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從孤獨中超越自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52970
- 條形碼:9787512052970 ; 978-7-5120-529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孤獨中超越自我 本書特色
之所以推薦《從孤獨中超越自我》給廣大讀者,是因為這本書能讀到兩條主線。 一則在用確定對抗不確定。生活有波瀾不驚的時刻,也有徘徊激蕩的瞬間,但是或大或小的變化總是在牽動著我們思考甚至懷疑何去何從。不論是工作崗位的變化,就學途中的求索,還是作為維和衛士走出國門的經歷。生活當中的種種變化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得花更多的內心動力去應對不確定。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而作者選擇了用一種確定的方式,也就是將自己的心緒思考記錄下來成為凝結的文字,既可以成為記錄人生歷程的站點,也可以印證此時此刻的路標。這樣的方式,恰恰印證了榮格自傳里的一段話。一個人的心理過程是無法控制的,或只有一部分是可控的。生命如同一顆需要跟進才能存活的植物。這兩者都是我學術研究的原始資料。他們如同炙熱融化的巖漿,可以結晶成一塊我們需要的石頭形狀。 再則,在用作品記錄成長。整本書的字里行間記錄著他成長的歷程,既有在事情中找尋自我心靈體悟,也有在實踐當中對心理學專業不斷延展的感悟。讀者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既覺得這是一些心路歷程的點滴記錄,更覺得是散文體方式的自傳。這恰恰在追問或者說觸動了我們所有人內心的終極問題,過去發生的事件對我們到底有何意義,所有曾經的過往對于我們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作為局中人的我們是無法客觀評價自己的劇情。把它用敘事的方式書寫記錄下來,凝聚定格成一個作品留待未來去重新審視。或許這是對我們人生成長歷程*好的一個總結。我們自己的成長歷程就如同一條河流,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關注到了河水的去向、水量的豐盈、和其他河流的交匯,有一天當我們有了時間回溯的時候,過去的痕跡早就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并不知道在流淌過程當中的一個漩渦,是因為當時河底的一塊石頭,我們并沒有留意到一年四季漂浮在河流上的樹葉的變化,我們沒有注意到河面所倒影的種種景色,哪些是我們的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幻的。這是否印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無論是否,但是對于相感悟,是每一個心理學人必生的努力。
從孤獨中超越自我 內容簡介
本書濃縮了作者十年來的人生哲思、咨詢感悟以及處事所見,與大家一起探討“孤獨”這個命題。全書主旋律圍繞“認識孤獨”、“享受孤獨”到“超越孤獨”這一主線邏輯,共分為“當代人的孤獨”、“孤獨的本源”以及“超越孤獨,直奔幸福”等三大部分,包括“來自家庭的孤獨”、“來自婚姻的孤獨”、“來自社交的孤獨”、“來自自己的孤獨”、“隱藏在孤獨背后的本源”、“孤獨的意義”以及“超越孤獨”等共七章40小節。絕大多數人將“孤獨”視為一種“心靈懲罰”,因為“不理解”,“孤獨”成為了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因為“不信任”,“孤獨”成為了我們與伴侶之間的“芥蒂”;因為“不真誠”,“孤獨”成為了我們與朋友之間的“距離”;因為“不自知”,“獨孤”成為了我們與自己之間的“迷茫”,我們從“矛盾”、“芥蒂”、“距離”和“迷茫”中感受著痛苦與無奈,這些痛苦與無奈*終都會轉化為一種“難言之隱”深藏在自己*不愿碰及的深處。成年人的委屈從來就不能鞭辟入里,所以崩潰才在一瞬間,習慣了委曲求全,卻忘記了“放過自己”,唯有孤獨中的掙扎,如影隨形。全書以文藝、幽默的文筆將“枯燥”、“乏味”的哲學思想、心理學理論“回歸”生活,融入到身邊事例當中,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難言之隱”找到了源頭,試圖為“如何在社會中定位自己”尋找方法,從而達到“在孤獨中超越自我”的狀態,并以“真實的我”無負擔的立足于當代社會。
從孤獨中超越自我 目錄
從孤獨中超越自我 作者簡介
王輝,男,陜西西安人,心理學碩士。多年來從事心理服務工作,對哲學、心理學存有濃厚的興趣,多年就學經歷使之具備一定理論基礎,對生活、工作有著獨特哲思。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