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科學思維的八堂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8352
- 條形碼:9787521748352 ; 978-7-5217-483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思維的八堂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 一份簡短的通用思維指南 作用是超越有限的感官、超越歧視和偏見、超越恐懼和不安、超越我們的無知和軟肋來理解這個世界。 ● 訓練科學思維的八個關鍵經驗 真理和不確定性的本質,懷疑的作用,簡單化的利弊,防范偏見的價值,循證思維的重要性……本書將科學研究的原則運用于日常生活,用科學思維理解社會爭論,能夠獲知關于世界的更多真相,使得生活變得科學、從容而理性。 ● 來自科研工作者的坦誠總結 英國薩里大學理論物理學杰出教授艾爾-哈利利是量子生物學的專業學者,本書中他分享了科學家們共同具備的思維方式,運用自己在理論物理研究中的科學經驗解析社會議題,邀請讀者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 全篇極簡術語、零公式,輕松掌握要領,但經典實用的底層邏輯值得反復閱讀。
科學思維的八堂課 內容簡介
今天的世界不可預測,充滿了矛盾,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并試圖做出明智的決定遠非易事。本書所講的科學思維,是一種思考與理解世界的方式,希望書里的八堂小課能幫你知道如何解開困惑、輕松思考,用更加科學理性的態度生活。著名物理學家吉姆·艾爾-哈利利邀請大家像科學家那樣與世界互動,用科學方法探尋事物的真實面目,指導科學研究的核心原則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閱讀本書,感受科學帶來的樂趣,會讓你更客觀地思考,穿透原本籠罩在你信念之上的迷霧,過上更充實的生活。
科學思維的八堂課 目錄
第1 課 真理與真相——你是否會相信自己不愿相信的事實
第2 課 簡單與復雜——簡潔的解釋未必是*好的
第3 課 理解神秘——未知的魅力在于破解
第4 課 敢于知道——科學概念沒有那么難
第5 課 證據與觀點——用可靠的證據更新觀點
第6 課 偏見與偏差——避開認知陷阱
第7 課 科學不確定性與理性懷疑——別害怕改變想法
第8 課 捍衛真理——用科學讓世界變得更好
科學思維的八堂課 節選
簡單與復雜——簡潔的解釋未必是Z好的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往往不像我們希望的那么簡單。化用愛因斯坦的話,我們應該使事情盡可能簡單,但不能過于簡單。盡管如此,“ 越簡單越好”的觀點似乎已經廣為傳播。如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將論點簡單化”的趨勢,尤其是在倫理或政治問題討論中。這種做法忽略了精妙和復雜的關系,將每件事都簡化為“ Z小公約數”,把問題簡化成表情包和推文,于是細微差別都消失了。當你試圖理解這個混亂紛雜的世界時,將復雜問題簡化成清晰而明確的觀點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你可能忘了,簡化復雜性的方法不止一種,一切取決于你選擇忽略哪些方面以及強調哪些方面。這意味著,從同一個復雜問題中可以提煉出兩種或兩種以上完全不同的觀點,且每一種觀點都被其支持者視為無可辯駁的真理。但是,就像許多科學知識一樣,現實生活是瑣碎而棘手的,在我們就某事下定決心之前,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和注意事項。他們總是說,簡單點,不要用細節來蒙蔽我。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如果我們承認一個問題的復雜性并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它,它反倒會清晰起來,也容易理解。這一觀點為物理學家們所熟知。我們說許多事物的性質是“取決于參考系”的。從行駛中的汽車的車窗扔出去一個球,當觀察者的參考系不同時—例如在車內或在馬路邊,這個球的運動速度看起來就是不一樣的。球速沒有絕對值,所以當乘車人員和路邊行人對球速給出不同的估計數值時,他們都是正確的,只要在自己的參考系中就沒問題。有時,人們對某事的看法取決于視角和層次。一只螞蟻所看到和體驗到的世界與一個人、一只鷹或一頭藍鯨的世界截然不同。同樣,宇航員在太空中對地球的觀察與地面上他同伴對地球的觀察也不同。總之,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取決于自身的參考系,這使得我們更難發現世界到底是“ 怎樣的”。事實上,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都主張,要了解現實的真實面貌其實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只能說我們是如何感知到了現實:一切都取決于大腦對感官信號的解釋方式。但與此同時,外部世界確實是獨立于我們的思維而存在的,我們應該盡量以一種不那么主觀的方式去理解它,不要那么依賴我們的參考系。幾年前,我在BBC(英國廣播公司)制作的廣播節目《科學生活》(The Life Scientific)中采訪了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我問他能否在30 秒內解釋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他鄭重其事地看著我,然后搖了搖頭,我必須承認,當時他的表情中沒有絲毫感到抱歉的意味。希格斯解釋說,他傾注幾十年時光后才理解了量子場論中希格斯機制的物理特性,人們憑什么期待如此復雜的主題可以被濃縮成一個簡短片段?偉大的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身上發生過一個相似的故事。