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詩經講評之風人深致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538318
- 條形碼:9787807538318 ; 978-7-80753-83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經講評之風人深致 內容簡介
《詩經》是中國古代的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近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先秦稱《詩》《詩三百》,西漢時稱《詩經》為儒家六經之一,地位尊崇。王國維評價道:“《詩經》不懂的有十之一二。”《詩經》確實不好懂,似在歌唱,又深邃綿長,得知它在以詩句釋義人生,即已是收獲。《詩經講評之風人深致》是由知名作家蘇纓執筆,從還原《詩經》本意的角度出發,把《詩經》作為文學藝術作品加以賞析,深度還原了《詩經》中的語言之美和國風韻味,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還可以了解古代民俗和感受中國歷史的足跡。此次出版,再次修訂,供讀者品讀欣賞。
詩經講評之風人深致 目錄
目錄↓
白序:邏輯和證據的盡頭
風馬牛也相及——“國風”小考
關雎 001
葛覃029
卷耳053
樛木 067
螽斯 083
桃夭 092
兔置103
芣苢 115
漢廣 125
汝墳 141
麟之趾 158
詩經講評之風人深致 節選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大意】 美麗的桃樹上盛開著桃花,這位姑娘出嫁了,美滿的新生活開始了。 美麗的桃樹上結出了桃子,這位姑娘出嫁了,美滿的新生活開始了。 美麗的桃樹上枝繁而葉茂,這位姑娘出嫁了,美滿的新生活開始了。 【考釋】 《桃夭》也是《詩經》中的名篇,傳統解釋主要認為這是反映國君夫人的德行化及下民,使國中男女各得婚配,沒有打光棍的。但僅從文本來看,絕對讀不出這個意思。所以有人便提出質疑,說這首詩只不過是用桃樹的美麗來比喻詩中女子的美麗,而且桃樹開花結果,也象征著女子發育成熟,該談婚論嫁了。進而言之,《桃夭》也許是一首婚禮上的慶賀詩。 但是,前文已經講過,先秦時代的婚禮是比較低調的,在黃昏悄悄進行,也沒有嘉賓祝賀的規矩,如果把《桃夭》作為一首喜氣洋洋的賀婚詩,顯然不合于先秦禮俗。如果說詩意與女子出嫁有關,應該也只是泛泛而言,或是純粹的民謠,或是某種祭祀儀式上的用詩,并非婚禮的專用。 首句“桃之夭夭”后來被人用諧音而作“逃之夭夭”,{1}成為一個廣為人知的成語,但“桃之夭夭”的本義卻很難搞清。 一般認為,“夭”是“少好貌”(朱熹),也就是又年輕又漂亮,于是“桃之夭夭”就是說桃樹正在茁壯成長的階段,豐姿撩人,正適合比喻出嫁的女子。但“少好”以一個字兼有“少”和“好”的意思,不符合古人造字的規矩,再說又哪有表示“壯好”或“老好”的單字呢? “夭”確實有“少”的意思,比如小孩子死了叫“夭折”,這種用法在先秦古籍也能找到若干例證。那么,我們把“好”的意思去掉,說“桃之夭夭”就是“桃樹正當年”,這樣可以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講另一個問題:“笑”是人類獨有的表情,但為什么是竹字頭呢,似乎于理不合?——宋人詠竹,常說竹子在笑,比如蘇軾《笑笑先生贊》:“竹亦得風,夭然而笑”,曾幾《種竹》:“風來當一笑,雪壓要相扶”。竹子為什么會笑,出處在徐鉉校訂《說文》時把“笑”字增入“竹”部,并用李陽冰的解釋:“竹得風,其體夭曲,如人之笑。”從此宋人便以“夭”為笑的樣子,但僅限于形容竹子。而在此之前,唐太宗《詠桃》有“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說桃花向著太陽張開了千朵笑臉,這顯然是描寫桃花盛開的樣子。