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箸代筆 本書特色
談及人生誘惑,列夫·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將其描繪為三個侵蝕自己的魔鬼,并對應分析了自身抵御力:“一、賭博 欲——可能戰勝的。二、肉欲——極難戰勝的。三、虛榮欲—— 一切中*可怕的。”作者平素與煙酒無緣,卻性喜美食;愛屋及烏,也嗜讀美食文字。收入本集的蕪詞,就是翻覽飲饌雜著之暇時,品味菜肴小吃之余閑,記錄的與飲食有關之零言碎語,姑且算是以箸代筆的成果吧。
箸代筆 內容簡介
書名《箸代筆》,取“以箸代筆,以酒代墨,縱論古今”之意。全書由近八十篇與飲食有關的散文、隨筆組成。按主題分為四輯,共十六萬字左右。**輯《扁大枯酥》,集合了一組介紹美味佳肴的隨筆。作者通過講述追尋美食故事,分享品評飲饌感受,勾勒出美味佳肴的豐富特點和獨特魅力。第二輯《馬鈴薯也有春天》,為談論小吃、糕點、水果等食品的文字。作者在介紹這些平民百姓生活中的常見食品時,注意發掘與這些食品密不可分的風土人情,適度插入古今名人與這些食品有關的軼事,涉筆成趣,看點頗多。第三輯《好吃得讓人慚愧》,著重談論飲食文化。作者通過鉤稽飲食掌故,漫議飲食風俗、習慣、器皿、民謠等,展示了食文化的廣博內容。第四輯《界外高手》,收入一組由飲食引發的議論文字。作者將個人閱讀心得與人生感悟巧妙交融,借談論飲食,切入話題,談歷史,談時事,談人物,談書本,談戲劇,談文化,揭示了飲食中蘊蓄的豐厚人文背景和深刻人性。
箸代筆 目錄
箸代筆 節選
上樓下樓 又到食蟹季節,談論擂姜潑醋、剝蟹賞菊的話題,一年中數 這一時期*為甚囂塵上。 報刊中、廣播電視里、微信朋友圈間……充斥著持螯話蟹的 圖文、聲音與視頻。有掉書袋表述東晉名士畢茂世那“一手持蟹 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情狀的;有詮釋李 太白那“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意境的;有演繹寶黛釵們秋日在大觀園辦螃蟹宴,綴句題詠那熱 鬧場景的…… 當然,*好看的還要數那些述說近現代名媛逸士嗜蟹食蟹的 軼事—— 現代國畫大師溥心畬,出身清代皇室,詩、書、畫俱佳,性 喜美食,尤嗜大閘蟹,且食量極大,一餐食蟹三十只尚不覺飽, 剝下的蟹殼堆得老高,竟至“對坐的人都看不到先生臉了”。 章太炎夫人湯國梨是近代婦女運動先驅,擅詩詞,精書法。 我在學生時代就熟誦她的那首豪氣勃發的《酒興》:“興酣落筆書 無法,酒后狂歌不擇腔。一任旁人窺冷眼,自扶殘醉倚晴窗! 孰知這位享有“曠代清才,直與賀、柳并轡”美譽的浙江烏鎮籍 女子,對大閘蟹亦情有獨鐘,還吟過“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 必住蘇州”之秀句。湯國梨在姑蘇前后生活幾近四十載,以九十 八歲高齡終老蘇州。據其孫子回憶,老人家晚年依然耳聰目明, 牙齒不落,可以讀書作詩,能嗑瓜子,還要吃蟹。 宋慶齡也酷愛食蟹,盡管每次吃完螃蟹,都會出現皮膚過 敏,仍難擋誘惑,經常是先服抗過敏藥,再去品蟹,頗有“冒死 吃河豚”氣概。一九七六年金秋時節,“四人幫”倒臺,國人紛購螃蟹,吃“一母三公”成為時尚。聞訊興奮不已的宋慶齡立即 告訴工作人員自己要吃螃蟹,而且一定要吃“一母三公”。工作 人員知道宋慶齡特別喜歡吃蟹黃充盈的母蟹,從旁提醒她:“還 是母的好吃。”宋慶齡卻毫不猶豫地說:“先吃‘一母三公’,再 吃母的!”