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五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33712
- 條形碼:9787308233712 ; 978-7-308-2337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五輯)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是全國較早創辦的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關鍵詞命名,并連續出版的學術集刊,由浙江師范大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創辦,知名民俗學家陳華文教授主編。該集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國,長期關注非遺領域發展動態,既重視非遺基礎理論和前沿理論研究,亦重視個案和田野調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鼓勵跨學科創新,致力于為非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劉魁立、劉錫誠、陳勤建、陳華文、鄭土有、張振濤、楊和平、黃濤等知名學者都曾在集刊上發文,在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力。本書是集刊的第十五輯。收入傳統音樂、非遺傳承保護研究、非遺影像與傳統文化研究、非遺人才培養研究、非遺與產業發展研究、非遺個案調查與研究等6個專題共27篇論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五輯) 目錄
國家級“非遺”壯族三聲部民歌生態審美及譯配
………………………………楊洋 覃祥周 梁惠梅
鄉村振興,請把目光投向民俗音樂
…………………………吳遠華 洪欣
山東濟陽垛石鎮迷戲唱腔音樂分析
…………………………段文黃 繼菲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研究
浙江舞龍類非遺項目的社區品牌與詩路文化帶建設……宣炳善
“春來江水綠如藍”新解
——基于傳統靛藍染色工藝的視角……………申屠 青松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非遺保護和傳承發展
——以麗水為例…………………………黃來松 鐘夢迪
關于數字賦能非遺傳承保護的調查與思考
——以浙江省非遺數字化建設為例…………
非遺專題博物館建設非遺工坊的可行性研究
——以自貢中國彩燈博物館為例…………………張鈺
網絡態、職業態、年輕態
——大運河詩路帶(杭嘉湖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思考
………………………………祝登峰
刺繡工藝與西方寫實主義的成功結合
——以沈壽的仿真繡為例………………………韓雅迅
非遺保護視角下歙硯技藝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郭延龍 耿新蕾 羅迪
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與傳統文化研究
現代生活與中國非遺
——當下視域下中國非遺題材電視紀錄片研究 潘路路
傳統戲曲類非遺電影的聲音敘事………………吳麗瓊 張凱濱
試論國產剪紙動畫的造型美學及文化內涵……強曉宇 劉凱
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年輕化實踐………應思瑤 景秀明
宋代“五男二女”圖像中的生育觀與社會根源
…………………程波濤 董丹青
農耕文明視域下傳統耕織圖的傳播及其影響…………冉巧玉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人才培養研究
體驗·展示·實踐·師資·專業
——非遺進校園范式研究的五重分析…李林 譚雪
現代私塾:“教育遺產”的民間復興與文化傳承………陳映婕
婺州窯陶瓷印傳承及其教育實踐………………………顧童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產業發展研究
蠢濟結構變革中義烏紅糖產業復興與本體性安全……朱思怡
山西建筑琉璃工藝傳承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研究……于蒙群
當代非遺數字化開發的新方式…………………殷碩函 劉關婷
非物質文化遺產個案調查與研究
民俗學視野下的湖州船拳研究…………………………沈月華
留住傳承人
——以荊河戲為例…………………………蘇振華
儀式現場與日常生活
——臺州越劇的生存發展現狀…………………陳星含
客家非遺:于都“峽山道菜制作技藝”調查報告……劉永發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稿約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版權聲明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五輯) 作者簡介
陳華文,浙江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會長,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榮譽主任,省“五個一批”人才。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7項。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施俊天,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院長,鄉村景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雙龍學者”特聘教授,博導。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主任。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多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論文20余篇。獲浙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和美麗浙江建設突出貢獻個人、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