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發現衢州非遺之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191398
- 條形碼:9787206191398 ; 978-7-206-1913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現衢州非遺之美 本書特色
非遺之美,美在她久經歲月的滄桑,美在她孕育著一方土地的古老文化。刻畫了衢州非遺的發展脈絡,為歷史留下一份記錄底稿,引導人們感知過去、認識現在、探索未來,進而讓衢州非遺在新舞臺新空間中,美美與共,煥發出自身獨特的魅力和價值。通過再現、再造、再生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衢州非遺充滿行走的力量。
發現衢州非遺之美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衢州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一本關于衢州非遺文化的書集,是對衢州非遺文化項目的一次系統梳理,為的是讓人們記憶衢州曾經的過往,延續悠久的文脈。 本書作者秉承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文化擔當,將目光投向衢州的非遺項目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用心、用情、用力思考和尋找衢州非遺的未來和方向,期待讓古老非遺更多地融入現代生活,用公眾喜聞樂見的新潮方式去講述非遺故事,試圖喚起公眾對“文化遺產”的思念,喚醒更多人的文化自覺,一起傳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重新成為“國潮”。
發現衢州非遺之美 目錄
春神歸來,大地回春
Part.2 國家級非遺項目
高腔不老,再續春秋
婺劇*后的絕技,藏在了江山
中秋之夜呼龍來,香火紛飛祈豐收
走出廟堂,今人祭孔
爛柯落棋處,人間出圣地
指尖懸絲,演繹悲歡離合
紙薄情長,千年技藝翻新章
引吭喝彩,福滿萬家
針魂歸來,術惠于民
重綻華光,歷久彌香
瓷中美人“脫胎”記
Part.3 省級非遺項目
獅舞人間,守護安康
湯湯衢江水,永流楊炯情
遠去的“老腔”,道盡人間事
一爐鐵火,映紅百年匠心
家家習武,不傳無德之人
開化龍頂:錢江源頭有好茶
竹馬耍高蹺踩,開春迎新舞起來
枯木逢春,弦歌不輟
窯火凝珍,瓷村依舊
道士下山,傳世武林
飄蕩百年的民樂天籟
香酥凍米,只為齒留香
山歌鼓樂,唱響豐收的序曲
剪出喜氣,剪出祝福
鳳凰山下一壺春
Part.4 市級非遺項目
“衢州三怪”
東方“灰姑娘”王鐘英優良品德垂范后世
雙橋粉干風吹成
清明吃艾粿,不怕陣雨澆
方寸天地問雕畫千情百愿
漁鼓聲中道盡千古事人間情
山上藏圣旨,山下潛龍潭
開化蘇莊炊粉:蒸出來的功夫美食
馬金豆腐干:松黃香嫩,風味綿長
這碗龍門口扁食,何以傳世百年?
才下舌尖,又上心問
情深義重的良心手工面
城隍信仰演變成的百姓狂歡
余東竹編,一絲一縷編織慢時光
昔日貴妃乘涼處,千古時光流韻長
酒香如許,丸定乾坤
衢江明果寺,故事何其多
一門絕技驚四省,救死扶傷美名揚
雖由人作,宛自天工
披一身蓑衣任煙雨
老底子的米酒味,靠誠懇留香
桃李樹下,聽寸勁拳音
聽蜂嗡嗡,和蜂絮語
蛋殼之上也有小宇宙
爐火烤出人間至味
虛實之美,盛滿水墨眷念
開時病詳解先河
《舌尖上的中國》說它是*好的螺螄
后記
發現衢州非遺之美 節選
