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4796
- 條形碼:9787568084796 ; 978-7-5680-847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 本書特色
1.針對性:本書針對雷達裝備維修性,系統研究了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包括雷達裝備維修性概念、要求、建模、分配、預計、設計、分析、驗證與評定、評估方法及應用等,內容完整,層次清晰,針對性較強。 2.邏輯性:本書從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入手,介紹雷達裝備維修性“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用?怎么評?”,將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相結合,層層遞進,邏輯性較強。 3.創新性:本書針對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方法,研究了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指標體系、指標賦權方法、評估模型及應用,構建了完整的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體系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主要包括雷達裝備維修性的相關概念、維修性要求與確定、維修性建模、維修性分配、維修性預計、維修性分析、維修性設計、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維修性評估方法,內容系統性、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本書可作為雷達裝備保障工程、雷達工程、預警裝備技術保障等相關專業的學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從事雷達裝備論證、研制、生產、使用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 目錄
1.1基本概念1
1.1.1維修的相關概念1
1.1.2維修性的相關概念5
1.1.3維修工程與維修性工程7
1.2維修性與其他通用質量特性9
1.2.1可靠性與維修性9
1.2.2測試性與維修性9
1.2.3保障性與維修性10
1.2.4安全性與維修性10
1.2.5環境適應性與維修性11
1.3維修性理論形成與發展12
1.3.1國外維修性理論形成與發展12
1.3.2國內維修性理論形成與發展14
1.4維修性理論的研究現狀16
1.4.1維修性設計要求生成方法16
1.4.2維修性建模與方法17
1.4.3維修性分配17
1.4.4維修性預計18
1.4.5維修性分析19
1.4.6維修性設計20
1.4.7維修性試驗與評價21
1.4.8維修性評估方法21
思考題22
參考文獻23
第2章雷達裝備維修性要求與確定31
2.1概述31
2.1.1維修性要求的概念31
2.1.2維修性要求的作用32
2.2雷達裝備維修性設計要求33
2.2.1雷達裝備維修性定量要求33
2.2.2雷達裝備維修性定性要求41
2.3雷達裝備維修性工作要求49
2.3.1維修性及其工作項目要求的確定50
2.3.2維修性管理要求52
2.3.3維修性設計與分析要求54
2.3.4維修性試驗與評價要求58
2.3.5使用期間維修性評價與改進要求59
2.4雷達裝備維修性要求確定61
2.4.1維修性要求確定原則61
2.4.2維修性要求確定過程61
2.5維修性要求確定方法62
2.5.1基于約束條件的維修性指標確定方法62
2.5.2基于QFD的維修性設計要求確定方法65
2.5.3基于公理設計的維修性設計要求確定方法69
思考題71
參考文獻71
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目錄第3章雷達裝備維修性建模73
3.1概述73
3.1.1維修性模型概念73
3.1.2維修性模型分類74
3.1.3維修性建模原則與程序75
3.1.4維修性模型確認77
3.2維修性物理模型77
3.2.1維修職能流程圖78
3.2.2系統功能層次圖79
3.3維修性數學模型80
3.3.1維修性函數81
3.3.2串行作業模型82
3.3.3并行作業模型83
3.3.4網絡作業模型84
3.3.5維修工時模型85
3.3.6系統任務維修性模型86
3.3.7多元回歸模型86
3.4維修性建模方法87
3.4.1基于實例與回歸分析的維修性建模方法87
3.4.2基于故障樹分析的維修性建模方法90
思考題96
參考文獻97
第4章雷達裝備維修性分配99
4.1概述99
