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的地理內容領域與能力框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430609
- 條形碼:9787520430609 ; 978-7-5204-306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的地理內容領域與能力框架研究 內容簡介
《中學地理教科書研究叢書·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的地理內容領域與能力框架研究》率先對我國初中、高中的地理課程內容圖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統計了分值與頻次兩項數據,涉及OECD七個學習領域中的兩個領域,即“人文/社會科學(地理)”和“科學/自然科學(地球科學/空間/天文)”。在研究方法上,我們也有創新,采用了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熱圖疊加分析、初中與高中地理課程內容圖譜相關性分析等分析方法。 《中學地理教科書研究叢書·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的地理內容領域與能力框架研究》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對我國初中、高中地理課程能力框架和內容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這有助于了解我國初中、高中地理課程在不同內容維度對學生未來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為今后我國的地理課程改革、課程修訂提供了數據支撐,也為我國中學地理教科書編寫、課堂教學、評價考試提供了重要的參照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
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的地理內容領域與能力框架研究 目錄
**節 OECD課程內容圖譜項目介紹
第二節 我國課程內容圖譜項目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我國地理課程內容圖譜的研制
第二章 我國初中“人文地理(HGE)”課程能力框架熱圖分析
**節 我國初中“人文地理(HGE)”分值熱圖分析
第二節 我國初中“人文地理(HGE)”頻次熱圖分析
第三節 我國初中“人文地理(HGE)”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
第四節 總結
第三章 我國初中“地球科學(NSE)”課程能力框架熱圖分析
**節 我國初中“地球科學(NSE)”分值熱圖分析
第二節 我國初中“地球科學(NSE)”頻次熱圖分析
第三節 我國初中“地球科學(NSE)”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
第四節 總結
第四章 我國初中地理課程能力框架熱圖整體情況分析
**節 我國初中“人文地理(HGE)”和“地球科學(NSE)”分值熱圖疊加分析
第二節 我國初中“人文地理(HGE)”和“地球科學(NSE)”頻次熱圖疊加分析
第三節 我國初中地理課程整體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
第五章 我國高中“人文地理(HGE)”課程能力框架熱圖分析
**節 我國高中“人文地理(HGE)”分值熱圖分析
第二節 我國高中“人文地理(HGE)”頻次熱圖分析
第三節 我國高中“人文地理(HGE)”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
第四節 總結
第六章 我國高中“地球科學(NSE)”課程能力框架熱圖分析
**節 我國高中“地球科學(NSE)”分值熱圖分析
第二節 我國高中“地球科學(NSE)”頻次熱圖分析
第三節 我國高中“地球科學(NSE)”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
第四節 總結
第七章 我國高中地理課程能力框架熱圖整體情況分析
**節 我國高中“人文地理(HGE)”和“地球科學(NSE)”分值熱圖疊加分析
第二節 我國高中“人文地理(HGE)”和“地球科學(NSE)”頻次熱圖疊加分析
第三節 我國高中地理課程整體分值和頻次二元分析
第八章 我國初中、高中地理課程能力框架與內容體系的分值相關性分析
**節 我國初中、高中地理課程能力框架與內容體系的分值對比分析
第二節 我國初中、高中地理課程28項能力素養要素的分值對比分析
第三節 我國初中、高中地理課程能力框架與內容體系的分值相關性分析
第九章 研究結論與思考
**節 我國中學地理課程的特色
第二節 我國中學地理課程能力素養與內容主題的診斷與啟示
第三節 對我國地理課程的思考
附錄
附錄1 能力素養要素對應工作表
附錄2“人文地理(HGE)”內容對應工作表
附錄5“地球科學(NSE)”內容對應工作表
后記
基于OECD課程內容圖譜的地理內容領域與能力框架研究 作者簡介
王民,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地理奧賽工作組組長,教育部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主編(中圖版)、普通高中地理教科書主編(中圖版)。主要著作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地理學科能力研究》《中小學理科教材難度國際比較研究(高中地理卷)》《中學理科課程標準國際比較與研究(地球科學卷)》等。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