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45713
- 條形碼:9787569945713 ; 978-7-5699-4571-3
- 裝幀:68g輕涂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本書特色
★特別作者 美學泰斗宗白華 新課標作家 他是:哲學家、美學家、學者、詩人。 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與朱光潛并稱“中國美學雙峰”! 其作品深刻影響著國人三代的美學價值觀 ★特別遴選,名篇收錄 本書特別遴選了宗白華關于人生思考的論著,如《新人生觀問題的我見》《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度》《青年煩悶的解救法》《中國青年的奮斗生活與創造生活》等,深入分析年輕人的一些煩悶和苦惱以及人生觀等問題,從美學、藝術、實際工作生活的角度為青年讀者指出方向。 ★特別設計與裝幀 新銳設計師手繪封面畫作,以囚鳥隱喻被束縛的自由、被困住的思想,而破開桎梏的天窗,便是透亮的心境。雙封寓意滿滿,超感用紙,品質印刷。是送給困境中的禮物。 ★特別推薦 “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于許多事物能否欣賞。 ——朱光潛 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蔣勛 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贊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從早年到暮歲,宗先生獨特地一直保持了下來,并構成了宗先生這些美學篇章中的鮮明特色。 ——李澤厚 在宗白華那里,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劉小楓 宗先生的談話,就是一幕一幕的美學的散步。 ——林同華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內容簡介
宗白華先生將生活中的多元化問題以“悟道”的形式來理解:既跳出來又扎進去,才能將問題看深、看透!這是一種淡泊的生活之道,也是大眾排遣日常煩悶、規避生無用之氣的清心之道,是真正覺悟后的生活美學。 輯錄本文集的目的正是如此。唯美的眼光、研究的態度、積極的工作,用三種方法去緩解年輕人的“煩悶”,在繁雜、多樣的世界里學會“悟”,即保持住生命的詩意和對人間、生活的憧憬。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目錄
**章 唯美的眼光
我和詩
我和藝術
藝術生活
美學的散步(一)
美從何處尋
關于美學研究的幾點意見
談技術美學
漫話中國美學
介紹兩本關于中國畫學的書并論中國的繪畫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中國古代的音樂寓言與音樂思想
第二章 研究的態度
新人生觀問題的我見
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度
怎樣使我們生活豐富
“實驗主義”與“科學的生活”
看了羅丹雕刻以后
學者的態度和精神
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里去
歌德之人生啟示
清談與析理
第三章 積極的工作
少年中國學會回憶點滴
中國青年的奮斗生活與創造生活
讀書與自動的研究
讀柏格森“創化論”雜感
團山堡讀畫記
關于“表現自我”的答記者問
我對于新雜志界的希望
歌德、席勒訂交時兩封討論藝術家使命的信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節選
新人生觀問題的我見 我看見現在社會上一般的平民,幾乎純粹是過的一種機械的,物質的,肉的生活,還不曾感覺到精神生活,理想生活,超現實生活……的需要。推其原因,大概是生活環境太困難,物質壓迫太繁重的原故。但是,長此以往,于中國文化運動上大有阻礙。因為一般平民既覺不到精神生活,理想生活的需要;那么,一切精神文化,如藝術,學術,文學都不能由切實的平民的“需要”上發生偉大的發展了。所以,我們現在的責任,是要替中國一般平民養成一種精神生活,理想生活的“需要”,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以外,還希求一種超現實的生活,在物質生活以上還希求一種精神生活。然后我們的文化運動才可以在這個平民的“需要”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前途。 我們怎樣替他們造出這種需要呢? 我以為,我們**步的手續,就是替他們創造一個新的正確的人生觀。中國平民舊式的人生觀,——其實,一般人大半還沒有人生觀可言:因為中國向來盛行孔孟老莊的哲學,發生兩種傾向: (一)現實人生主義:這是大半由孔孟哲學不談天道,不管形而上問題——超現實思想——的結果。他的流弊,使一般平民專傾向現實人生問題,不知道注意自然,發揮高尚深處,超現實人生,研究自然神秘的觀念。他的流弊至極,就到了現在這種純粹物質生活,肉的生活,沒有精神生活的境地。 (二)悲觀命定主義:這是大半由老莊哲學深入中國人心,認定凡事都有定數,人工不能為力,所以放任自然,不加動作。沒有創造的意志,沒有積極的精神,沒有主動的決心。高尚的,趨于達觀厭世。低等的,流于縱欲享樂。 這兩種人生觀的流弊,在現在中國社會中發揚盡致了。我們隨處可以考察,用不著我細說。不過,那班實行這種人生觀的人,自己并不承認,因為他們思想界中并沒有人生觀三個字的觀念。 我們的新“人生觀”,從何處創造呢?我以為有兩條途徑: (一)科學的,(二)藝術的。先說: (一)科學的人生觀 我們知道這“人生觀”問題的內容,是含著以下的兩個問題: (A)人生究竟是什么?