再往前追溯,《說文》里的“笑”原本是草字頭的,只因隸書的草字頭和竹字頭互用,這才被人搞混了,把“笑”字歸入了“竹”部。 原本的“笑”字是草字頭下面一個“夭”,即“桃之夭夭”的“夭”。《說文》引《桃夭》時,“夭”字作“蕡”,釋做女子的笑容。一切從此濫觴,我們現在用的“笑”字就是“竹”與“夭”如此一番的結合。 新問題于是又出現了,既然“夭”指的是女子的笑容,則“桃之夭夭”便不可能指桃樹在笑,而只能是桃花在笑。唐人多以“笑”比喻花開,如李商隱“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飛”,出處就在這里。{1} 至此,問題似乎明朗了,把“桃之夭夭”解做“桃花盛開,如同女子的笑顏”,這樣可以嗎?這和前邊把“桃之夭夭”解做“桃樹正當年”,到底哪個對呢? 恐怕兩個都不對。仍然從古人造字、用詞的規矩來說,把一個字重疊來用,未必就還是表達這個字原本的意思。清代文字學家朱駿聲講過這種情況,認為疊用的情況只是借助這個聲音來表達某個意思,并沒有本字的意思。比如《卷耳》里邊的“采采卷耳”,這個“采采”和單獨一個“采”字的意思并沒有什么關聯。《詩經》里只有“燕燕于飛”、“子子孫孫”這樣名詞性的疊字(重言),其疊用之后的意思才和本字有關。 再如《鄭風·子衿》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這個“青青”,《毛詩》就按單字的意思來解。于是“青青子衿”就是青領,“青青子佩”就是青組綬,而“青青”實則是“茂盛”的意思,或作“菁菁”,形容衣飾是指盛裝,與單字的“青”并沒什么關系。至此可以得知,“夭夭”和“夭”也不會有什么關系。{1} 那么,“桃之夭夭”到底何解,這就很難說清了。《論語》里講孔子的家居生活,說他“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前輩們始終也沒弄清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無論從《詩經》其他篇目里“夭夭”的用法來看,還是從本篇的上下文來看,或是從《論語》對孔子的描述來看,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一定是正面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華”就是“花”。“華”是本字,“花”是俗字,是六朝以后才有的字。 桃樹很漂亮,桃花很鮮艷,接下來就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通常的解釋是說“這個姑娘出嫁了,美滿姻緣做成了”。接下來的兩節重疊反復,只是換了幾個字眼而已,大有民謠風情。三節都是以桃樹起興,花兒開得艷、果兒長得大、葉子生得密,桃樹的這些特點對應在新娘身上會讓人產生又漂亮又能生育的聯想。但這花、果、葉肯定不是寫實,因為桃樹的開花和結果顯然不在同一時間。有人以桃花盛開之時正是農忙季節、周人并不在此時結婚為據,論說《桃夭》并非賀婚詩,盡管結論是對的,但這個推理實在把詩人的起興想得太實在了。 《本草綱目》分析“桃”的造字涵義說:“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從木。十億曰兆,言其多也。”這個解釋很可能并不符合原意,《說文》釋之為“從木,兆聲”,如此則“兆”是聲旁,而非會意,但古人或從桃的繁茂聯想到人的繁衍,倒是情理之中的。 《淮南子·詮言訓》有“羿死于桃棓”,高誘注:“棓,大杖,以桃木為之,由是以來鬼畏桃也”。桃木有驅鬼辟邪的作用,這個說法看來由來已久。《桃夭》是否與此有關,“桃之夭夭”是否和桃木這種神秘的護佑作用有關,雖無確證,卻不妨稍作聯想,以備一說。
詩經講評之風人深致 作者簡介
蘇纓,學者。著有《納蘭詞典評》《一生最愛納蘭詞》《人間詞話講評》等文學評論著作,文風極美,學識淵博。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