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研發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發與質量管理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7613
- 條形碼:9787516427613 ; 978-7-5164-276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研發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發與質量管理實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管理者 企業研發負責人IPD是一套成熟的、指向業務成功的產品開發模式及管理思想,它將市場管理、產品開發管理與技術創新管理進行融合,通過結構化的流程、基于團隊的管理、業務分層管理及異步開發,解決了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效率的沖突問題和新產品開發的市場導向問題。
研發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發與質量管理實踐 內容簡介
企業研發管理體系的建設,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企業基于所處的發展階段量身定制優化方案,并通過變革來推行,如此才能真正解決企業的問題。 IPD是一套成熟的、指向業務成功的產品開發模式及管理思想,它將市場管理、產品開發管理與技術創新管理進行融合,通過結構化的流程、基于團隊的管理、業務分層管理及異步開發,解決了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效 率的沖突問題和新產品開發的市場導向問題。 新產品質量管理需要與研發流程相融合,通過極限左移,構建以預防為主的質量管理體系,以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 企業研發管理體系的良好運行,需要技術 / 產品、客戶 / 市場雙引擎驅動,并通過復盤來實現二者的協同。
研發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發與質量管理實踐 目錄
目 錄
第 1 章 研發管理的前世今生 1
1.1 研發管理的產生背景及演進 2
1.2 中國企業研發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7
第 2 章 階段不同,問題不同 21
2.1 研發管理與組織結構的關系 22
2.2 直線型組織結構下的非正式管理 25
2.3 直線職能型組織結構下分段流程的建立 29
2.4 事業部組織結構下流程的細化與局部貫通 36
2.5 矩陣式組織結構下端到端流程的構建與完善 44
第 3 章 戰略是研發管理的起點 83
3.1 頂層戰略設計閉環流程 84
3.2 頂層戰略設計閉環流程的展開 86
3.3 基于“雙拳”戰略的研發管理 114
第 4 章 研發視角的戰略解碼 119
4.1 從企業戰略到業務戰略 120
4.2 產品戰略規劃 125
4.3 產品平臺戰略 127
4.4 產品線戰略 145
4.5 產品組合及產品組合生命周期管理 148
第 5 章 IPD是什么 157
5.1 IPD概述 158
5.2 對IPD的不同理解 164
5.3 IPD的理論基礎 165
5.4 IPD的內容結構 172
第 6 章 IPD的組織基礎和團隊 183
6.1 矩陣式組織及跨部門團隊 184
6.2 管理決策團隊 188
6.3 規劃團隊 194
6.4 執行團隊 198
第 7 章 需求是新產品開發的源頭 205
7.1 客戶需求的根源是馬斯洛需求 206
7.2 需求管理的難點及存在的問題 208
7.3 需求管理要聽誰的 214
7.4 企業需求管理流程框架 216
7.5 需求收集管理及工具 218
7.6 需求分析管理 225
7.7 需求分配管理 229
7.8 方案需求及其實現管理 231
7.9 需求驗證管理 235
第 8 章 基于IPD的研發管理實踐 239
8.1 IPD流程的結構與管理 240
8.2 IPD流程的內容展開 243
8.3 項目復雜度及流程裁剪 254
8.4 IPD與項目管理 258
8.5 檢查點流程的執行 263
第 9 章 基于IPD的質量管理實踐 287
9.1 質量觀念及質量管理的演變 288
9.2 企業質量文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 296
9.3 基于IPD的質量管理及企業實踐 298
9.4 質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308
第 10 章 研發創新需要“雙引擎驅動” 325
10.1 構建“雙引擎驅動”研發管理體系 326
10.2 以技術/產品為核心的推動引擎 329
10.3 以顧客/市場為核心的牽引引擎 335
10.4 復盤 342
參考資料 347
常用術語表 350
研發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發與質量管理實踐 節選
IPD的理念及產生背景 *早的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概念是從有關系統的定義與系統工程的實踐中演變而來的,指將與產品開發有關的內容進行集成并通過多學科的小組來實現,以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的過程。這里的集成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對產品開發具有增值作用的過程的集成,即新系統必須具有原先各子系統所不具有的新功能,各子系統在功能上互補、在運行時相互配合,從而達到提升質量、降低成本并保證客戶滿意的目的。美國空軍的研究機構把集成產品開發定義為“一種系統地運用多學科小組來集成和并行地實施新產品開發所有必要的過程來生產滿足顧客需求的有效產品的理念”,集成的概念主要體現在產品開發戰略、人員、過程、技術和市場幾個層次。 