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保險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5790
- 條形碼:9787030725790 ; 978-7-03-07257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保險學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十四章。前四章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務,全面介紹了商業保險的基本原理和運作機制。其中:**至第二章從保險業的經營對象--風險開始,探討了風險的本質、風險決策理論、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和環節、保險制度的本質和歷史沿革以及保險合同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第三章介紹了保險精算的數理基礎;第四章介紹了保險經營的客觀條件、特點及功能、運行機制;第五至第十一章分別介紹了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含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主要特征、分類及主要險種包括再保險機制;第十二章單獨引入社會保險;第十三章闡釋和介紹了保險產品的供求規律和保險市場中的主體--保險公司、保險消費者、保險中介及保險監管者;第十四章專門介紹基于保險科技的智能風險管理,著重介紹保險科技及其發展,科技如何賦能智能風險管理與保險等。
保險學 目錄
**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 1
**節 風險及其特征 2
第二節 風險的分類 5
第三節 風險管理 9
第二章 保險概述 16
**節 保險的定義與本質 17
第二節 保險的分類 22
第三節 保險的職能與作用 25
第四節 保險的起源與發展 30
第三章 保險合同 37
**節 保險合同概述 39
第二節 保險合同的要素 43
第三節 保險合同的訂立、變更、轉讓、無效和終止 48
第四節 保險合同的爭議處理 55
第四章 保險的基本原則 59
**節 保險利益原則 60
第二節 *大誠信原則 65
第三節 近因原則 71
第四節 損失補償原則 74
第五節 損失補償原則的派生原則 78
第五章 財產損失保險 85
**節 財產損失保險概述 86
第二節 火災保險 91
第三節 企業財產保險 94
第四節 營業中斷保險 99
第五節 家庭財產保險 103
第六章 運輸工具保險 109
**節 機動車輛保險 110
第二節 船舶保險 120
第三節 飛機保險 125
第七章 責任和信用保險 131
**節 責任和信用保險概述 133
第二節 公眾責任保險 138
第三節 產品責任保險 141
第四節 雇主責任保險 143
第五節 職業責任保險 146
第六節 信用保險 149
第七節 保證保險 153
第八章 農業保險 157
**節 農業保險概述 158
第二節 種植業保險 163
第三節 養殖業保險 166
第四節 農業保險的發展實踐 169
第九章 人身保險 178
**節 人身保險概論 179
第二節 人壽保險 189
第三節 健康保險 194
第四節 意外傷害保險 197
第十章 再保險 200
**節 再保險概述 201
第二節 再保險合同 204
第三節 再保險市場 209
第十一章 保險精算基礎 217
**節 保險費率厘定的原則與方法 218
第二節 財產保險費率的厘定 221
第三節 人壽保險費率的厘定 223
第四節 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存 231
第十二章 保險公司業務經營管理 237
**節 保險公司經營概述 238
第二節 保險承保管理 243
第三節 保險理賠管理 250
第四節 保險投資管理 254
第十三章 保險市場與保險組織 264
**節 保險市場概述 265
第二節 保險市場的需求與供給 268
第三節 保險市場的組織形式 271
第十四章 保險監管 281
**節 保險監管概述 282
第二節 保險監管內容 288
第十五章 保險科技 297
**節 保險科技概述與發展現狀 298
第二節 科技賦能保險 301
第三節 保險科技對保險業的影響 307
第四節 保險科技發展趨勢展望 309
第十六章 社會保險 314
**節 社會保險概述 315
第二節 社會保險制度的運行 321
第三節 社會保險的業務險種 326
參考文獻 338
保險學 節選
**章風險與風險管理 案例簡介 2021年3月,寧波某貿易有限公司采購的一批進口冷鏈食品在臺州臨海監管倉接受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被檢出陽性,兩日后復檢仍為陽性,需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由于該公司從2月起便陸續為其采購的進口冷鏈食品投保“冷鏈食品無害化處理保險”,事發后,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向該公司賠付40.68萬元。公司負責人表示:“幸好事先投保了‘冷鏈食品無害化處理保險’,幫助我們挽回了一大筆損失。”截至2021年5月,該公司已累計投保“冷鏈食品無害化處理保險”9單,涉及保費4472元,總保額397萬元。 案例分析 2020年下半年以來,冷凍產品外包裝上頻繁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并且發現有物傳人的現象,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對核酸檢測呈陽性的食品立即銷毀,*大限度地阻斷冷鏈食品儲存、加工、銷售環節的疫情傳播風險。為減少企業經濟損失,協助政府落實監管要求,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保監會)寧波監管局指導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共保體首席承保人—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分公司開展關于冷鏈食品企業市場需求調研,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冷鏈食品無害化處理保險”,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凡從事冷鏈食品的企業均可投保此項保險,保費為500元/柜,保額*高為30萬元,被保險人的貨物若被檢測出攜帶法定傳染病病毒,導致政府主管部門要求對該貨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的,保險公司按約定賠償無害化處理對貨物造成的損失。2021年3月17日,該保險正式登錄“浙江生鮮冷凍食品物防信息系統”(簡稱“浙冷鏈”),向全國推廣。截至2021年5月,已有52家企業投保562單,共計保額1.84億元。 結論 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要想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經受住形形色色的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帶來的風險考驗。