她把這次吃蟹,當成了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儀式。 但以上諸則名人嗜蟹故事,與近日在武漢出現的一個欲跳樓 男子被大閘蟹誘惑放棄輕生的舉動相較,對蟹的酷嗜度似乎都不男子欲跳樓 眾人勸解六小時未果/好朋友一兜螃蟹救下輕生男》 的消息披露: 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昨天站在漢南微西小區三號樓外 墻水泥板上,以跳樓相威脅六個多小時。各路人馬好話說 盡,可他卻不肯回心轉意。正當大家束手無策之際,誰料, 他的一個好朋友提著一兜螃蟹來喊他喝酒,他竟然被美食誘惑選擇了放棄跳樓,讓人啼笑皆非。 從本條消息所配現場照片可見,該男子是赤膊站在三層樓外墻水泥板上,樓下滿是圍觀者。各大門戶網站和新聞客戶端廣泛 轉載了此則奇葩信息,網友讀罷,不禁腦洞大開,爭相發聲留 言: @天真的小涯:我跟朋友說,你們再不請我吃大閘蟹, 我就跳樓!結果,他們勸我跳梁子湖,因為有螃蟹。 @這娃子不孬:大閘蟹:我真的這么重要???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御宅A君:其實,他是在看 他基友有沒有買蟹回來。 @突如其來的希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絕望的世界只 有美食不可辜負! …… 萬語千言,極盡調侃之能事。 漫畫大師豐子愷自小隨父學會食蟹,終身酷嗜。成年短暫茹 素,后來有選擇地開葷,尋恢復了“永遠神往”的吃蟹。其女兒 豐一吟說,有一年豐子愷裝了假牙,咬不動蟹鉗,便要一吟陪他 去王寶和酒店吃蟹酒,替他咬蟹鉗。一吟問他:“為什么這樣喜 歡吃蟹?”豐子愷沒有直接回答,卻發了一通感慨:“單憑這一 點,我就和弘一大師有天壤之別了。所以他能爬上三樓,而我只 能待在二樓向三樓望望! 豐子愷畢生服膺弘一法師,一九四八年歲尾在廈門佛學會演 講時,曾形象地提出一個塵世生活“三層樓論”。他認為僅滿足 錦衣玉食的物質生活者,棲身在“**層樓”;專心學術文藝的 精神生活者,住在“第二層樓”;而居于“第三層樓”的,只有 追究靈魂來源、宇宙根本的宗教徒,他推崇弘一法師就是“人生 欲”很強,腳力很大的“第三層樓”居民。上段回答女兒一吟之 問,他也演繹了這種人生觀點。 嘻!豐子愷那廂正為自己缺乏腳力,沉湎蟹癮,爬不上人生 的“第三層樓”而慚愧不已,孰料,這邊卻有一個荊楚青年為了 滿足食蟹之欲,竟從已爬上的三樓又自覺下到了一樓! 面對此情此景,真不知是該說“蟹之味鮮,魅莫大焉”,還 是應說“人之差別,判若云泥”。 二○一五年十月十一日夜,合肥城南稻香樓畔 扁大枯酥 赴寧,晚間在夫子廟秦淮河畔的一家名叫“金谷園”的飯莊吃 宴,席中上菜時,服務員托來一只白瓷長盤,盤中央放著數枚色澤枯 黃的扁圓餅子,上面澆著芡汁;長盤兩頭則分別綴放著一堆翠綠色的 炒嫩菊花葉,和圓餅一齊散出撲鼻香氣。在南京朋友指導下,取來 圓餅,咬食一口,并以箸夾少許嫩菊花葉佐餐。略微咀嚼,便覺酸 甜、清香滿嘴;細細品嘗,則鮮美、香脆、松酥諸般滋味俱集…… 忙不迭地享用著這款前所未食的美味,邊好奇地探問菜名, 不想,竟得到一個惡俗至極之詞:“扁大枯酥”。當地朋友說,菜 名就是此道菜諸般特點的綜合:扁者,謂其形;大者,謂其狀; 枯者,謂其色;酥者,謂其質。 這是一味以火工見長的南京傳統名肴,廚師制作時,先將豬 肉、豬肥膘和生荸薺分別剁成米粒大小,加入雞蛋黃、面粉和蔥 姜末、精鹽、紹酒等調料,攪拌均勻,做成圓餅,再經煎、捺、 炸等工序烹制而成。