………………………………………125
第五章.“孤島”統戰工作的全面開展
一、合力開展群眾工作……………………………………………………137
二、孤島文化中的統一戰線………………………………………………155
三、經濟斗爭中的統一戰線………………………………………………169
四、組織上海民眾支援新四軍……………………………………………175
第六章.全面淪陷后的統戰實踐
一、應對形勢突變拓展社會統戰工作……………………………………191
二、團結各種力量鞏固統戰陣地…………………………………………198
三、積極籌劃迎接抗戰勝利………………………………………………211
第七章.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一、爭取和平民主…………………………………………………………221
二、加強與民主黨派人士的合作…………………………………………229
三、協力發動“六二三”反內戰運動……………………………………235
四、周公館的上層統戰工作………………………………………………241
第八章.戰斗在第二條戰線上
一、各界抗議美軍暴行……………………………………………………253
二、愛用國貨抵制美貨運動………………………………………………257
三、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262
四、匯聚各方發展壯大第二條戰線………………………………………271
第九章.共同迎接上海解放
一、上海解放前夜的斗爭…………………………………………………285
二、團結上層民主人士……………………………………………………295
三、戰上海中的里應外合…………………………………………………306
結.語………………………………………………………………………315
主要參考文獻………………………………………………………………320
后.記………………………………………………………………………329
上海:統一戰線的紅色堡壘(1921—1949) 節選
前.言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堅持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概括總結的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中的一條。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也是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提出地,黨的統戰政策在此得以充分實踐。上海統戰工作為上海解放乃至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重要貢獻,在全國統戰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上海,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了統一戰線政策。1922年6月,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明確主張與國民黨等革命派“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同年7月中共二大召開,大會宣言提出了黨的*高綱領和*低綱領,革命分兩步走的戰略方針,確定了革命策略是使工人、貧農和小資產階級組成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大會通過《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指出:黨應當聯合全國革新黨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的重任。中共二大在黨的統一戰線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在上海,**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歷史場景次第展開。在西湖會議確定以黨內合作方式推進國共兩黨合作后,李大釗、陳獨秀等在上海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開始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黨的三大、團的二大分別通過了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議。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為發展黨務,國民黨在上海設立國民黨中央上海執行部,匯聚了一大批國共兩黨精英,共產黨員毛澤東、惲代英、向警予等擔任重要工作,上海成為國民革命的重鎮。國共兩黨積極開展廢約運動、國民會議運動,并攜手創辦上海大學,廣大上大師生站在革命運動的**線。黨的四大糾正國共合作初期黨內“左”的與右的傾向,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與工農聯盟主張。在標志大革命高潮到來的五卅運動中,反帝統一戰線的組織——上海工商學聯合會的建立,成功地推動了這場反帝愛國運動。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成功后,短暫建立了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人民民主政權——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這是黨領導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次偉大嘗試。 ——在上海,革命文化統一戰線沖破國民黨文化統制的藩籬。大革命失敗后,一批黨的和黨所影響的左翼文化工作者陸續從全國各地匯集上海。黨團結文化界進步人士,以魯迅為旗幟,組建左聯等“八大聯”,推動左翼文化運動大發展,倡導文藝大眾化,傳播進步思想,沖破國民黨的文化“圍剿”,有力配合了黨領導的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抗戰全面爆發后,上海文藝界集結于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齊心協力,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們以躍動時代脈搏的文藝作品,向日本帝國主義發出憤怒的吼聲,擂響了全民族抗戰的戰鼓。 ——在上海,黨組織先行貫徹《八一宣言》精神,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共御外侮。在獲悉《八一宣言》與共產國際七大關于建立廣泛統一戰線的精神后,中國共產黨人在上海開始調整統一戰線政策,積極開展上層統戰工作,推動國共談判,參與促成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七七事變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救亡工作。為擴大群眾救亡運動,黨在上海領導成立統一戰線的群眾組織——各界救亡協會,掀起了上海民眾抗日救亡的熱潮。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成為黨同廣大人民群眾公開聯系,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公開陣地。上海黨組織在“孤島”時期通過社會各界名流參加的各種聯誼會或聚餐會等形式開展上層統戰工作,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同時,繼續開展文化統戰工作,孤島文化振奮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上海全面淪陷后,黨組織深入隱蔽精干,勤學、勤業、交朋友,繼續凝聚壯大進步力量。 ——在上海,黨組織不斷擴大人民民主的統一戰線,推動形成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的主戰場。抗戰勝利后,上海黨組織遵照中央指示,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呼聲,運用聚餐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聯系社會各階層、各黨派與國際正義人士,為爭取和平民主而積極奔走,不斷發展擴大人民民主的統一戰線。1947年前后,以學生為先鋒的愛國民主運動同國民黨當局之間的斗爭,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上海成為主戰場。五二〇運動標志著第二條戰線正式形成,此后“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斗爭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大城市,形成了反美反蔣斗爭的新高潮。國統區各階層人民由此深受教育,更加清楚地認識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本質,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力量進一步壯大。 ——在上海,留下共產黨人廣交、深交黨外朋友的歷史足跡。上海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源頭,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中央長時間地駐扎上海,使之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眾多的共產黨人在此工作、活動。在中共中央撤離上海后,這座光榮之城仍是中國工人運動、革命文化運動和各民主階層愛國民主運動的主要堡壘之一。抗戰勝利后,中共代表團設立駐上海辦事處(周公館),周恩來、董必武等在上海同各界人士展開廣泛交往,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熱情支持他們提出的進步主張,在艱難復雜的環境中,卓有成效地開展統戰工作,進一步為共產黨贏得了民.心。 ——在上海,愛國民主人士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奮斗,為統戰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華章。宋慶齡始終堅持同中國共產黨一起站在中國人民的一邊。1932年12月,她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為營救遭國民黨當局非法逮捕的“政治犯”等而呼喊奔走。翌年9月,又沖破國民黨與租界當局的阻攔,促成遠東反戰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一二·九”運動后,救國會運動隨之而起,“七君子”等愛國民主人士響應中國共產黨發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不懼國民黨當局的打壓,為抗戰鼓與呼,掀起全國的抗日救亡高潮。抗戰勝利后,愛國民主人士又投入到為爭取和平與民主的斗爭中去。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多黨合作格局組成的八個民主黨派,其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民主促進會先后于1930年8月9日、1945年12月30日成立于上海;中國民主建國會總會、中國民主同盟總部分別于1946年4月、12月遷到上海;其他黨派也多以上海為重要活動中心。為此,上海成為愛國民主運動集中活動的地區。以上海為活動基地的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地方組織,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為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而不懈努力,共同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上海之所以成為中國共產黨統戰工作的重鎮,是由這座城市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上海自1843年開辟為通商口岸后迅速崛起,成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的重要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城市。近代工業的發展、國內外人才的集聚、中西思想文化的傳播激蕩,以及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華界“一市三治”的城市管理格局所形成的縫隙效應,等等,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中共中央機關長時間駐扎上海,以及其他政黨和革命力量在此開展革命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上海由此長時期是中國革命運動的指導中心,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在上海提出并在上海率先展開實踐順理成章。黨中央撤離上海后,上海仍是中國工人運動、革命文化運動和各民主階層愛國民主運動的主要堡壘之一,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此得以新的發展。正是在上海的革命力量和全國的革命力量密切配合下,才使這座在國際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大都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上海經過努力探索,團結協同各方力量,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進而奪取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偉大勝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中國化的生動實踐,是廣大共產黨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重要教材。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這段歷史光華對于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具有積極的現實啟示意義。
上海:統一戰線的紅色堡壘(1921—1949) 作者簡介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研究部門,又是市委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長期從事黨史的研究,是研究上海地區黨史的重要陣地。近年出版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光榮之城》等圖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