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我與童年的對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605566
- 條形碼:9787573605566 ; 978-7-5736-0556-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與童年的對談 本書特色
1. 針對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育兒焦慮,錢理群、金波提出“兒童文學新啟蒙”。 所謂“兒童文學新啟蒙”,是以家庭為出發點。父母尊重孩子閱讀的選擇,和孩子共讀他喜歡的書籍,根據孩子的興趣點提問、討論,既鍛煉孩子的表達、思辨能力,又形成了家庭文化交流的氛圍。錢理群提倡讀經典,與智者、大師進行精神對話:“千年之前、萬里之外的經典作家,召之即來——一打開經典,就見面了;揮之即去——書一合攏,就走了。這是何等的自由與痛快!” 2. 重新審視“閱讀”,提出小學階段的閱讀要重在培養對母語的熱愛。 兩位先生提出,閱讀要“讀”出聲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體會漢語的文學性、音樂性和色彩畫面感。錢理群用描寫花兒的“醉紅”一詞來說明金波作品語言特點——“俗白中的精致”;金波以自身創作為例,每寫一段,總要回過頭放聲朗誦,反復感受來確定是否適合給孩子閱讀。 3. 否定純粹功利性的教育思想,倡導讓孩子親近自然,給孩子游戲的權利。 孩子自有發現美的眼睛,比如,他們會特別關注雪地里一棵不起眼的綠草,認為它有不一樣的生命。孩子對事物的新鮮感、好奇心、想象力彌足珍貴,它們滲透在孩子熱愛大自然、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的天性中,同時,孩子玩兒的過程,正是發展想象力、創造力的過程。 4. 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有針對地進行“詩教”。 現在的父母對“詩教”非常陌生,然而詩教卻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對于幼兒和低年級孩子來說,父母為他們讀詩,聲音大于意義,他們會有“被抱著的感覺”;中年級學生適合讀敘事詩,讓“聲音之流伴隨著感情之流一起流動”;高年級和初中孩子更適合讀抒情詩、哲理詩,他們的“情感會更豐富,思考會更深刻”。 5. 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不能忽視生命教育和愛的教育。 針對當今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錢理群提出少兒教育要培育“三個底子”:精神的底子,學習的底子,身體的底子。孩子要從“被愛”的中心逐漸轉變為“愛他人”的主體,因為人類的生命息息相關,“自然會彼此相愛,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
我與童年的對談 內容簡介
《我與童年的對談》是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和有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先生針對當下兒童的成長環境,圍繞兒童閱讀與生命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自然教育、語言教育等家長、老師關注的主題進行對談交流。二位名家從當今社會兒童的生活出發,深入淺出地闡釋自己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及兒童文學觀等。該書突出兒童的主體性,教育的引領性和兒童文學的普及性,強調能動的兒童主體觀、互動的家庭教育觀和終身學習觀,旨在豐富家長、教育者、兒童文學傳播者的教育理念,緩解“教育焦慮”,是家長和老師引導孩子快樂成長和學習的實操指導書。
我與童年的對談 作者簡介
錢理群,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與黃子平、陳平原共同提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影響深遠。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我的精神自傳》《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錢理群講學錄》《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等。其中,《我的精神自傳》獲第四屆文津圖書獎。 金 波,1935年生于北京。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詩集《我們去看海》《讓太陽長上翅膀》)《推開窗子看見你》;幻想小說《開開的門》,小說《婷婷的樹》;童話集《影子人》《烏丟丟的奇遇》《追蹤小綠人》(三部曲)《藍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謝往事》《和樹談心》《點亮小橘燈—金波80歲寄小讀者》《昆蟲印象》等。評論集《幼兒的啟蒙文學》《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選集有《“我喜歡你”金波兒童文學精品系列》(15卷本)。作品曾多次獲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