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物流自動化系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9814
- 條形碼:9787568089814 ; 978-7-5680-89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流自動化系統 本書特色
物流自動化系統是集機電一體化技術、檢測傳感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伺服驅動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等于一體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各種技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而且,各種技術及設施的集成使用,實現了高效的物流效率,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本書理論聯系實際、圖文并茂,強調實用性和參考性,作為大專院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應用型本科人才、研究生的培養教材,亦可作為科研設計院所、物流及物流裝備企業的參考書。
物流自動化系統 內容簡介
本書系全國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應用型人才培養“十三五”規劃精品教材中的一本。首先介紹物流自動化系統的相關概念和總體結構,然后依次介紹物流自動化系統的幾個組成部分:自動化倉儲技術與設備、運輸搬運系統技術及設備、自動分揀及其他作業系統技術及設備、電氣控制系統技術及設備、物流計算機信息技術、自動消防預警系統技術及設備、物流追溯系統技術及設備、物流自動化系統集成,結合近幾年國內外物流優選技術的近期新發展成果,系統論述物流自動化系統的各個有機組成部分。
物流自動化系統 目錄
**章緒論/1
**節物流、物流工程與自動化物流工程/1
第二節物流自動化系統的發展/7
第三節自動化物流系統架構/12
第二章物流自動化基礎/23
**節物流集裝單元化概論/23
第二節幾類物料單元集裝化工具/28
第三節物流自動化的發展與應用/43
第三章物流自動化搬運系統/60
**節裝卸搬運概述/60
第二節搬運的活性理論/64
第三節物料搬運系統分析方法/66
第四節物料搬運設備/75
第四章物流自動輸送系統/97
**節物流自動輸送系統的特點與分類/97
第二節物流自動輸送系統的應用范圍及所輸送貨物的特性/99
第三節物流自動輸送系統的主要參數和選型/106
第四節各種物流自動輸送機結構與性能/113第五章物流自動化倉儲系統/122
**節倉儲系統的分類和特點/122
第二節倉庫出/入庫能力指標計算/125
第三節倉儲設施及結構設計/129
第四節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148
第六章物流自動化分揀作業系統/168
**節概述/168
第二節物料分揀作業分析/174
第三節分配送揀作業系統能力分析/189
第七章物流自動化控制系統/207
**節自動控制技術基礎/207
第二節電氣控制線路基礎/213
第三節PLC基礎/221
第四節自動化物流工程電氣控制系統實例/232
第八章物流自動消防預警系統/245
**節自動消防預警系統/245
第二節自動消防預警系統的特點及分類/251
第三節自動消防預警系統的實現/253
第九章物流監控追溯系統/262
**節視頻監控技術/262
第二節地理信息系統/267
第三節全球定位系統/271
第四節手機定位技術/275
第五節物流車輛監控系統/278
第十章物流自動化信息系統/288
**節物流信息管理概述/288
第二節物聯網技術與物流信息化/295
第三節物流信息系統設計/307
第四節物流管理信息系統/312
參考文獻/324
物流自動化系統 節選
精彩文摘1: 雖然物流進入我國的歷史不長,但隨著社會各階層的努力,目前已不是新概念了。物流概念*早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到現在已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由“physical distribution”到“logistics”的演變,但其核心思想“加強實物和信息的有效流動以滿足客戶需求”,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對于物流的定義,不同國家、不同機構、不同時期都有所不同,比較有影響的定義有美國的定義、歐洲的定義和日本的定義。 “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它是為滿足客戶需要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源頭到消費點之間的高效(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動和存儲進行計劃、實施和控制的過程。”——美國物流管理協會(American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年的物流定義。 “物流是在一個系統內對人員或商品的運輸、安排及與此相關的支持活動的計劃、執行與控制,以達到特定的目的。”——歐洲標準化委員會(FEM)1994年給出的物流定義。 “物流是產品從賣方到買方的全部轉移過程。為了全面實現某一戰略、目標或任務,把運輸、供應倉儲、維護、采購、承包和自動化綜合成一個單一的功能,以確保每個環節的*優化。”——日本通商產業省運輸綜合研究所給出的物流定義。 物流的概念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從國外傳入我國:一條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隨“市場營銷”理論的引入而從歐美傳入,因為在歐美的所有市場營銷教科書中,都毫無例外地要介紹“physical distribution”,這兩個單詞直譯為中文即為“實體分配”或“實物流通”,所謂“實體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實體從供給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動。另一條途徑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從歐美傳入日本,日本人將其譯為日文“物流”。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直接引入“物流”這一概念。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了現代物流高新技術及設備的開發,走出了中國物流跨越式的發展道路。 “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使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進行實體流動的過程中。”