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湘水(第八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817484
- 條形碼:9787553817484 ; 978-7-5538-174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湘水(第八輯) 內容簡介
《湘水》雜志創刊于2013年,是原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批準的內刊,以“發掘湖南人文歷史、闡揚湖南人文精神”為宗旨,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鑒賞性。從第三輯起,公開出版發行,現為第八輯。 作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靈人杰,湖湘文化的源頭活水哺育了一大批哲人先賢。 本輯主要聚焦于永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入探討舜的開明治國、任人唯賢,柳宗元深刻的惜民愛民思想,周敦頤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等。本期特邀作者為王興國、柳肅、龔旭東等知名學者和作家。
湘水(第八輯) 目錄
中華文明視野中的“虞廷心傳”
永州三溪小輯
凝固的文本,流動的圖像
浯溪形勝滿湘中
瀟湘奇氣鐘浯溪——吳大瀲的使湘之行
道州憂黎庶,浯溪遠世情——元結和他的湖南
愚溪尋柳
濂溪一脈接大江
《何紹基日記》中的永州風景
人文景觀
瀟湘水路的文化景觀
瀟湘圖卷:精神意象與人文空間的藝術形式
瀟湘故人
但開風氣不為師
思想家的余音:李澤厚與岳麓書院
湖南文獻
浯溪考序
何紹基日記三則
湘水余波
《湘水》讀后
編后
稿約
封面 刊名用字
封面用圖浯溪形勝圖
扉頁 刊名題簽
畫頁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輯覽
湘水(第八輯) 節選
《湘水(第八輯)》: 元結在閑居一段時間之后,在廣德元年(七六三)九月被任命為道州刺史,由于赴任途中戰亂未息,元結終于在第二年也就是七六四年的五月到任。此時的道州轄境相當于今湖南省新田縣、寧遠縣、道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等地。在元結到任的時候,這里被西戎侵陷,慘遭焚燒殺掠,元結看到的是一片飽受戰爭摧殘、民生凋敝的景象:“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極望,不見人煙。”經歷了戰亂的道州,人口十不存一,且不勝賦稅之苦。元結新官上任,遇到的**個任務,就是收稅;而他所做的**件事,就是抗命。 元結到任不滿五十天,要求征稅的符牒就來了兩百余封,封封催命,都說如果不按時繳納,元結就將獲罪、貶官削職。如果盤剝搜刮百姓按時上了稅,那對于新官上任的元結無疑是邀功的本錢。畢竟,國家也是兵事未息,國庫空虛,征收賦稅也是朝廷的當務之急。但是,身在一線的地方官員,比中央朝廷更了解當地的民生困苦。面對朝廷的命令,地方官員特別是新任官員該怎么做?有的官員也許會嚴厲執行,甚至層層加碼,這樣既可表忠心,又能從中盤剝,有名有利,仕途無虞;有的官員也許知道百姓不堪重負的事實,但會顧全大局,以朝廷的利益為重,不得不犧牲百姓的利益;有的官員也許會抱著對人民的同情,在執行時“將槍口抬高一寸”,在可能的范圍內做一點緩和的讓步。而元結的立場十分鮮明:“靜以安人,待罪而已”——不執行朝廷的命令,讓百姓休養,自己待罪。 元結固然是平定安史之亂有功之臣,但建立的功勛都是在老皇帝時期,新皇帝代宗上臺后他就辭職賦閑,如今剛一被任命為刺史就抱著待罪之心公然抗旨,這不是一般的官員敢做的事。元結一到任就作《謝上表》,即就任道州刺史后寫給皇帝的謝恩書表,文中卻不提謝恩,只一再強調道州的民生困苦。此后又就課稅問題專門向皇帝進《奏免科率狀》,說自己所轄的道州是嶺南等州的北界,如果道州不安,則湖南皆亂。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免除“正租、正庸”之外的一切苛捐雜稅,“在百姓產業稍成,逃亡歸復,似可存活”之后再考慮恢復常例的租稅。不僅如此,他還建議皇帝考察地方官,不應該只以當年的賦稅征收為唯一的考核指標,而應該目光更長遠:“特望陛下一年問其流亡歸復幾何,田疇墾辟幾何;二年問畜養比初年幾倍;可稅比初年幾倍;三年計其功過,必行賞罰。”即希望皇帝的考核以三年為期,讓人民回歸土地休養生息,使生產逐漸恢復。 元結以地方官員的身份上書上表直陳政策之弊,這份勇氣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十分令人欽佩的。他做的還不止這些,他更以詩人的身份替百姓代言,寫下了那首讓杜甫無限感佩的《舂陵行》。詩中有“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所愿見王宮,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這以百姓口吻說出的批評朝廷苛稅的激烈言論,甚至直陳百姓對王宮的怨怒和失望。元結還希望朝廷可以像漢代那樣采詩,“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辭”,希望朝廷通過民歌來傾聽民間聲音,了解真實的民間疾苦。此時的元結,仿佛忘了他是官員,而只是*弱勢的人民的代言者和喉舌。 《舂陵行》是一首質樸至極的詩,沒有表現出文學才華,卻顯露出一位官員保護天下蒼生的勇氣,和一位儒者民胞物與的大仁大愛。這首詩作為詩歌可能并不出彩,卻關乎無數百姓的生死,關乎國泰民安,更關乎一群知識分子對詩歌和文學的理想——它可以沒有文采,但要有“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的社會功用,即向上可美刺君主,向下可以教化民風。這種詩歌觀在我們今天看來也許是片面的、偏激的,但在人民有疾苦、政策有問題的時候,詩歌,也應該承擔更重要的社會使命。畢竟,比文學性更重要的,是百姓的生存。所以杜甫贊美元結說:“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官良吏之目。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待矣。” ……
湘水(第八輯) 作者簡介
王興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近現代哲學史學會理事,船山學社社長。柳肅,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導師、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岳麓書院首席顧問專家 。龔旭東,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日報教科文衛新聞中心執行主任兼《湘江周刊》主編。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