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朝大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01392
- 條形碼:9787550201392 ; 978-7-5502-0139-2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朝大歷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史學大家孟森代表作品。孟森是中國近代清史學科杰出奠基人,對明清史研究影響深遠。本書被譽為清史研究的不朽基石,對清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高度概括。★學習歷史的百搭之書。歷史愛好者可搭配紙筆,看清朝風貌躍然紙上,記下更多歷史關鍵點;追劇黨可搭配影視劇,豐富歷史知識,看懂更多劇內細節(jié);學術研究者可搭配古籍,看史學大家的獨到見解,擴寬研究思路;人人可搭配感悟之心,以史為鑒,了解過去,感悟現(xiàn)在,把握未來。★內容精彩,干貨十足。本書結構嚴謹,引文考究,作者引用了《清實錄》《清史稿》《清國史》《東華錄》《朝鮮實錄》等大量文獻資料,見解獨到,用詞古雅,是廣大中國歷史愛好者不容錯過的佳作。★客觀看待清朝歷史。清朝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歷史時期,有人因清宮劇憧憬康雍乾盛世,有人痛恨清末的腐敗,但歷史是多面而復雜的,這本歷史書可讓今天的讀者更客觀地回望清朝的盛世繁華與波云詭譎。
清朝大歷史 內容簡介
《清朝大歷史》有勤政愛民的帝王,有喪權辱國的屈辱,這是個令人百味雜陳的末代王朝。《清朝大歷史》是史學大家孟森的史學名作。從明末農民起義到努爾哈赤起兵,再到多爾袞挺進中原,一統(tǒng)天下,清朝時期的中國,曾威震四海,但也故步自封。在這里,有文武兼具的創(chuàng)業(yè)之君皇太極、從少年天子到千古一帝的康熙、風流天子乾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特色鮮明的人物,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清朝歷史,盡在此書。
清朝大歷史 目錄
**章 太祖三代:開國
**節(jié) 馬背民族的崛起
第二節(jié) 太祖努爾哈赤的“七大恨”
第三節(jié) 壯志未酬的太宗皇太極
第四節(jié) 父輩輝煌下的世祖順治
第五節(jié) 八旗制度應運而生
第二章 康熙大帝:鞏固國基
**節(jié) 十四歲少年的政治手腕
第二節(jié) 三藩之亂
第三節(jié) 康熙妙取臺灣省
第四節(jié) 治民先要治河
第五節(jié) 蒙古的綏服政策
第六節(jié) 清軍進藏
第七節(jié) 留頭還是留發(fā)
第八節(jié) 振興文教
第九節(jié) 千古一帝的瑕疵
第三章 雍正乾隆:全盛
**節(jié) 世宗雍正初政
第二節(jié) 雍正朝的制度革新
第三節(jié) 收復青海、喀木
第四節(jié) 再定西藏
第五節(jié) 力取北疆準噶爾
第六節(jié)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
第七節(jié) 雍正登基的血色權謀
第八節(jié) 雍乾時期的儒學
第四章 嘉慶道光:守文
**節(jié) 乾隆禪位的真實原因
第二節(jié) 禍起三省苗
第三節(jié) 南方白蓮教起義
第四節(jié) 東南海患
第五節(jié) 京畿天理教叛亂
第六節(jié) 道光年間的改革
第七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