——2021年8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的物流定義。 我國物流的定義既參考了國外的物流定義,又充分考慮了中國物流發展的現實。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物流是一個物品的實體流動過程,在流通過程中創造價值,滿足顧客及社會性需求,即物流的本質是服務。這個定義的不足是物流與供應鏈之間的關系描述不夠。在物流概念傳入我國之前,我國實際上一直存在著物流活動,即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其中主要是存儲運輸即儲運活動。物流業與儲運業有本質區別,主要差別在于: (1) 物流比儲運所包含的內容更廣泛,一般認為物流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相關信息處理活動;而儲運僅指儲存和運輸兩個環節,雖然其中也涉及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信息處理活動,但這些活動并不包含在儲運概念之中。 (2) 物流強調諸活動的系統化,從而達到整個物流活動的整體*優化;儲運概念則不涉及存儲與運輸及其他活動整體的系統化和*優化問題。 (3) 物流是一個現代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在各國興起;而在我國,儲運是一個十分古老、傳統的概念。 本書支持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0年對物流的定義,因為其符合時代發展的特征,它拓展了物流的外延,確立了“物流是供應鏈的組成部分”的開放性,強調物流的基礎是顧客的需要,是“經濟過程”,包括物品進向、去向、內部和外部的移動以及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物料回收,將物流的范圍擴大到經濟的各個領域,物流的內容不僅包括貨物,還包括服務、信息,反映了現代經濟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并且該定義強調了信息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因為信息管理是高效率運作現代物流、提高物流效益的關鍵因素。此外,該定義還提出了“逆向物流”的觀點。 當然,物流的定義,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還是我國標準《物流術語》中的定義,都有以下共同點: (1) 物流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將實物從起源地(供應地)向消費地(接收地)進行流動,以消除空間阻隔和時間阻隔的過程。 (2) 物流過程由若干環節組成,如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等七個基本環節。 (3) 物流過程的有機組合,是為了提高過程效率,即以*少的投入,達到*佳的物流效果。 (4) 物流過程所追求的是滿足顧客的要求。物流過程的設計、策劃、整合,均應以滿足顧客要求為*終目標,一切物流活動均圍繞顧客需求而展開。 〖MZ(3H〗二、物流工程〖MZ)〗 物流工程是關于物流系統分析、設計、改善、控制和管理的學科,起源于兩種獨立的工業生產活動:一是企業對生產領域的物料流和物料搬運,面向生產企業將原材料變成產品的制造過程的工藝過程、設施器具的研究與設計;二是物資流通部門及其所屬研究機構對物資流通領域的物資流通和分配的規劃、運作、系統設施及技術的研究工作。自動化物流工程強調物流工程的現代化和先進性。 隨著信息科學的發展和產業的專業化、集成化,使不同領域的學科理論、先進技術高度融合,自動化物流工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物流管理體制的變化,從過去專業的物資流通部門的“統購統銷”,向多元化的市場經濟發展; (2) 物流的系統化、專業化、集成化,從而形成新型物流企業; (3)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決策的科學化; (4) 傳統的物料搬運設備和倉儲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5) 物流系統的集中監控,以及集散控制系統在物流設備中的應用; (6) 物流裝備的監控與物流管理的集成; (7) 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物流業從傳統的運作模式向現代物流的發展。 目前,對“物流工程”存在兩種理解誤區:一種認為“物流工程”是“物流系統工程”的簡稱,從這個意義上理解的“物流工程”是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對物流進行研究;另一種認為“物流工程”與“物料搬運”的含義是相同的。產生這兩種想法的原因在于物流工程起源的兩個方面,因而其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是物流學與管理學、系統工程、機電工程、自動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等多學科相融合的產物。它是將物流看作一個系統,運用系統工程、管理學和信息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進行規劃、設計、管理和控制,選擇*優方案,依靠采用機電一體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的、省力的設施,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為社會經濟系統和企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務的活動過程。 必須強調,物流工程意味著物流管理、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在物流工程中,如果把信息技術比喻成大腦和神經系統,工程技術構成了它的骨架,而物流管理科學就是它的肉體,單純強調某一方面的作用都會偏離發展方向。 精彩文摘2: 物流工程體現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征。 (1) 物流工程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學、生產加工工藝學、計算機科學等。 (2) 物流工程是以多學科綜合為其理論基礎的,物流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除了要掌握生產、運輸等技術知識外,還要掌握經濟學、統計學等經濟管理知識。 (3) 物流工程的研究對象一般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系統。在系統分析時,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其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與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性研究方法。 