如果某個企業遇到了風險事故,輕則影響生產,重則中斷生產經營,甚至破產。保險是一種分擔風險的方法,購買保險對于公司來說是抵御風險的有效手段。 資料來源: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浙江寧波一外貿企業獲賠40.68萬元,中國新聞網,2021-05-06,有改動。 你是不是有下面的疑問 1.如何定義“風險”? 2.風險管理的程序包括哪些環節? 3.如何理解保險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節風險及其特征 一、風險的定義 何謂風險?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有的強調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有的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兩種定義的主要區別在于描述的范圍不同,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是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于廣義風險,金融風險屬于這類。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的結果只能是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于狹義風險。 保險領域中的風險屬于狹義風險。保險是通過特有的處理風險的機制,對被保險人提供保險保障,即當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造成經濟損失或人身傷害時,由保險人提供保險賠償。因而在保險理論與實務中,風險具有特定的含義,即風險是指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是狹義風險。 二、風險的構成要素 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個要素構成的,三個要素的共同作用,決定了風險的存在、發展和發生。了解這三個與風險密切相關的概念,可以加深對風險的定義及其本質的認識。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也稱風險條件,是指引發風險事故、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風險事故發生時擴大損失的原因或條件。風險因素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例如,對于建筑物而言,風險因素是指其建材的質量與建筑結構的穩定性等;對于人而言,風險因素是指健康狀況與年齡等。 風險因素通常可分為以下三類。 1.實質風險因素 實質風險因素是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響事件物理功能的因素。例如,汽車剎車系統的可靠性,建筑物坐落的地理位置、使用的建筑材料、結構、消防系統等都屬于實質風險因素。 2.道德風險因素 道德風險因素是指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的無形因素,即人們出于惡意行為或不良企圖,故意制造風險事故,以致形成損失或擴大損失程度的因素。例如,詐騙、縱火等惡意行為或不良企圖均屬于道德風險因素。 3.心理風險因素 心理風險因素是指與人的心理狀況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于人們主觀上的疏忽或過失,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的程度的因素。例如,酒后駕車、吸煙時隨意丟棄煙蒂等都屬于心理風險因素。 實質風險因素與人無關,故也稱為物質風險因素;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均與人密切相關,前者側重于人的惡意行為,后者側重于人的疏忽行為,因此這兩類風險因素又被合稱為人為風險因素。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是指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因素要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例如,汽車剎車失靈釀成車禍導致車毀人亡,其中剎車失靈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如果僅有剎車失靈而無車禍,就不會導致人員傷亡,也就沒有風險事故。 風險因素和風險事故的區分有時并不是絕對的。例如,天寒地凍落下冰雹造成連環車禍,此時冰雹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但冰雹落下擊傷行人似乎又成了風險事故。當風險因素和風險事故難以區分時,判定的標準是看是否直接引起損失。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在這個定義中強調了兩個重要的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二是經濟價值的減少。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損失一般以喪失所有權、預期利益,支出費用和承擔責任等形式表現,精神打擊、政治脅迫、折舊等均不能構成損失。 在保險實務中,損失通常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前者指風險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損失;后者是由直接損失進一步引發或帶來的無形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等。 (四)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及損失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一般而言,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及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風險因素引發風險事故,而風險事故導致損失,當損失發生后,就需要經濟補償,從而產生了保險需要,如圖1.1所示。 三、風險的特征 (一)客觀性 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地震、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戰爭、社會沖突等社會風險,都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營管理的改進,人們認識、管理、控制風險的能力提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所面臨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風險能部分受到有效控制,但從總體上來說,人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正是風險的客觀存在,決定了保險的必要性。 (二)不確定性 風險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風險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及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1.風險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 就個體風險而言,其是否發生是一種隨機現象,具有不確定性;但在總體上,風險的發生往往有一定的規律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以火災為例,總體來說所有的建筑物都面臨發生火災的風險,但是,具體到某一棟建筑物,其是否發生火災則是不確定的。 2.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 從總體上看,有些風險是必然要發生的,但何時發生卻是不確定的。例如,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現象,但一個人何時死亡,在健康狀況正常的情況下是不能確定的。 3.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例如,在洪澇區,人們知道每年或大或小會遭受洪水的襲擊,但人們無法預見洪水是否會造成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及其程度如何。 (三)普遍性 自人類出現之時起,就面臨著自然災害、戰爭、疾病等風險。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在消除一些風險的同時又制造了新的風險。汽車文明在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碰撞等新的意外事故,造成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個人面臨著生、老、病、死、殘、失業等風險的威脅,企業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等,甚至國家和政府機關也面臨著各種風險。總之,風險滲入了社會、企業、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四)損害性 一般的風險都會給人們的利益造成損失。物質上的損失可以用貨幣進行衡量。人身損害雖然比較難以用貨幣衡量,但一般都表現為所得的減少或支出的增加,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風險的發生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損害。 (五)可測定性 對于個別風險而言,風險是一種隨機現象,是不可預知的。但對于風險總體而言,若通過對大量風險事故進行觀察,會發現其往往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根據數理統計原理,隨機現象一定會服從某種概率。利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可測算出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程度,并可構造出損失分布的模型,因此成為風險估測的方法。例如,通過對某一地區各年齡段死亡率的長期觀察統計,進而可以準確地得出該地區各年齡段穩定的死亡率。 (六)發展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風險也在變化與發展。尤其是高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使風險的發展性更為突出。例如,核電站的建立帶來了核污染,向太空發射衛星把風險拓展到了外層空間等。風險的發展為保險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第二節風險的分類 人們所面臨的風險是各種各樣的,不同的風險具有不同的特點及性質,其發生的條件、形成的過程以及造成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對風險進行分類,有助于我們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和管理。 一、按風險的性質分類 風險按其性質分類,可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一)純粹風險 純粹風險是指僅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可能的風險。例如,各類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均屬于純粹風險。 (二)投機風險 投機風險是相對于純粹風險而言的,是指既有損失機會又有獲利可能的風險。投機風險的后果一般有三種:沒有損失、有損失和盈利。如商品價格的浮動、股市行情的變動等。 通常,人們會盡力避免純粹風險,卻為獲利而甘愿承受投機風險。 二、按風險產生的原因分類 風險按其產生的原因分類,可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和技術風險。 (一)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動引起的種種現象,導致對人們的經濟活動、物質生產或生命安全等造成危害的風險。如地震、水災、風災、火災、雹災、凍災、旱災、蟲災以及瘟疫等各種自然現象。自然風險是保險人承保*多的風險。 (二)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由于個人或團體的行為(包括過失行為、不當行為和故意行為),對社會生產及人們的生活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如偷竊、搶劫、玩忽職守及故意破壞等行為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損失或傷害的可能性。 (三)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在產銷活動中,由于受到各種市場供求關系、經濟貿易條件等因素的變化的影響,或經營者決策失誤,對前景預測出現偏差,導致經濟上遭受損失的風險。如生產的增減、價格的漲跌、經營的盈虧等方面的風險。 (四)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又稱為國家風險)是指在對外投資和貿易過程中,由于政治原因或訂約雙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債權人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如因輸入國家發生戰爭、革命、內亂而中止貨物進口;或因輸入國家實施進口或外匯管制,對輸入貨物加以限制或禁止輸入;或因本國變更外貿法令,使輸出貨物無法送達輸入國,造成合同無法履行而產生的損失等。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