第八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前后
第五章 咸豐同治:轉危為安
**節(jié) 太平天國(上)
第二節(jié) 太平天國(中)
第三節(jié) 太平天國(下)
第四節(jié) 太平軍與清朝的興衰
第五節(jié) 捻軍起義
第六節(jié) 回部紛爭再起
清朝大歷史 節(jié)選
三代以前,皆推本于黃帝,秦亦由伯益而來。封建之世,淵源有自,數(shù)典不忘其祖。其可信之成分,較后世為多。漢附會豢龍之劉累,僅憑左氏之浮夸,半涉神話。唐祀老聃,明尊朱子,則皆援引達人,以自標幟。宋更捏造一神人為圣祖,所謂趙玄朗者,終亦不甚取信于子孫臣庶。元自附于吐蕃,《蒙古源流》一書,究屬荒幻。 唯清之先,以種族論,確為女真;以發(fā)達言,稱王稱帝,實已一再。肅慎與女真,古本同音,中間以移殖較繁之所在,就其山川之名而轉變,遂為抑婁,為勿吉,勿吉又為鞍鞨,唐末仍復女真,故知其本名未改。中國史書屢改其名,而在彼實一時之部落名義,非全族有廢興也。女真既為清之先固定種族,唐時成渤海國,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為海東盛國。不但疆域官守,建置可觀,即其享國年歲,由唐開元十七年乙巳,大武藝建號改元,至后唐同光三年乙酉,為遼所滅,傳國一百九十七年,亦可謂根深蒂固之一國家矣。此族雖暫屈于遼,而元氣未漓,猶能自保其種,契丹不足與同化,女真不白混他族。未幾又乘遼之衰,與遼代興,金一代自有正史位置,不勞縷述。所謂一再為帝王者如此。元能滅金,不能滅女真之種,僅驅還女真故地,仍不能直轄其種人,舉其豪酋,世為長率,有五萬戶之設。其中斡朵憐萬戶,后遂為建州女真。清之始租布庫里雍順,居俄漠惠之鄂多理城,蓋即此始受斡朵憐萬戶職之女真部酋長,故推為始祖。時在元初,余別有《清始祖考》,不詳述于此。據(jù)《朝鮮實錄》,斡朵里為金帝室之后,其余圖們江流域女真,即建州全部女真,尚為金之平民,迤北之兀狄哈女真,在金亦為同種而別族,然則清為金后之近屬。金與渤海發(fā)跡之地,同在女真南部,接壤高麗。清又承金,是其種族之強固,千年之間,三為大國,愈廓愈大。 建州女真,既為女真中*優(yōu)秀之部分,初因居渤海時之建州,謂之建州女真。自元設五萬戶時,建州之名,必已存在。元亡歸附于明,明就其建州部落之名,授以土官衛(wèi)職,而即名建州衛(wèi)。先授建州衛(wèi)職者,為元之胡里改萬戶阿哈出。由阿哈出復招致斡朵里萬戶童猛哥帖木兒,授以建州左衛(wèi)指揮之職。清之初系,為明之建州左衛(wèi)。始授左衛(wèi)職之猛哥帖木兒,又因其姑姊妹中,有入明宮為妃嬪者,因內寵之故,至升都督職銜,《清實錄》謂之都督孟特穆。乃以布庫里雍順為分族之始祖,孟特穆為肇基王跡之祖。故后開國建號,尊孟特穆為肇祖,以記其得國實出孟特穆承明寵待而來。孟特穆即猛哥帖木兒,而去其童姓不著。孟特穆距布庫里雍順約三四代,太祖責兀喇貝勒布占泰,謂其于己之祖先為天女所生,乃十世以來之事,豈有不知。則太祖為孟特穆六世孫,并其本身為第七世,其前亦不過三世。元享國短,元初授布庫里雍順萬戶,不及百年,已入于明,期間亦只應有三世時限。孟特穆襲職或已入明初,或尚在元末,俱未可知。而其父名揮厚,亦為萬戶,見《朝鮮實錄》。再上即必有名范察者,當為布庫里雍順之孫。孟特穆尊為肇祖,其子為充善,為褚宴,明作董山、童倉,童為其姓,倉當即褚宴之合音,朝鮮則謂童倉即董山。董山之弟,朝鮮則名“重羊”,或“充也”,或“真羊”,或“秦羊”。充善之子妥羅、妥義謨、錫寶齊篇古,妥羅繼充善襲建州左衛(wèi)職。而錫寶齊篇古,“篇古”二字為職名,或云即“萬戶”之譯音。錫寶齊原作石豹奇,《清實錄》謂為充善之第三子,《明實錄》為重羊之子,名失保。明人謂清太祖為建州之枝部,《清實錄》亦謂興祖福滿系石豹奇之子。唯太祖確為建州左衛(wèi)酋長,朝鮮明著之。