20世紀80年代,世界范圍內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全球化,全球貿易的迅速增長給企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新產品開發成為一個組織的全球經營戰略的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態度和生活方式變化越來越快,顧客的需求越來越復雜化,市場越來越細分化,企業注重創造新技術,許多企業成為高技術型、高增長型企業。技術變革的加快促進了產品的不斷更新,使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同時技術變革的加快也改變了企業的競爭方式,一個企業不進行創新或停滯不前,就意味著落后,就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這種競爭形勢使企業新產品開發的重要性越來越被管理人員所認知,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持續創新,不斷開發設計出新產品,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然而,新產品開發往往具有失敗率高、成本高等特點,同時,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縮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日益加大。在傳統的開發模式下,新產品的開發時間、產品質量與產品成本是三個需要權衡的要素,時間戰略、質量戰略與成本戰略難以同時實現,這都迫使企業不斷探索新的研發管理方法和手段。 20世紀80年代也是管理學界新思想和新觀點*為活躍的時期,包括TQM(全面質量管理)、JIT(準時生產)、PM(項目管理)、ABC(基于作業成本分析法)、Work Flow(工作流管理)、Work Team(團隊管理)以及標桿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論與實踐,在歐美經濟界獲得全面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企業組織理論創新方面,歐美企業界、學術界對扁平化的組織機構創新以及流程化的組織機構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對企業內部的專業分工細化、組織多級分層制進行了猛烈的批評,認為這種企業組織機構“僵化、官僚主義”,并且吹響了大張旗鼓革命的號角。 1987年8月,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馬爾科姆·波多里奇國家質量改進法》。依據該法案,美國設立了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幫助美國企業開展TQM活動,提高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該獎項的評獎標準提供了一個設計、實施、評估管理整體業務運營流程的框架,包括領導、戰略規劃、聚焦客戶和市場、測量分析及信息管理、聚焦人力資源和流程管理幾個方面。獎項評審給杰出企業提供了一個共享成功戰略的平臺,期望通過定點超越,幫助企業實現顧客導向及卓越績效。 在流程管理方面,1990年,麻省理工學院的邁克·哈默教授提出了管理流程再造的概念,即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去除非增值工作,從而使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改善,這與精益領域里采取的“以流動為導向”的豐田精益原則完全一致。流程再造理論給面對顧客、競爭與變化三重挑戰的企業提供了恢復競爭力的途徑,截至1993年,65%的《財富》500強企業啟動了流程再造或做好了計劃準備。1991年,美國生產力與質量中心(APQC)開發設計了一個通用的公司業務流程模型——流程分類框架(Process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PCF)。作為一種開放的標準,它跨越行業和職能,可讓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從流程角度通覽企業,從水平流程視角來理解各項業務和管理,為企業的流程梳理、管理和優化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它還能使企業通過流程管理和基準測試來促進流程的改善,為企業由職能管理轉向流程管理提供了便利工具。 現代信息技術和企業管理的發展以及競爭環境惡化推動著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開發中不斷集成各種管理手段、開發活動及職能團隊,形成集成產品開發的概念。在這個時期,尼桑、豐田、本田、富士施樂、AT&T、貝爾、阿爾卡特、寶馬、勞斯萊斯、福特、惠普等知名企業都開始嘗試采用集成產品開發的模式。集成產品開發模式下的研發流程,都提倡并行工程,強調在產品前期各領域組成跨部門團隊,項目啟動后同步充分介入,各司其職開展本領域工作,把各種問題在早期就識別出來并盡早解決,共同為產品成功上市負責。
研發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發與質量管理實踐 作者簡介
資深研發管理、質量管理、創新管理顧問和培 訓師。 哈爾濱工程大學工學博士,PMP、精益六西 格瑪黑帶、TRIZ 二級認證,17 項專利發明人。 二十年以上研發管理、質量管理實踐及企業管理咨詢、輔導和培訓經驗。在聯想工作期間, 曾多次參與企業研發流程的變革和改進工作, 應用 IPD 流程完成了多款銷量百萬級產品的策劃、開發及驗證工作;協助企業獲得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北京市質量獎等多個獎項。也曾為數十家企業提供研發流程再造、質量管理改進及創新能力提升方面的咨詢和培訓服務。 國家標準《工業企業供應商管理評價準則》、 團體標準《微型計算機用中低溫焊接技術指南》《微型計算機用中溫焊接材料應用指南》主要起草人。 曾多次擔任全國質量創新大賽、國際質量創新大賽評委,現任中關村標準化協會智能終端與系統架構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