就是問人生生活的“內容”與“作用”,究竟是什么東西? (B)人生究竟要怎樣?就是問我們對于人生要取的什么態度,運用什么方法? 這兩個問題,我想,我們都可以先從科學上去解答他。因為“生活”這個現象,已經成了科學的對象。科學中的生物學(Bi-ologie)就是研究“生活原則”的學問。分而言之,生理學(Physi-ologie)是研究“物質生活”的內容和作用,心理學是研究“精神生活”的內容與作用。生活現象的全體已經成了科學研究的對象了。我們不從這個實驗的科學的道路上去解決人生生活內容的問題,難道還去學那些舊式的哲學家,從幾個抽象的觀念名詞上,起空中樓閣么? 我們從科學的內容中知道了生活現象的原則,再從這原則中決定生活的標準。譬如,我們知道,生活中有“互助”的現象,與“戰爭”的現象。我們抉擇那一種原則是適合于天演,我們就去盡量擴充發揮,以求我們生活的進化。我們又知“精神生活”是生活中較為高級的進化的現象,我們就應當竭力地發揚他增進他,以求我們生活的高尚。我們又知道生活的作用是創造的變動的,不是固定的消極的,我們就當本著這個原則去活動創造。這是從科學——生物學——的“內容”中,知道我們“生活原則”的內容,再根據這種原則,決定我們生活的態度。 其實,不單是科學的內容與我們人生觀上有莫大的關系,就是科學的方法,很可以做我們“人生的方法”(生活的方法)。 科學的方法是“試驗的”、“主動的”、“創造的”、“有組織的”、“理想與事實連絡的”。這種科學家探求真理的方法與態度,若運用到人生生活上來,就成了一種有條理的、有意義的、活動的人生。 所以,我們可以從科學的內容與方法上,得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知道人生生活的內容與人生行為的標準。 但是,科學是研究客觀對象的。他的方法是客觀的方法。他把人生生活當作一個客觀事物來觀察,如同研究無機現象一樣。這種方法,在人生觀上還不完全,因為我們研究人生觀者自己就是“人生”,就是“生活”。我們舍了客觀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用主觀自覺的方法來領悟人生生活的內容和作用。 我們自己天天在生活中。這生活究竟是什么,我們當然可以用內省或反照的方法來觀察領悟。不過,我們的意識界,常時被外界物質及肉體生活的關系占據充滿了,不大能發生純粹無雜的自覺。所以,要從自覺上了解生活內容,人生意義,也是不容易的。但我想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比例對照(Aualogie)的方法來推測人生內容是什么,人生標準當怎樣。這種方法,就是: (二)藝術的人生觀 什么叫藝術的人生觀?藝術人生觀就是從藝術的觀察上推察人生生活是什么,人生行為當怎樣? 我們知道,藝術創造的過程,是拿一件物質的對象,使它理想化,美化。我們生命創造的過程,也仿佛是由一種有機的構造的生命的原動力,貫注到物質中間,使他進成一個有系統的有組織的合理想的生物。我們生命創造的現象與藝術創造的現象,頗有相似的地方。我們要明白生命創造的過程,可以先去研究藝術創造的過程可以先去研究藝術創造的過程。藝術家的心中有一種黑暗的、不可思議的藝術沖動,將這些藝術沖動憑借物質表現出來,就成了一個優美完備的合理想的藝術品。生命的現象也仿佛如此。生命的表現也是物質的形體化,理想化。生命的現象,好像一個藝術品的成功。不過,藝術品大半是固定的靜止的,生命是活動的前進的。結果不同,而創造的過程則有些相似。 但這種由藝術創造的過程上推想生命創造的過程,終不過是個推想(Anal。gie)罷了。沒有科學的嚴格的根據。他是一種主觀的——藝術家自覺的——想象。不過我們個人自己,不妨抱有這門一種藝術的人生觀。從這上面建立一種藝術的人生態度。 什么叫藝術的人生態度?這就是積極地把我們人生的生活,當作一個高尚優美的藝術品似的創造,使他理想化,美化。 藝術創造的手續,是懸一個具體的優美的理想,然后把物質的材料照著這個理想創造去。我們的生活,也要懸一個具體的優美的理想,然后把物質材料照著這個理想創造去。藝術創造的作用,是使他的對象協和,整飭,優美,一致。我們一生的生活,也要能有藝術品那樣的協和,整飭,優美,一致。總之,藝術創造的目的是一個優美高尚的藝術品,我們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優美高尚的藝術品似的人生。這是我個人所理想的藝術的人生觀。 我久已抱了一個野心,想積極地去研究這個“科學人生觀與藝術人生觀”的問題。但是,因為自己的科學與藝術的基礎知識太缺乏,至今還沒有著手。今天這個短論所寫的,乃是我自己所懸擬的著手研究的方向。我很希望國內有許多青年和我同抱這個野心,所以寫了出來,以供參采。但是,我所說的實在太簡略了,很是抱歉。以后稍有研究時,預備再詳細地說一下。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作者簡介
宗白華(1897-1986) 哲學家、美學家、詩人。 1920年赴德國留學。1925年回國后,擔任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28年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1949年擔任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52年起,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學教研室主任。 宗白華先生兼備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和西方美學修養。著有《美學散步》《藝境》《叔本華哲學》《歌德研究》等,輯有《宗白華全集》。 宗白華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與朱光潛并稱“中國美學雙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