且太祖嘗以建州左衛(wèi)印信文書致朝鮮,其為石豹奇之后,則非世襲左衛(wèi)都督者。明人謂失保受指揮職,又謂太祖之先,世為都指揮,則其說皆合。興祖一世,不見于《明實錄》,以其時建州方弱,妥羅之后,世奉朝貢,其枝部酋無他事接觸中朝,遂不著錄。清之尊為興祖者,在太宗崇德元年,初用帝制,追尊四親之世,興祖為太宗高祖,適當四親之首,故上不及石豹奇,而適以此不見《明實錄》之一代,為追尊所親之始。若肇祖則緣始祖而尊之。以故充善、石豹奇兩世,以親盡而為追尊所不及,入關后因之。但興祖以下,一世景祖,二世顯祖,即太祖之祖若父,在《明實錄》亦載其事實。后來興、景、顯三祖以親盡而祧,太祖則不祧,祧廟中遂永奉肇、興、景、顯四祖。致論清事者疑其世系之不確,則未嘗深求其故也。太祖為開創(chuàng)之祖,清世自應不祧。 太祖以前,為明之屬夷,受明之恩遇獨厚。猛哥帖木兒被戕于兀狄哈,其弟凡察及子童倉,求避入遼東邊,明允之。既居邊內,久之乃以所居地為己所應占,明反退以撫順為邊。斡朵里本在朝鮮東北境,至是乃盡移撫順邊門以外,占舊日遼東境內之地。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難。明之惠于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厚。清世盡諱之,于清史料中固不見其事,于明史料中雖見,而清修《明史》,務盡沒之。此今日始大發(fā)現(xiàn),而以余為發(fā)現(xiàn)*多。 肇祖當元亡以后,臣附于高麗,在高麗王氏朝末,而為李氏朝太祖未篡高麗時之麾下夷將,時當洪武初年。至明收遼東,平海西,聲威已至東海之濱,建州女真中,先由阿哈出歸附,繼招致肇祖并歸明。故清之祖先,見之明代及朝鮮紀載者,恰與明開國時相次。明一代二百七十余年,清先世亦附見,未嘗間斷。前史無論何朝,其開國以前祖先之事實,未有如清之先世,彰彰可考,既詳且久者也。充善以叛伏誅。當時之叛,亦并無與明為敵之志,不過桀驁不馴,不守屬夷禮節(jié)耳,以此誅死。其后馴服無擾,直至太祖,在建號天命之初,對明猶朝貢不輟。太祖身自朝明者三次,皆見《明實錄》。明寵以高官,既為都督,又進龍虎將軍,則《清實錄》亦自載之。而又自謂與明為敵國,自古未嘗臣服,則徒自失實,煩史學家為之糾摘,于清實無加損也。太祖之建號天命,本自稱為金國汗,而亦用中國名號,自尊為天命皇帝。其實并非年號,并未以“天命”二字為其國內臣民紀年之用。特帝業(yè)由太祖開創(chuàng),在清史自當尊為開國之帝,入關后相沿以天命為太祖之年號,則亦不足深辯。至太宗改稱天聰,亦是自尊為天聰皇帝,非以紀年。觀太宗修《太祖實錄》,屢稱天聰皇帝,為不可分離之名詞,可以見之。《太祖實錄》成于天聰九年,時雖尚無帝制之心,而已有為國存史之意,亦見志量之不同其他夷酋。《實錄》既成,明年又實行建國,去舊國號之金,而定為清。觀其以夷稱君為滿住,后即就改為滿洲,以名其國。則清之為清,亦就金之口音而變寫漢字,謂為清國耳。而清之一朝,實定名于是。故天聰十年,有大舉動,改元崇德,則真用為年號,不自稱崇德皇帝矣。國號為清,乃禁人稱金;國名為滿洲,乃禁人稱女真。《清實錄》中有“禁人稱珠申,務令改稱滿洲”之文。珠申即女真之對音,亦即肅慎以來之古音也。逮世祖繼統(tǒng),混一中國,天命、天聰,皆成年號。帝統(tǒng)既定,就其開國以后之世系,以一朝定制。
清朝大歷史 作者簡介
孟森,字莼孫,號心史,江蘇武進人。中國歷史學家,中國近代清史學科杰出奠基人,在傳統(tǒng)治史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論研究方法,開創(chuàng)了明清斷代史研究之先河,對明清史研究影響深遠。代表作品有《明朝大歷史》《清朝大歷史》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