上桌前,肉餅上須澆淋由雞清湯、醬油、白 糖、紹酒、醋、水淀粉勾制的芡汁并麻油。至于備好佐餐綠菜, 那也是關乎進食這道菜完美與否的不可或缺部分。而在遴選綠菜 14時,嫩菊花葉之外,嫩豌豆頭亦為常被采納的一種。 中國廚藝,品評菜肴不僅推崇色、香、味、形,對命題菜名 也十分講究。美味可口如扁大枯酥者,顏色卻如此單調乏觀,形 狀卻如此委瑣不堪,名字卻如此黯淡無神,也只有用“丹漆不 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來解釋了。 記得從一部介紹蝴蝶種類與生活習性的科普片中,看過這樣 一則趣事:在峨眉山、神農架等國內西南部和中部山區,生活著 一種學名叫“枯葉蛺蝶”的名貴蝴蝶。它姿美色麗,翩翩飛舞 時,露出翅膀的背面,色彩大都為絨緞般的墨藍色,閃動著耀眼 光澤。前后翅點綴著白色小斑點,外緣鑲嵌著深褐色波狀花邊; 前肢中部更橫有一縷金色曲邊寬斜帶紋線,恰如佩著一條漂亮綬 帶。這種優雅精靈*令人叫絕處,在于有著使自己形態、斑紋、 顏色等跟周圍自然界物體相似,借以保護自身不被天敵捕食的極 強擬態能力。當它兩翅并攏停息在樹枝上時,翅腹面呈枯葉色, 從前翅頂角到后翅臀角處有一根深褐色的橫線,加上幾絲斜紋, 酷似葉脈。翅里間雜有深淺不一的灰褐色斑,極像葉片上的“蛀 孔”及“霉斑”。一眼看去,純同一枚行將凋謝的枯葉——呵, 斑斕蝴蝶王國內艷美絕倫的皇后,有時竟也枯如槁木!若非自熒 屏上親眼睹見,如此神奇之例誰會置信? 這擺放在席中的扁大枯酥與那棲息在枝頭的枯葉蛺蝶一樣, 俱為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卓異之倫。 二○○四年五月十六日凌晨,合肥城南羅小店
箸代筆 作者簡介
王暉,男,1963年5月生于合肥。現任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文化新聞分會副會長;合肥晚報副總編輯兼江淮晨報副總編輯,高級編輯。中作協會員,合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兼職),合肥市作協副主席。 撰寫的200余篇散文、隨筆、雜文(近60萬字)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報紙副刊和《隨筆》、《四川文學》、《雨花》、《清明》、《安徽文學》、《北方文學》等刊物發表;其中100余篇作品被《散文海外版》、《博覽群書》、《雜文月刊》、《雜文選刊》、《讀者》等刊物選載。92篇作品入選國內51部年度權威散文、雜文、文史選集和5部《安徽文學年鑒》。另有10余篇藝術論文在國內大學學報及《美術報》、《書與畫》等報刊發表。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散文集《人語驛邊橋》,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獎(文學類)二等獎。撰寫的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論文作品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報人散文獎、第十四屆中國新聞獎銅獎、安徽新聞獎一等獎等獎項90余次。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