4.1.1維修性分配的目的與原則99
4.1.2維修性分配的條件與因素101
4.1.3維修性分配的指標與層次101
4.2維修性分配的程序102
4.2.1裝備使用需求分析102
4.2.2裝備維修職能分析102
4.2.3裝備功能層次分析103
4.2.4可修復件維修頻率確定103
4.2.5維修性指標分配103
4.2.6分配方案可行性分析與權衡103
4.3維修性分配的方法104
4.3.1常用維修性分配方法104
4.3.2平均修復時間分配方法106
4.3.3*大修復時間分配方法112
4.3.4故障檢測率分配方法113
4.3.5故障隔離率分配方法113
4.4維修性分配的應用114
4.4.1雷達站級維修活動流程框圖114
4.4.2雷達裝備功能層次框圖115
4.4.3雷達裝備維修性分配應用示例115
思考題118
參考文獻118
第5章雷達裝備維修性預計121
5.1概述121
5.1.1維修性預計的目的與原則121
5.1.2維修性預計的條件與依據122
5.1.3維修性預計的指標與層次123
5.2維修性預計的程序124
5.2.1收集資料124
5.2.2維修職能與功能分析125
5.2.3定義維修結構樹125
5.2.4確定維修性相關數據125
5.2.5建立維修性預計模型和輸出報告125
5.3維修性預計的方法126
5.3.1常用維修性預計方法126
5.3.2平均修復時間的預計方法143
5.3.3*大修復時間的預計方法144
5.3.4故障檢測率的預計方法145
5.4.5故障隔離率的預計方法145
5.4維修性預計的應用146
5.4.1時間累積預計法預計雷達裝備平均修復時間146
5.4.2回歸預計法預計雷達裝備維修時間148
思考題149
參考文獻149
第6章雷達裝備維修性分析151
6.1概述151
6.1.1維修性分析的目的151
6.1.2維修性分析的信息來源153
6.1.3維修性分析的要點153
6.2維修性分析的內容154
6.2.1維修性信息分析154
6.2.2維修性設計特征分析155
6.2.3維修性綜合權衡分析155
6.3維修性分析的技術與方法156
6.3.1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156
6.3.2壽命周期費用分析160
6.3.3綜合權衡分析161
6.3.4維修可達性分析164
6.3.5維修性模型分析166
6.3.6風險分析166
6.3.7對比分析167
6.3.8虛擬維修分析167
思考題169
參考文獻169
第7章雷達裝備維修性設計171
7.1概述171
7.1.1維修性設計的目的171
7.1.2維修性設計的特點172
7.1.3維修性設計的過程173
7.2維修性設計準則制定173
7.2.1維修性設計準則制定的目的與依據173
7.2.2維修性設計準則制定的過程174
7.3維修性設計的一般內容177
7.3.1簡化設計177
7.3.2可達性設計178
7.3.3模塊化設計180
7.3.4標準化和互換性設計182
7.3.5防差錯和識別標記設計183
7.3.6維修安全性設計184
7.3.7測試性和故障診斷技術設計185
7.3.8維修人素工程設計186
7.4維修性設計的其他內容186
7.4.1全壽件維修性設計186
7.4.2單壽件維修性設計189
7.4.3短壽件維修性設計191
7.4.4環境因素的維修性設計192
7.4.5戰場搶修與搶修性設計197
7.4.6不工作狀態的維修性設計200
7.5軟件維修性設計201
7.5.1軟件體系結構設計201
7.5.2軟件編碼規則202
7.5.3軟件錯誤控制方法203
7.5.4軟件維護204
7.6維修性設計的應用205
7.6.1雷達裝備顯控臺維修性設計205
7.6.2雷達裝備虛擬維修性設計211
思考題214
參考文獻214
第8章雷達裝備維修性試驗與評價217
8.1概述217
8.1.1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目的217
8.1.2維修性試驗與評價分類218
8.1.3維修性試驗與評價方式219
8.2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程序220
8.2.1制訂試驗與評價計劃220
8.2.2進行試驗組織221
8.2.3實施試驗223
8.2.4收集與處理數據225
8.2.5評定試驗結果226
8.2.6編寫試驗與評定報告227
8.3維修性試驗與評定方法227
8.3.1維修時間平均值的檢驗227
8.3.2維修時間平均值和*大修復時間的檢驗230
8.3.3維修工時率的檢驗232
8.3.4故障檢測率和隔離率的檢驗234
8.3.5故障虛警率的試驗方法238
8.3.6維修性定性評定方法239
8.4維修性試驗與評定的應用242
8.4.1雷達裝備平均修復時間試驗與評定242
8.4.2雷達裝備維修性虛擬試驗與評價245
思考題248
參考文獻249
第9章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方法251
