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46570
- 條形碼:9787567146570 ; 978-7-5671-46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新時期、新任務、新特點,著重反映高等教育學生資助的發展變化,探索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培養人才的規律。本書分為三個部分:**部分為基礎理論,包括中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發展歷史、國際比較、理論邏輯及特點;第二部分為實踐運作,對中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手段、方式及運行程序進行介紹;第三部分為新的展望,包括立德樹人、發揮資助育人實效,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法治化研究。本書梳理上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踐經驗,對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與實踐 目錄
**節 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歷史沿革
第二節 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特點
第二章 國外高校學生資助政策
**節 英國高校助學金政策的發展與構成
第二節 日本高校收費加貸學金模式
第三節 美國高;旌腺Y助模式
第四節 新加坡高校資助體系
第三章 我國高校資助政策理論邏輯及其特點
**節 高校大學生教育理念及其特點
第二節 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的管理體系
第四節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遵循的原則
第四章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精準認定及其實踐
**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范圍與標準
第二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原則
第三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規范
第四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的思考與實踐
第五章 本?茖W生獎助政策及其實踐
**節 本?茖W生獎助政策內容
第二節 本?茖W生獎助政策特點
第三節 不同區域的大學生獎助政策
第四節 不同類型高校的大學生獎助政策特點
第六章 研究生獎助政策及其實踐
**節 研究生獎助政策的內容
第二節 研究生獎助政策的特點
第三節 研究生“三助”工作實踐
第四節 研究生獎助政策的思考
第七章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及其實踐
**節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概述
第二節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內容
第三節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特點
第四節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思考
第八章 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及其實踐
**節 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的溯源
第二節 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的內容
第三節 不同區域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的地方政策介紹
第四節 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的思考
第九章 高校學生的其他獎助政策
**節 勤工助學政策
第二節 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
第三節 “綠色通道”政策
第四節 高校學生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政策
第十章 民辦高校資助工作研究與實踐
**節 民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意義
第二節 民辦高校資助政策的特點
第三節 各類因素影響下的民辦高校資助特色
第四節 民辦高校資助工作的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立德樹人,發揮資助育人實效
**節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現狀分析
第二節 各類獎助學金育人功能分析
第三節 提升資助育人模式的有效性
第十二章 高校學生資助法治化研究
**節 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法律制度體系
第二節 高校學生資助中幾類主要問題的相關規定釋義
第三節 構建高校學生資助法治化的實現路徑展望
后記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與實踐 節選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與實踐》: 學生資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新時代賦予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現出經濟資助與發展資助相結合、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資助育人與精準資助相結合等特征。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踐路徑是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無償化向有償化、顯性化向隱性化、粗放化向精準化轉變,健全完善資助政策體系與機制,進而推動高校學生工作的新發展! ∫、以人為本,資助育人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目的在于實現助困與育人的有機統一,其終極價值訴求則是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改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其家庭窘困局面,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為此,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要把育人擺在突出位置,彰顯受助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受助學生的多元需求,做到“資真助”與“真資助”。學生資助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要堅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資助育人上出實招、見實效,著力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W生資助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高!坝恕钡膬群谟诖龠M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我國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標和導向。在大學時期,學生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各種困難,諸如成績不過關、獨立生活能力差、自信心弱、交流障礙、就業困惑等。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作為其中之一,家庭經濟困難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往往導致他們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會更多更大一些。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就是要通過從國家到學校各個層面的資助和教育,幫助這部分學生克服經濟、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從而激勵他們奮發圖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Y助育人工作的開展體現了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心和重視,是高校眾多學生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完善此項工作對促進教育公平,建設和諧校園,培養國之棟梁,履行教育、管理、服務等各項職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實現資助育人是各大高校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目標,必須將資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結合。在工作中堅持“教育與資助并重,管理與育人結合”的工作理念,緊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針,以學生發展為本,在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全面協調發展。因此,資助育人的成效好壞直接影響到受助學生的成長成才,是一項具有決定性的重要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本質是通過各種資助手段,在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問題的同時,有效實施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國家資助政策已從確保學生不輟學逐漸向資助育人轉變! W生資助工作旨在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使他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和進步的機會。學校作為育人的主要陣地,學生資助必須堅持育人導向,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⒈U闲团c發展型資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矛盾,家庭經濟困難的歸因也由溫飽問題不能解決的絕對困難,發展到權利、機會和發展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相對困難,加之大學生資助制度自身的許多弊病也日益凸顯,使得以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為主要目標和以經濟資助為單一內容的保障資助疲于應對。因此,我國的大學生資助制度必須倡導互動、雙向式的資助理念,從提供經濟資助為主的保障型資助轉變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的發展型資助。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資助制度的理念多停留在保障型資助方面,即:資助規模擴大、經費投入加大等方面,目標在于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與權利。無論是助學貸款,還是獎(助)學金,抑或是減免、補助、“綠色通道”等,都是由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主提出申請,政府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予以經濟資助,這是一種單向的“給予”和“他助”;在此過程中,資助的申請者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這往往忽略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保障資助雖能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時的一時之憂,但弊端也非常明顯,有可能造成資助資源與家庭困難學生的實際需求無法得以匹配,從而嚴重地削弱大學生資助的實際效果! ∈聦嵣,經濟困境往往只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學業和非學業發展的表面形式,背后很可能隱藏著非常復雜的心理焦慮、權利被剝奪、社會資本匱乏等非經濟性因素,從而導致國家、社會、學校的保障型資助難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克服高等教育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障礙;難以通過資助而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在未來,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難以充分地參與經濟社會生活。對于這些非物質性的因素,保障型資助根本就無能為力。對此,近幾年我國逐步開展并實施發展型資助,大力倡導讓受助的大學生也成為資助項目積極行動者的資助理念。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能單純依靠政府的單向式資助,而應是雙向、互動的資助。國家、政府、高校要通過引導,使受助的大學生在主觀上認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項目是“自己的事”,并在客觀上使受助者自愿參與資助項目的設計、決策、實施、監督等全過程,從而有效地實現良性互動。此外,學生在大學期間會面臨學習方式自主化、同伴群體多樣化、發展目標多元化等諸多方面的挑戰,這些都會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適應性較差、自卑心理偏重,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素質和社會性交往難以適應大學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得到心理、學習上的干預和幫助。所以,我國還需積極完善大學生資助的基本內容,實施內容多元化的資助,重點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升可行能力、獲得平等機會并開展必要的心理干預,以期有效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對各種發展風險!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與實踐 作者簡介
倪閩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曾任虹口區教育局副局長,虹口區科協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處副處長(主持工作)、處長,奉賢區副區長。陳勇,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系教師教育教研室主任,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五實驗學校校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管理學、教育技術學等。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