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第三次合力效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0261
- 條形碼:9787568090261 ; 978-7-5680-90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三次合力效應 本書特色
本書在對**次合力效應與第二次合力效應深入解讀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相關文獻和資料,對第三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進行了細致、詳實的理論分析,從特點、形成機制、風險識別、未來藍圖等維度對第三次合力效應產生和發展做了全面的刻畫。
第三次合力效應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由五個章節構成:**章,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的理論基礎。這一章節首先對集成創新、合力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界定,接著全面分析了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的內涵以及理論支撐,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總結*后簡要概括了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的研究意義。第二章,**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這一章節首先從基本情況、特點、影響因素等維度對**次合力效應做了細致分析,然后深刻探討了**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機理以及帶來的影響,從而對中國錯失**次合力效應的原因進行主要分析。第三章,第二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這一章節首先從基本情況、特點、影響因素等維度對第二次合力效應做了細致分析,然后深刻探討了第二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機理以及帶來的影響,從而對中國錯失第二次合力效應的原因進行主要分析。第四章,中國創新之路。中國式創新的順利發展離不開其成熟的生產制造能力、良好的市場基礎、崛起的科研水平、創新人才的成長、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這一章節將從上述七個方面對“中國式創新”的要素進行詳細分析。第五章,第三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這一章節首先對第三次合力效應發生在中國的必然性進行詳細剖析,接著在此基礎上總結了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機制、風險識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后從六個方面深刻闡釋了如何更好地發揮第三次合力效應的作用并提供指導性建議。
第三次合力效應 目錄
**節什么是“合力”/ 1
一、力/ 1
二、合力/ 2
第二節利用“合力”思想解讀經濟社會現象的歷史淵源/ 3
一、國內外“合力”研究綜述/ 3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的“合力”思想/ 5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合力”思想/ 6
第三節“合力效應”的提出/ 7
一、“合力論”思想/ 7
二、“合力效應”的界定/ 8
第四節為何要引入合力效應來研究經濟社會重大變革?/ 8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增進理論創新的自覺性/ 8
二、總結合力效應運行規律,為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實現獻言
獻策/ 9
三、從“合力”視角為中國崛起把脈問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 9
第五節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合力效應已箭在弦上/ 10
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是大勢所趨/ 10
二、中國有能力引領第三次合力效應/ 11
第二章歷史上前兩次合力效應的內在邏輯/ 13
**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經濟運行制度體系支撐/ 15
一、**次合力效應與英國制度體系的發展歷程/ 17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與美國制度體系的演進邏輯/ 21
第二節重商主義社會氛圍的培育/ 26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重商主義社會氛圍的培育/ 26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重商主義社會氛圍的培育/ 30
第三節生產制造能力與水平的穩步提升/ 35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制造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36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制造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37
第四節時代機遇下科學技術的進步/ 40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40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42
第五節思想文化的有力引領/ 45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的新經濟思潮/ 46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移民文化、精神理念及外交
政策/ 49
第六節經濟社會的新一輪大重構/ 52
一、**次合力效應對英國與世界經濟社會的影響/ 52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對美國及世界經濟社會的影響/ 56
第七節合力效應的復雜性、動態變化性/ 59
一、合力效應的復雜、動態變化性特征/ 59
二、**次合力效應到第二次合力效應的跨越/ 61
第三章中國與前兩次合力效應及李約瑟之謎/ 64
**節由盛轉衰的近代中國:中國錯過了什么?/ 64
一、古代中國的繁盛/ 64
二、近代中國的落后/ 67
第二節中國的落后——中國與前兩次合力效應/ 69
一、中國錯過**次合力效應的原因分析/ 69