9.1概述251
9.1.1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方法研究目的及意義251
9.1.2國內外裝備維修性評估研究現狀253
9.1.3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方法存在的問題257
9.2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指標體系259
9.2.1評估指標體系確定的原則259
9.2.2評估指標體系建立的流程259
9.2.3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260
9.3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組合賦權方法262
9.3.1賦權原則及方法262
9.3.2改進IAHPIVIFE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指標賦權模型
263
9.3.3雷達裝備維修性組合賦權實例分析268
9.4雷達裝備維修性灰色評估模型及其應用272
9.4.1灰色系統理論272
9.4.2雷達裝備維修性灰色評估模型274
9.4.3雷達裝備維修性灰色評估模型的應用277
9.5雷達裝備維修性灰色TOPSIS評估模型及其應用281
9.5.1灰色TOPSIS法原理281
9.5.2灰色TOPSIS法評估模型283
9.5.3評估模型的應用284
9.6改進VIKOR法的雷達裝備維修性評估模型及其應用288
9.6.1多準則妥協解排序法原理288
9.6.2改進多準則妥協解排序法評估模型289
9.6.3評估模型的應用291
9.7本章小結295
思考題296
參考文獻296
雷達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 節選
1.1 基本概念 1.1.1 維修的相關概念 1.維修 維修是指裝備從接收到退役報廢,使其保持或恢復規定狀態所進行的全部活動。它是對裝備進行維護和修理的簡稱。這里的維護是指為保持裝備規定狀態所做的工作,包括例行清洗、擦拭、潤滑、涂油、檢查、調校,以及補充能源、燃料等消耗品,又稱保養。修理是指為恢復裝備規定技術狀態所做的工作,包括檢測、故障隔離(判斷),故障排除,故障修復后的測試,以及翻修等。由此可見,裝備維修不僅包括裝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時進行修復,以恢復其規定技術狀態,而且包括在發生故障前,預防故障以保持規定技術狀態所進行的活動。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維修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照維修目的與時機,可以分為預防性維修、修復性維修、改進性維修和應急性維修。 (2)按照維修對象是否撤離現場,可以分為現場維修和后送維修。 (3)按照裝備的狀態,可以分為故障前維修和故障后維修。 (4)按照維修對象是否拆離原來所在位置,可分為原位維修和離位維修。原位維修是直接在裝備上進行的維修,適合于故障較簡單和具有可更換單元的裝備。離位維修需拆離裝備進行維修。離位維修耗費人力、物力和時間,但是會有良好的維修環境和條件,及充分的維修手段。 (5)按照是否預先有計劃安排,可以分為計劃維修和非計劃維修。一般認為,預防性維修屬于計劃維修,修復性維修是非計劃維修。但從實用的觀點出發,維修人員將在任何方便之時進行維修—兩者都會有。具體的維修工作是裝備可靠性、維修性、可用性和耐久性以及使用環境的函數。 2.預防性維修 GJB 451A―2005《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對預防性維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的定義:通過系統檢查、檢測和消除裝備的故障征兆,使其保持在規定狀態所進行的全部活動。包括預先維修、定時維修、視情維修和故障檢查等。 預防性維修是在發生故障之前,以時間為依據,在指定的時間點之前完成事先計劃和安排好的檢查和修理工作,以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行功能,使裝備保持在規定狀態所進行的各種維修活動。它根據生產計劃和經驗,按規定的時間間隔進行停機檢查、解體、更換零部件,以預防損壞、繼發性毀壞及生產損失。這種維修方法也就是普遍采用的計劃維修或定期維修,如大、中、小修等。 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主要包括:潤滑保養、操作人員監控、使用檢查、功能檢測、定期(時)拆修、定期(時)報廢、綜合工作。 預防性維修是為了發現并消除潛在故障、避免故障的發生、防患于未然。 (1)預先維修 GJB 451A―2005《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對預先維修(proactive maintenance)的定義:針對故降根源采取的識別、監測和排除活動。 預先維修,又稱故障前維修(proactive maintenance)、主動維修,它針對可能引起裝備產生故障的“故障源”(root causes of failure)、不拘泥原來設備結構進行設備改造、從根本上消除故障隱患、逢修必改的維修方式。 主動維修目的是預防設備出現功能失效狀態,適用于設備先天不足(存在設計、制造、原材料缺陷)以及進入耗損故障期的設備,是保持設備完好性水平、降低維修費用的主要手段。 (2)定時維修 GJB 451A―2005《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對定時維修(hard time maintenance)的定義:產品使用到預先規定的間隔期時,即按事先安排的內容進行的維修。它是預防性維修的一種方式。 定時維修,又稱定期維修、周期性預防維修,它是指依據規定的間隔期或固定的累計工作時間或里程,按事先安排的計劃,對設備的檢查、更換、修復和修理。 定期維修適用于已知壽命分布規律且確有耗損期的裝備,這種裝備的故障與使用時間有明確的關系,大部分項目能工作到預期的時間以保證定期維修的有效性,即適用于有明顯和固定損壞周期的設備整體或者部件。例如,按照一定速度磨損、老化的機械、塑料或者橡膠部件,按照一定速度腐蝕的金屬部件,按照一定速度揮發或者蒸發的介質等。 定期維修的優點始便于安排維修工作,組織維修人力和準備物資;缺點是存在維修過度(維修周期偏短、部件其實沒有故障)和維修不足(維修周期偏長、部件已經出現故障)的問題,需要對裝備的故障周期、性能和壽命劣化規律非常了解才能準確判斷維修周期,當然這是具有很大技術難度的,同時也要評估可能存在的技術風險(維修不足)。 (3)視情維修 GJB 451A―2005《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對視情維修(on-condition maintenance)的定義:對產品進行定期或連續監測,發現其有功能故障征兆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維修。它是預防性維修的一種方式。 視情維修是通過檢測、監控掌握裝備的狀況,對其可能發生功能性故障的項目,作必要的預防性維修。視情維修適用于耗損故障初期有明顯劣化征兆的裝備,并需有適當的檢測手段和標準。其優點是維修的針對性強,能夠充分利用零部件的工作壽命,盡可能有效地預防故障。 視情維修又稱狀態基維修、基于狀態的維修、狀態監控維修。 狀態基維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CBM)是對設備進行狀態監測,根據監測信息而進行維修決策的管理模式。狀態基維修適用于可實施監測、易于實施監測、監測信息可以準確定位故障的設備,而且實施裝備監測防止故障發生應該比事后維修或者其他預防維修更經濟才可行。目前可以采用的狀態監測方式包括振動監測、油液分析、紅外技術等。 隨著監控手段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形成了狀態監控維修(status monitoring maintenance),即對一種型號(或一批)裝備的總體進行連續監控,通過統計分析,確定該種(批)裝備或其某些重要項目的可靠性水平,以判定其是否能夠繼續使用;如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就應進行維修(例如更換一批某型元器件或部件,盡管其中有些還未損壞)。狀態監控維修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被監控項目的使用壽命,但必須以項目故障不危害裝備的使用安全或任務完成為前提。 視情維修的重點是檢查當前使用的功能是否正在或即將失效。工程中常用的方式是點檢定修,即按照一定規則和周期由操作人員和專職點檢人員對設備進行的人工巡回檢查,了解裝備故障傾向,再進行維修計劃決策。點檢定修適用于可以通過人的感官或者借助簡單工具儀器進行檢查診斷的設備,這種維修模式可以與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結合起來進行。 (4)故障檢查 故障檢查(Failure-finging)是檢查裝備是否仍能工作的活動。它是針對那些后果不明顯的故障,所以它適用于平時不使用的裝備的隱蔽功能故障。通過故障檢查可以預防故障造成嚴重后果。 3.修復性維修 GJB 451A―2005《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對修復性維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的定義: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