精彩文摘3: 物流自動化系統是指在物流作業環節中,融合機電一體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自動識別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技術、先進運輸技術、先進配送技術、先進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先進庫存控制技術、先進包裝技術等多種現代化高新技術于一體的,融合先進管理理論的,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用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集成在一起的現代化物流系統。 物流自動化系統集光學技術、機械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檢測傳感技術、伺服驅動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等多學科技術于一體,各種技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物流自動化系統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不斷豐富和拓展。 物流自動化系統在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著深厚的發展潛力。隨著研究力度的不斷加大,物流自動化技術將在信息化、綠色化方面進一步發展,其各種技術設備(如立體倉庫等)和管理軟件也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和應用。目前,物流自動化系統已廣泛運用于郵電、商業、金融、食品、倉儲、汽車制造、航空、碼頭等行業。 四、物流自動化系統的研究意義〖MZ)〗 研究表明,就單個企業而言,物流成本一般占銷售額的5%~35%。由此可見,物流自動化對優化企業管理、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實現企業創造效益的“第三源泉”。 物流自動化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在機械制造企業中,一般地,從事搬運儲存的工作人員占全部工人的15%~20%,加工1噸產品平均搬運量為60噸以上。所以合理規劃、設計物流系統,對企業降低制造成本關系重大。另外,在物流業務活動中,采用先進的自動化設施,提高了作業效率,改善了勞動環境,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2. 可大幅度縮短生產周期 過去,設計人員在對生產系統進行設計時,往往只注意到先進的制造工藝對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所起到的良好作用,而對物流系統所起的作用重視不夠。據統計和分析,在工廠的生產活動中,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物料真正處于加工等純工藝時間只占生產周期的5%~10%,而90%~95%的時間都處于倉儲和搬運狀態。所以減少物流時間,可縮短生產周期和交貨期,提高資金周轉能力,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3. 可加速企業資金周轉 在我國企業中,流動資金所占比例很大,而一般工業企業在制品和庫存物料占流動資金的75%左右,所以合理設計平面布置、優化物流系統,可以*大限度地減少物流量,降低流動資金占用,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企業的效益。 4. 可降低搬運/運輸費用 統計資料表明,在制造業中,總經營費用的20%~50%是物料搬運/運輸費用,而優良的物流系統設計,可使這一費用減少10%~30%。在工業發達國家,除了營銷、減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外,已把改善物料搬運看作是節省開支,獲取利潤的“第三源泉”。 5. 提高產品質量 產品在搬運、儲存過程中,因搬運手段不當,造成磕、碰、傷,從而影響產品質量的現象非常嚴重,而企業的管理者往往忽視這個問題。湖北某制造廠統計表明,該廠機床加工能力可保證質量合格率為98%,而運到裝配線后合格零件只剩下60%,搬運中損壞35%以上。此后,他們加強工位器具研制和運輸過程管理,現在零件到達裝配線合格率達95%以上,質量大幅度提高。 6. 可有效地提高企業整體素質 物流貫穿于生產全過程,遍布企業各個角落,與各個部門都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所以,新工藝、新設備的采用,往往導致物流過程的縮短,從而改善物流系統。 7. 保證文明生產,安全生產 某拖拉機制造廠統計,直接與搬運有關的工傷事故占總工傷事故的30%以上。所以,物流系統合理化有利于改善環境和生產組織管理,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8.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實現生產管理現代化 當今人類已進入電子與信息時代,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以及自動化、柔性化的管理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技術關鍵,只有提高物流系統的現代化管理水平,才能實現生產管理現代化。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的高水平的生產系統都以具有高水平的設施設計和物流系統的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條件作保障。
物流自動化系統 作者簡介
冉文學,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分管教學;云南省教學名師,云南省特支高校教學名師,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長期在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從事開發研究工作,至今擁有34項國家專利技術,兩次獲發明金獎;參與完成國家“七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具體開發研究工作,三次主持完成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或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次、二等獎四次,獲中國寶供物流科技創新二等獎一次,其他科技進步獎數次;至今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出版了10部著作。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