二、中國錯過第二次合力效應的原因分析/ 78
第三節中國的覺醒——中國的發展奇跡/ 84
一、中國工業革命的爆發/ 85
二、中國道路的探索/ 86
第四章為什么第三次合力效應將首先發生在中國/ 87
**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實踐基礎——中國式創新的
發展/ 89
一、成熟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 89
二、良好的市場基礎與有效的市場戰略/ 90
三、不斷提升的科研水平/ 91
四、政府的支持與推動/ 92
五、創新人才成長與創新生態體系構建/ 94
六、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 95
第二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催化劑——中國的比較優勢/ 96
一、世界工廠地位難撼,生產制造能力強大/ 96
二、市場規模龐大,大國經濟效應凸顯/ 98
三、產業化能力強大,產業鏈供應鏈完整/ 101
四、有為政府推動,制度優勢顯著/ 103
五、人才紅利厚植,創新集群匯聚/ 105
六、民族精神鍛鑄,中國力量凝聚/ 106
第三節第三次合力效應形成的作用機制/ 108
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發展基礎/ 110
二、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動力之源/ 112
三、第三次合力效應的重要保障/ 113
四、第三次合力效應的精髓與紐帶/ 113
第五章積極促成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應對之策/ 115
**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搶占科技制高點/ 115
第二節培育超大規模國家競爭優勢,建立全國統一大
市場/ 118
第三節科學精準實施宏觀調控,深化“放管服”改革/ 120
第四節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構建新發展
格局/ 121
第五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持續推進協調發展與共同
富裕/ 122
第六章第三次合力效應與中美英三國國力預測分析/ 123
**節中美英經濟實力對比預測分析/ 123
一、中國經濟機遇與挑戰并存/ 123
二、中美英等國家GDP增速預測/ 125
第二節中美英科技實力對比預測分析/ 128
一、中美英科技實力對比分析/ 129
二、中美英科技實力預測分析/ 133
第七章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未來藍圖/ 135
**節世界經濟格局大重構/ 135
一、世界經濟區域化趨勢增強/ 135
二、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136
三、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 137
第二節中國經濟順勢騰飛/ 138
一、中國經濟邁向重質量新階段/ 138
二、中國經濟的“后來者優勢”/ 139
三、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 140
第三節科技創新跨越發展/ 141
一、科技創新激活經濟動能/ 141
二、數字智能賦能轉型發展/ 142
三、理念變革引領創新風潮/ 143
第四節綠色生態經濟轉型/ 144
一、世界綠色生態經濟轉型/ 144
二、綠色技術創新助推綠色發展/ 145
三、中國綠色生態經濟轉型/ 146
四、邁向全面綠色發展的生態社會/ 148
參考文獻/ 149
第三次合力效應 節選
創新是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的直接動力。作為后發國家技術追趕的代表,中國的創新成果已然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中國式創新”也成為業界和學界中的熱詞。然而,目前針對“中國式創新”的探討尚處于起步階段,學界并未就“中國式創新”的定義、內涵及要素等給出權威的解釋。有人認為“中國式創新”就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與傳統原始創新的概念有很大差別;也有人指出,“中國式創新”根植于中國的特殊情境,依托于廣闊的本土市場,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新模式。為了深化業界和學界對“中國式創新”的理解,中國式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擬從理論架構、案例分析、評價分析以及生態系統分析等維度出發,對“中國式創新”進行一個完整且清晰的詮釋。本研究叢書目前包括以下書目:《中國式創新導論》《中國式創新的典型案例》《中國式創新評價》《中國式創新的生態系統》等。 《中國式創新導論》以我國的創新背景、創新環境和發展歷程為切入點,結合現有相關文獻和資料,對“中國式創新”進行細致、翔實的理論分析,從特點、要素和趨勢等維度對“中國式創新”的產生和發展進行全面的刻畫。此外,該書還通過中西創新模式的對比,發掘“中國式創新”所暴露出的問題,并從多個主體層面提出了改良建議。與其他“中國式創新”理論書籍相比,《中國式創新導論》不僅試圖解釋“什么是中國式創新?”,更致力于揭示“中國式創新”的內涵及要素,力圖為國家創新政策制定者、企業創新推行者和廣大投身于創新創業的群眾提供一個清晰的“中國式創新”理論框架,以確保各個創新活動參與者能夠正確認識中國式創新的特質,并積極投身于“中國式創新”的浪潮中。 基于中國式創新的發展現狀,《中國式創新的典型案例》擬從典型企業和代表性成果兩個維度篩選相關的研究對象,并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案例分析。其中典型企業將重點介紹華為、海爾、小米、海康威視等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們對“中國式創新”的詮釋,力圖提煉出中國式創新企業成長軌跡中的共通點。代表性成果則主要以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高速鐵路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產出為例,挖掘這些成果產出背后的故事,并據此總結“中國式創新”的主要特點。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細致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創業者們更好地把握時機,同時也為傳統老牌企業的中國式創新轉型提供新思路。不同于已有的案例書籍,該書在進行案例研究時將更多地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且在必要之處引入簡單的實證分析,以更好地佐證案例分析的結果。 《中國式創新評價》致力于構建“中國式創新”的科學評價體系,并通過對“中國式創新”的各個層面進行定量評價,揭示“中國式創新”中的各行業和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性,挖掘“中國式創新”中存在的弊病。