20 世紀60 年代中期,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后,有記者問他能否用一句話來解釋自己獲獎的研究成果。于是費曼做出了那個鼎鼎有名的回答:“見鬼!如果我能用幾句話解釋這是怎么回事,它就沒資格得諾貝爾獎了!”對于不理解的事情,尋求Z簡單的解釋是人類天性使然。如果找到了簡單的解釋方式,我們就會緊緊抓住它不放手,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心理吸引力,畢竟我們可能不愿耗費巨大精力去理解更復雜的解釋。在這方面科學家沒什么不同,即使是Z優秀的科學家也習慣如此。1915 年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不久后,他將廣義相對論方程應用于描述整個宇宙的演化。然而愛因斯坦發現,根據方程的計算,宇宙由于包含了所you物質的引力,所以正在自我坍縮。愛因斯坦知道宇宙似乎并沒有在坍縮,他所能做的Z簡單假設就是宇宙必須是穩定的。因此,他修改了自己的方程,選擇了Z簡單的數學“修正”方案:愛因斯坦引入了一個被稱為宇宙常數的數字,這個數字抵消了方程中描述物質累積引力的部分,這樣他的宇宙模型就變得穩定了。但沒過多久,其他科學家就提出了不同解釋:如果宇宙其實是不穩定的呢?如果它真的在變大,而引力根本無法導致它坍縮,只是減緩了它的膨脹過程呢?這一解釋在20 世紀20 年代被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證實。愛因斯坦那時意識到,“修正”已經沒有任何必要了,他拋棄了宇宙常數,并稱這是他一生中Z大的錯誤。然而,現在我們發現科學家們又恢復了愛因斯坦的修正方案。1998 年,天文學家觀察到宇宙不僅在膨脹,而且是在加速膨脹。有什么東西在抵消物質之間的引力,導致宇宙膨脹得更快。由于沒有更好的名字,我們把這種東西稱作“暗能量”。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隨著新證據和新知識的積累,我們對一些現象的科學理解會發生變化。事實是,基于一個世紀前能獲得的證據,愛因斯坦選擇了Z簡單的修正方案。但他選擇這個方案的理由是錯的,他假設宇宙是靜態的,既沒有膨脹也沒有坍縮。如今,宇宙常數似乎已成為我們對宇宙的描述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其原因比愛因斯坦當年所能認知到的更為復雜,而這個故事還沒有進入尾聲,因為直到現在我們依然不理解暗能量。因此,科學家們會努力使自己不被奧卡姆剃刀原則引誘。Z簡單的解釋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很好地將這一經驗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如今是一個充斥著各種言論、口號、即時資訊以及新聞信息的時代,正因如此,人們很容易為自己的觀點找到依據,所以越發固執己見,不愿妥協。社會意識形態正變得越來越兩極分化,那些需要公開辯論和深思熟慮分析的復雜問題被簡化為非黑即白。模糊地帶都消失了,只留下兩種彼此對立的觀點,每一邊的支持者都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事實上,任何人如果敢強調該問題遠比二選一要復雜得多,就會發現自己受到了對立雙方的同時攻擊—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支持我,那么你就是反對我。如果我們把科學方法的特點—謹慎審查和交叉檢驗—應用到我們非常關注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上,會怎么樣呢?當愛因斯坦發現宇宙的運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簡單時,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就像科學一樣,日常生活并不總是簡單的,也正如科普作家本·高達克爾(Ben Goldacre)的暢銷書的書名所說:我想你會發現事情比那要復雜一些。我們想用簡單方法解決問題,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是Z好的方法,甚至不意味著存在什么所謂的簡單方法,簡單的論證并不總是理解復雜問題的正確方式。我們常聽人說,某某事一定是真的,因為它顯而易見,它理所當然,或者是常識。但科學家們受到的訓練是:對自然現象Z簡單易懂,甚至Z顯而易見的解釋,并不一定是正確的。這里再次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我們所謂的常識不過是早年積累的偏見。我們對某事有一個簡單的解釋,于是認為它是真的,這可不是可靠的做事方式。在對一個問題做出決定之前,我們Z好從愛因斯坦那里吸取教訓。為了避免嚴重的錯誤,先暫時將你的假設丟在一旁,多投入一點精力進行探索。好吧,愛因斯坦不可能預測到暗能量的存在,因為對暗能量的探測必須依賴功能足夠強大的天文望遠鏡,這種儀器能捕捉到宇宙邊緣的圖景。但通常情況下,世界的真相就在那里等著我們去發現—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尋找暗能量要少得多。如果你準備深入探索,就會得到回報。不僅你對世界的認知會變得更加豐富,你的人生觀也會更加充實。
科學思維的八堂課 作者簡介
吉姆·艾爾-哈利利 英國薩里大學物理學教授,量子生物學家。英國廣播公司主持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也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傳播者之一。曾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勛章,英國皇家學會和英國物理學會授予他邁克爾??法拉第獎和開爾文獎,以表彰他在科學教育方面的貢獻。2005—2007年,他參與拍攝BBC的紀錄片《愛因斯坦大腦之謎》和《原子》,在BBC(英國廣播公司)制作廣播節目《生命科學》,廣受好評。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