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算術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32391
- 條形碼:9787100032391 ; 978-7-100-03239-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算術基礎 本書特色
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20世紀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10年已先后分十一輯印行名著460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二輯。到2011年底出版至50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算術基礎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弗雷格從邏輯學的角度,詳細地研究了“數”這一對數學來說至為基本和根本的概念,尤其是對于什么是0、什么是1等問題,作了透辟的闡釋。同時,他還對密爾、康德等人在這些問題上的錯誤論述做了批判性的分析。《算術基礎》中有許多深刻的哲學探討,比如要把心理學的東西與邏輯的東西區別開,把主觀的東西與客觀的東西區別開;必須在句子聯系中詢問語句的意謂;必須注意概念和對象的區別等,對后世影響很大。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算術基礎 目錄
序
1.在數學中近來可以看到一種旨在達到證明的嚴格性和概念的精確的理解的努力。
2.證明*終的必然也涉及數這個概念。證明的目的。
4.如下的研究的哲學動機:有爭議的問題,數的定律是分析的真命題還是綜合的真命題,是先驗的還是后驗的。這些表達式的意義。
4.本書的任務。
Ⅰ.一些著作家關于算術句子的性質的意見
數公式是可證明的嗎?
算術規律是歸納的真命題嗎?
算術定律是先驗綜合的還是分析的?
II. 一些著作家關于數概念的看法
數是外在的事物的性質嗎?
數是主觀的東西嗎?
III. 關于單位和一的看法
“一”這個數詞表達對象的一種性質嗎?
單位是否彼此相等?
克服這個困難的嘗試
IV. 數這個概念
每個個別的數都是一個獨立的對象
為了獲得數這個概念,必須確定數相等的意義
對我們這個定義的補充和證明
無窮數
V. 結論
其他數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算術基礎 節選
1.數學在長時間背離了歐幾里得的嚴格性之后,現在又回到這種嚴格性,并且甚至努力超越它。在算術中,也許由于許多處理方式和概念發源于印度,因而產生一種不如主要由希臘人發展形成的幾何學中那樣嚴謹的思維方式。更高的數學分析的發現僅僅促進了這種思維方式;因為一方面,嚴格地探討這些學說遇到了極大的幾乎不可克服的困難,另一方面,為克服這些困難付出的努力似乎沒有什么價值。然而,后來的發展總是越來越清楚地說明,在數學中一種以多次成功的運用為依據的純粹的道德信念是不夠的。許多過去被看作是自明的東西,現在都需要證明。通過證明,在一些情況下才確定了有效性的限度。函數、連續性、極限、無窮這些概念表明需要更明確的規定。負數和無理數長期以來已為科學所接受,它們的合理性卻必須得到更嚴格的證明。因此到處可以看到人們努力進行嚴格的證明,準確地劃定有效性的限度,并且為了能夠做到這些,努力準確地把握概念。2.沿著這條道路,必然達到構成整個算術基礎的數這個概念和適合于正整數的*簡單的句子。當然,像5+7-12這樣的數公式和像加法結合律這樣的定律,通過每天對它們的無數次運用而得到許多次確認,因此由于想要進行證明而對它們表示懷疑,看上去簡直是可笑的。但是數學的本質就在于,凡是可以進行證明的地方,就要使用證明而不用歸納來確證。歐幾里得證明了許多在他看來大家本來就承認的東西。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算術基礎 作者簡介
G.弗雷格(1848一1925),德國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數理邏輯和分析哲學的奠基人。 譯者簡介: 王路,1955年生,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系列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北京書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