此外,基于“中國式創新”的評價分析,該書擬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為“中國式創新”的發展獻計獻策。與其他關于創新評價的書籍不同,《中國式創新評價》將分別從宏觀及微觀兩個維度構建“中國式創新”的評價體系,其中微觀層面的評價體系主要用于對企業的中國式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宏觀層面的評價體系則用于對行業和區域的中國式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對于評價指標的選取,該書將以《中國式創新導論》中所歸納的六大要素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創新情景,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指標提取。需要強調的是,采用單一的評價建模方法所得出的評價體系可能并不完善,因此該書擬結合多種建模方法,構建集成評價模型。 《中國式創新的生態系統》擬將生態系統理論引入“中國式創新”的研究,以求更好地揭示“中國式創新”的演化趨勢,提高“中國式創新”的可持續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國式創新生態系統與傳統的創新生態系統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在構建系統的過程中,該書計劃將“情景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引入系統模型。具體來說,該書將重點探討以下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建立中國式創新生態系統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設置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系和大小;其二,運用系統仿真技術,分析中國式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趨勢,并預測系統中各要素的發展進程。通過對中國式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政府及監管部門更好地把握中國式創新的發展趨勢,并據此設置合理的創新扶持政策,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家和創業者提供中國式創新的發展方向,以便形成推動中國創新發展的合力。 中國式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是一套學術性論著,因此更加適合創新管理的研究者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該研究叢書對“中國式創新”的相關理論基礎進行了全面的解釋和說明,并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探討“中國式創新”的評價體系及生態系統,為學界對“中國式創新”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鑒于“中國式創新”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中的熱詞,為了提高本叢書的普及度,讓更多的讀者深刻認識“中國式創新”的內涵,筆者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句進行論述。然而,“中國式創新”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可參考的文獻及觀點較少,因此,本叢書尚存在某些錯誤和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年10月于武漢喻家山
第三次合力效應 作者簡介
王宗軍,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學部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技術與創新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商科教育分會副會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湖北省技術經濟&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長、湖北省社科聯委員、湖北省技術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王宗軍教授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耕學術厚土,致力于管理學領域前沿問題研究,圍繞評價理論與方法、創新與戰略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是中國系統研究企業技術經濟評價系統分析、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建立、評價系統開發的重要學者,是深入研究創新與戰略管理的中國學派。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1項,推動了湖北省創新型企業創造與發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為中國低碳經濟建立了多維評價體系和可視化平臺;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15余項、企業委托課題5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創新能力與技術戰略》、《中國式創新導論》等著作5部。調研企業600余家,為中國20余個地方政府及50多家企業進行診斷并制定了發展戰略、或創新戰略、或決策平臺、或相關政策,指導百余家企業進行了企業轉型升級。授予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成立40年突出貢獻獎、獲評2014年湖北省社科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積極建言獻策,作為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上報的兩篇政策建議被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建議》采用刊登(2014年第2期、2021年第4期),并上報黨和國家領導人參閱;擔任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為武漢市的發展提供專家建議,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后,為武漢市人民政府提供專家建議17份,有10份被采納或獲得批示,為武漢市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