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聞道學術作品系列·吹簫小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58424
- 條形碼:9787567658424 ; 978-7-5676-584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聞道學術作品系列·吹簫小集 本書特色
這本小集,題名“吹簫”,正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想,盡管當年生活艱苦,三年困難時期,店中貨架皆空,在糖擔邊上嚼著那一小條麥芽糖,真有滿滿的幸福感。知堂晚年也有賣糖的回憶,《兒童雜事詩·夜糖》云:“兒童應得念文長,解道敲鑼賣夜糖。想見當年立門口,茄脯梅餅遍親嘗。”作者在《藥味集·賣糖》的附記中又作了引申:“看一地方的生活特色,食品很是重要,不但是日常飯粥,即點心以至閑食,亦均有意義,可惜少有人注意,本鄉文人以為瑣屑不足道,外路人又多輕飲食而著眼于男女,往往鬧出《閑話揚州》似的事件,其實男女之事大同小異,不值得那么用心,倒還不如各種吃食盡有滋味,大可談談也!敝弥皇桥e例,其實無不可談也。如果要設一個門檻,那就是既要給人以思想,又要給人以知識。這本小集就是順著知堂的意思來的。
聞道學術作品系列·吹簫小集 內容簡介
在這本小集的《題記》里,作者回想起童年時聽到餳簫聲,欣欣然奔出家門去買糖的情景。轉眼問,他已年逾花甲了,時間如水流逝,光陰大可珍惜,讀讀書,或寫點什么,在我無非是消遣歲月,只是讓生活 加充實罷了。
聞道學術作品系列·吹簫小集 目錄
憶得素兒如此梅/一
韋明鏵小記/五
王喚的功績/九
太湖冰封/一六
江蘇老行當寫真/二二
七襄公所往事/四二
鄭州書緣/五〇
蘇州虎蹤/五六
寒山蘭閨畫史/六八
奇人周時臣/七八
“七塔八幢九饅頭”/八九
《樂昌分鏡》本事/九八
“常賣”考/一〇二
《儒林外史》中的泰伯祠/一〇九
細書微刻/一二五
……
聞道學術作品系列·吹簫小集 節選
揚州韋明鏵,四九年生人,若按虛歲,今年七十了。他并不想學湖上笠翁,“避人作壽走天涯”,反倒讓我寫點什么,所謂雪泥鴻爪,總歸前緣。我從未寫過明鏵,此次卻有意要去湊趣,*省事的是寫首賀壽詩,或寫副賀壽聯,詩和聯都可虛可實,可惜我都做不來,只好寫篇短文,聊作嘏辭。 我何時何地又是何機緣,認識明鏵,真有點想 不起來了。只記得九十年代中期,我在《蘇州雜志》做編輯,在那黝黯的北間里編他的來稿。當時他還不用電腦,稿子都是手寫的,一張紙三百格,有時十來張,厚厚一疊,塞在信封里,掛號寄來。他的字寫得中規中矩,有點右軍的味道,應該是下功夫臨過帖的。至于文章,合乎我的胃口,也就來得正好了。 當時陸文夫先生是雜志的主編,他的原則是非寫蘇州不登,明鏵是沖著這本雜志來的,也就寫了一組蘇州和揚州的文化現象比較,如《揚州腳,蘇州頭》,談明清兩地風俗;《揚州調,昆山腔》,談兩地戲曲淵源;《揚州刀,蘇州片》,談兩地古董作偽;《揚盤,蘇意》,談兩地文化異同。由于他的知識構架完整,文字講究,行文也有尺度,在我當時看來。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者了,好作者的稿子,不需要編,規范一下就可發稿了。某年,我編了一組“沈復與《浮生六記》”的專稿,約了陳夢熊、江慰廬等先生,雜志印出后,給明鏵看到了,他就給我來信,說沈復早年隨父至“邗江幕中”,后來他自己又“就維揚之聘”,蕓娘是死在揚州的,落葬“揚州西門外之金桂山”,蕓娘死后,沈復“復至揚州,賣畫度日”因此要談《浮生六記》,揚州的內容不可或闕。這個題目出得好,但也只有明鏵能寫,就向他約稿,于是他寫了一篇《尋找蕓娘》,蕓娘固然是找不到了,但這篇文章寫得實在精彩,不失為研究《浮生六記》的佳作。 一九九七年歲末,我奉調古吳軒出版社,明鏵找我,說當地編了一套“揚州文化叢書”,要想出版,后來我推薦給蘇州大學出版社,印出以后,廣受歡迎,還得了中國圖書獎。如果要說到這套書的始作俑者,那應該也是明鏵。在這套書里,明鏵自己寫了一冊《揚州掌故》,其中“揚蘇談薈”一輯專談揚州和蘇州的文化關系,既談蘇州文化在揚州,也談揚州文化在蘇州,包括當年在《蘇州雜志》上寫的兩地文化比較,當然都作了修訂。他說:“在江南文化圈里,有許多重要的城市。*能代表江南文化精髓的,應當是揚州和蘇州。南京和杭州都是舊京,因而多少有了幾分帝王氣,從而失卻了江南文化的平民色彩!泵麋f熱愛揚州,以半世精力來研究揚州,涉及廣闊,開掘深刻,但他*關心的,也還在揚州的平民文化。 明鏵是揚州文化專家,與南京薛冰先生,與不佞,被人戲稱江南文化的“鐵三角”,凡出版社組稿,經常是三人湊在一起,如百花文藝出版社的“江南風月叢書”、“古城舊蹤叢書”,上海書店出版社的“夢中江南系列”,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城市文化叢書”,東南大學出版社的“鄉愁城市叢書”,古吳軒出版社的“晚清社會新聞圖錄”,等等。我有一個比喻,這正像是玩牌,三人的牌技雖有高下,但打的路子差不多,也就玩得起來。 P4-6
聞道學術作品系列·吹簫小集 作者簡介
王稼句,蘇州人,一九五八年生。一九八二年大學畢業,先后供職于蘇州市文聯、蘇州雜志社、古吳軒出版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一九九零年以來印書八十馀種,近作有《夜航船上》《坊間藝影》《縱橫姑蘇》《年畫》等。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