春神歸來,大地回春 文/徐麗 徐聰琳 祝春蕾 節氣,一如魚鱗瓦背上緩緩升起的炊煙,針針走秀,編織著屬于中華民族的漫蕪時光。 位于衢北深山九華鄉外陳村的梧桐祖殿,是中國唯一一座供奉春神句芒的廟宇。水磨青磚,山巖石板,隔著寂美的古巷夕陽,行走在九華鄉妙源村村口的梧桐祖殿外,竹海隨風搖曳,半壁山色皎然沉落在山腳那條名喚“廟源”的小溪中。在這里,梧桐祖殿的青墻黛瓦,天井中懸掛著的二十四節氣燈籠,都會在每年“立春”那天被熱鬧的鞭炮聲喚醒與點亮。 從*初的梧桐祖殿的發現,到恢復祭祀、申報國遺、入選世遺……當我們親近“九華立春祭”,就如同親近那些銘刻在節氣背后的光陰故事。 初見梧桐祖殿 2001年,為躲避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正在參與浙江省旅游普查工作調查的汪筱聯來到當時還叫外陳村的妙源村。在村中梧桐峰下的一處老建筑里,汪筱聯沒有想到,自己即將與一段蒙塵的傳說不期而遇。 春雨如瀑,這棟被村人作為木材加工廠和碾米廠同時使用的老建筑上,一塊匾額引起了汪筱聯的注意,他回憶道:“當時雨很大,這棟建筑正面大門上的泥層經雨水沖刷后剝落,顯露出了梧桐祖殿四個綠漆大字。而且這棟建筑正面有三扇門,不像是民居的樣子,我當時就猜測這應該是座古廟。” “這里原來是個廟,供奉的是梧桐老佛。”村民無意間的告知,印證了汪筱聯的猜想,同時也激發起了他濃厚的好奇——十年浩劫中,神像焚毀,劫后余生的古建筑群已不多見。作為旅游資源調查和地方文史研究學者,這里引起了汪筱聯的重視,在其后的幾年間,汪筱聯將這座殿宇作為重點調查研究對象。 “在尋訪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棟建筑在1933年曾經大修,1949年后遭到較為嚴重的毀壞,一度被用作村里的鋸板廠和碾米廠。此外,不少年長的村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同一點——廟里供奉的‘老佛’背后長著一對翅膀。在中國的神話體系里,背后長翅膀的神仙并不多。”一次次地尋找村中老人調查考證后,汪筱聯還有了另一個“意外”的發現:這座隱于深山的梧桐祖殿,在新中國成立前曾有立春廟會和中秋廟會。每逢春節,這里都要做戲、祭祖,熱鬧非凡。“這很可能是全國唯一保存著的春神廟,梧桐老佛就是春神句芒!” 2004年,在汪筱聯及一眾有識之士的不斷奔走呼吁下,鋸板廠和碾米廠終于從廟內搬走。村民們自發捐款,湊了三四萬元對神廟進行修復,并根據村里老人的回憶和《山海經·海外東經》中對春神“鳥身人面,乘兩龍”的描述,用梧桐木雕出了“身穿白衣,腳馭兩龍,背負雙翅,右手持規,左手握五谷”的春神形象,立于梧桐祖殿中,并在大殿左右兩側墻壁上,繪有二十四節氣主題的壁畫做裝飾。 春神出山與祭典恢復 2005年立春,梧桐祖殿開始了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次立春祭祀。此番“春神出山”受到了各界的關注。隨后,梧桐祖殿久已流傳、一度中斷的立春祭祀儀式整體得到了恢復和完善。 而今每逢立春,九華鄉妙源村的人們都用*樸素的方式來迎接春天的到來,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吉時到,迎春……”立春那天,祭春活動在司祭吶喊聲中隆重開始。殿內是悠揚的鐘鼓聲,殿外禮花綻放、鞭炮齊鳴,整個梧桐祖殿成了沸騰的海洋。 “向春神敬獻祭品……”豬頭、牛頭、羊頭、年糕等寓意豐富的祭品被送入殿內案桌上,村民們手拎精心準備的青菜、水果、糕點等點心籃子置于案幾;“向春神敬獻花籃……”身著深色中式服裝的禮生和眾多代表抬著花籃依次從大殿正門躬身走入殿內向春神行禮。隨后,在主祭、陪祭一句句洪亮的吟唱中,眾人齊聲喝彩。在場的人都帶著虔誠、敬意,祈求風調雨順、物豐民阜。 祭春儀式結束后就是鞭春牛儀式。這是立春祭中的重頭戲,含有鞭策耕牛努力耕作,使農作物收成更好的祈農之意。人們一邊趕著黃牛,一邊說著彩話。芒神扮演者向觀眾撒花生、糖果…… P3-5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