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人間清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6890
- 條形碼:9787516426890 ; 978-7-5164-268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間清醒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很多人都活在這個自己營造的虛假世界中,不斷地美化、包裝自己,一味地堅持主觀看法,自認為出淤泥而不染……這會讓他們感覺很安全。虛假的世界里面歌舞升平,真實的世界卻是槍林彈雨,但是他們仍然樂在其中。 當自己的眼睛模糊時,就看不見清楚的世界;當自己的心清澈了,才能洞察到外界的規律。終歸會有一天,假我不能再欺騙自己的時候,你需要直面事實,你的真我才會逐漸浮出。過程雖然艱辛,但有朝一日,當我們有能力看見真我時,便會每時每刻都能正視自己當下的正向動機,并開始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地修正自己,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生活發生根本變化,朝著幸福的方向發展。
人間清醒 內容簡介
心理學并不能解決人的全部心理問題,我們必須從它的源頭出發,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運用高維的智慧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人生命構成的三因素為生物性、社會性、心理性,這也決定了人的自我意識存在兩面性,包括真和假、積極和消極、樂觀和悲觀,等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示人的面貌很多時候都是假我。在面對各類事情時,我們容易受以前的經歷所干擾,而對自己和別人產生誤解,更不能用良好的心態對待別人。這是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困惑,需要一些方法來引導自己走向更開闊的世界,解封心靈枷鎖,認識自我,重新獲取不一樣的人生。書中有很多案例,都來自作者身邊的真人真事,有的是學員的分享,有的是朋友的訴說。很多人的生活一直不快樂,只是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一旦記憶被某個點或某個場景觸發,大多數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心理上出現問題,其實都是源于自身對真我和假我的認知存在偏差。只有正確地看待真我和假我,理解兩者相生相伴而又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才能讓每個人都擁有幸福和喜悅。
人間清醒 目錄
上篇 看見真我
**章 看清世界,更要看清自己 / 002
第二章 真我和假我:相生、相依、相伴 / 011
第三章 自我認同圖——一生盡在其中 / 022
第四章 假我的代價——真我小孩的驅使 / 030
第五章 梳理混亂的自己,讓自己變得清醒 / 039
第六章 “我”有三個自己,我們天天在對話 / 050
第七章 “我”的合一——清醒者對話模式 / 061
中篇 激發動力
第八章 框架的形成與互動——人就是這么簡單 / 074
第九章 動力源泉,支配你的一生 / 087
第十章 深入動機層面,了解人性的開始 / 099
第十一章 你的關注點,決定看見的世界 / 116
第十二章 問題的根源——一切因“我”而生 / 124
第十三章 成功的積累——無數次的選擇 / 134
第十四章 框架的黑洞——不斷反復的人生 / 142
第十五章 人生的顛覆——調整生命的狀態 / 152
下篇 掌握外界規律
第十六章 “我”與外界的框架——正式關系的流動 / 164
第十七章 “我”與外界的高壓線——只要碰到就有沖突 / 174
第十八章 “我”對外界的期待——內在匱乏填不平 / 183
第十九章 “我”在婚姻領域——發現*難的人生課題 / 198
第二十章 “我”在社交領域——了解經營關系的本質 / 213
第二十一章 外界的一切,都是“我”的投射 / 223
結束篇 全然的流動——活出人間清醒
第二十二章 時空長河在流動 / 234
第二十三章 知曉流動的力量 / 242
第二十四章 人間清醒的四大要素 / 247
人間清醒 節選
伽利略說過一句話:“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福爾摩斯也說過:“在你沒有所有證據之前就進行推理是個致命的錯誤,這會使結果帶有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迫切希望自己可以預料到結果,而不是尋找證據。 假我喜歡活在自認為的世界中,習慣按照自我的方式解釋事實。事實是多面且唯一的,人往往會本能地記住符合自我需求的一面,而其余不重要的一些方面容易被忽略和遺忘。很多人認為,每個人看到的事實究竟怎樣,其實沒那么重要,因此他們不會就事實而爭論,而是在背后借著事實的名義滿足自己的需求。當需求產生變化,曾經描述的事實多數也會變化,黑白之間、好壞之間可以隨意切換,每個人都按照自己認為的那樣,過濾并解釋著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觀察者不同,觀察到的世界也就不同,所以一個群體中,往往會有許多不同立場和看法的人。 律師或者警察在整理案件資料的時候,一定會從多方收集證據,盡量保證事實的全面性,但是這樣的全面性的事實也不一定是事實本身,因為參與其中的人都會無意識地對其進行過濾和解釋。這都是來自人性的本能:多數人會因為討厭另一半,而過濾掉對自己好的行為,關注讓自己討厭的行為;多數人會因為信任一個人,而過濾掉一些欺騙自己的行為,關注讓自己相信的行為。 這種自我解釋,往往代表主觀認為的推理,并自認為是客觀和事實。曾經有一位女學員在課堂上分享,她以前被一位男士所欺騙,后來又結識了一位新朋友,這個人長得與欺騙她的人非常像,于是她覺得這位新朋友也是不守誠信的人。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的人認為光頭的人更危險,有的人認為脫發的男士更精明,等等,通過感官上的信息采集,我們往往會產生自認為正確的推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一定。 事實包含時間、空間、角色等因素,我們往往依據身體的感官體驗去判斷一個人,當看到一些人穿著得體,說話有涵養,我們就可能把他定義為一名非常有素質的人,但有沒有可能他是一個詐騙分子呢?這個存在的概率也是有的。我們往往會依據這些感官體驗去做出主觀評判,由此產生一個自己臆想的結果。其實這樣的總結并不一定全面,而是帶有很多主觀性,我們觀察到的世界,為我們堅持自我提供了無數的理由。 針對觀察到的事實,我們努力地進行解釋,同時為了佐證這個解釋,不斷地搜索證據。其實,你所認為的事實以及解釋、證據都非中立,觀察到的事實是碎片選擇的、事實的解釋是主觀且易變化的、找到的證據是可以歪曲和一廂情愿的……當自己不再誠實的時候,外界也就虛假了起來。
人間清醒 作者簡介
不一,本名李奇,出生于教師世家,爺爺是校長,父母為小學教師,自小受家庭影響,從事私募基金經理3年、自主創業多年后,最終回歸心理學教育事業。心理咨詢師、高端私人教練,具有10年心理學課程研發經驗、6年心理學授課經驗,10年間授受心理咨詢上千人,獨立研發三套心理測評系統,并申請國家軟件知識產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