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發展運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6241
- 條形碼:9787516426241 ; 978-7-5164-262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發展運營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外企業理論的綜合評析和傳統思維觀念的系統轉變為先導,通過對動力形態、動力結構、動力組態與企業功能、企業類型、企業邊界之間因果網絡關系的全方位研究,對本性結構、行為機制、目標體系與政策杠桿、運營模式、行為疾患之間交互反饋關系的多層次解析,對功能變革、基因變革、組元變革的內涵和道路,以及對企業愿景和方法的融貫性探討,形成了三階動力、進取人假設、聚勢運營原理、超循環競合理論、遞階變革五位一體的企業發展運營學說,揭示了企業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在研究范式上,基于自組織和再組織的系統動力學研究,實現了企業的邊界、主體、本體、外體和變革五大運營與管理體系的內在耦合,發展了動力學、組織行為學和運營管理學的內在融合,呈現了管理學基礎科學的一種新視野、新思維和新架構。
讀者對象主要是管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咨詢診斷工作者,企業行為和企業成長、組織科學和系統科學研究人員。
企業發展運營學 目錄
**章 企業運營原理 1
**節 成長性和成熟性 1
一、企業發展與動力的二維圖景 1
二、企業發展的五種基本類型 4
第二節 三階動力系統與企業功能特性 6
一、主體動力的結構與特性 7
二、運營體動力的結構與特性 8
三、超循環體動力的結構與特性 8
四、三階動力系統的Y 型關系結構 9
五、三階動力系統對企業特性系統的決定性作用 12
六、三階動力系統的全息性 16
第三節 基因型和表現型 17
一、三階動力系統偶聯強化組態 17
二、偶聯強化組態的類型和企業形態 18
三、企業DNA 和企業基因圖譜 22
第二章 企業功能邊界 26
**節 企業邊界的功能形態和變化原理 26
一、企業邊界理論述評 26
二、企業邊界三態說 29
三、企業職能邊界及其調節機制 29
四、企業規模邊界及其調節機制 32
五、企業運營邊界及其調節機制 36
六、企業三種邊界的整體觀 39
第二節 邊界形態與動力組態 40
一、企業邊界的五種基本類型 40
二、決定企業邊界的動力基礎 42
第三章 企業行為系統 47
**節 主體的本性結構和行為機制 47
一、人性假設理論述評 47
二、人生假設和進取人 50
三、進取人的本性結構 51
四、進取人的行為機制 53
五、目標、理念和策略 55
六、原動力系統基模 57
第二節 運營體的本性結構和行為機制 60
一、生產要素理論述評 60
二、能量結構和聚勢運營 63
三、聚勢運營的本性結構 64
四、聚勢運營的行為機制 68
五、目標、理念和策略 72
六、元動力系統基模 74
第三節 超循環競合體的本性結構和行為機制 77
一、資源空間理論述評 77
二、共生空間和超循環競合 80
三、超循環競合的本性結構 84
四、超循環競合的行為機制 86
五、目標、理念和策略 89
六、源動力系統基模 91
第四章 企業組元特性 94
**節 主體組元的行為特征和價值取向 94
一、主體動力的層級性和對偶性 94
二、四大主體動力的差異性和統一性 95
三、個體動力與團體動力的比較分析 99
四、原動力激發引導三要領 101
第二節 運營體組元的行為特征和價值取向 104
一、運營體動力的六合性和交匯性 104
二、六大運營體動力的差異性和互補性 105
三、元動力組織發揮三要領 111
第三節 超循環體組元的行為特征和價值取向 113
一、超循環體動力的圈層性和鑲嵌性 114
二、四大超循環體動力的差異性和統一性 116
三、互動動力與聯動動力的比較分析 121
四、源動力開發利用三要領 123
第五章 企業運營模式 126
**節 主體動力模式與企業管理特性 126
一、個體動力模式與企業管理特性 126
二、團體動力模式與企業管理特性 132
三、主體動力模式比較分析 137
四、主體動力模式復雜性序列圖譜 138
第二節 運營體動力模式與企業經營特性 140
一、獨立動力模式與企業經營特性 141
二、統合動力模式與企業經營特性 145
三、運營體動力模式比較分析 151
四、運營體動力模式復雜性序列圖譜 152
第三節 超循環體動力模式與企業商業特性 154
一、互動動力模式與企業商業特性 155
二、聯動動力模式與企業商業特性 162
三、超循環體動力模式比較分析 168
四、超循環體動力模式復雜性序列圖譜 170
第六章 企業行為疾患 173
**節 進取異化和主體動力衰竭 173
一、進取異化的主要傾向、表現和原因 173
二、主體動力衰竭的主要領域、表現和原因 176
三、主體動力系統疾患的綜合分析與對策 179
第二節 聚勢失衡與運營體動力黏滯 180
一、聚勢失衡的主要傾向、表現和原因 180
二、運營體動力黏滯的主要領域、表現和原因 184
三、運營體動力系統疾患的綜合分析與對策 188
第三節 競合扭曲和超循環體動力迷失 189
一、競合扭曲的主要傾向、表現和原因 189
二、超循環體動力迷失的主要領域、表現和原因 192
三、超循環體動力系統疾患的綜合分析與對策 195
第七章 企業變革體系 197
**節 系統自組織和系統再組織 197
一、Y 動力的自組織特性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197
二、自組織與再組織的概念關系 199
三、Y 動力再組織的自組織基礎和依據 200
第二節 系統再組織的層次和方式 203
一、功能變革的內涵、道路和特性 203
二、基因變革的內涵、道路和特性 206
三、組元變革的內涵、道路和特性 210
四、自組織疊加再組織的超成長性 213
第三節 形態系統偶聯特性與遞階變革 218
一、組元系統偶聯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18
二、模式系統偶聯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19
第四節 行為系統內聚特性與遞階變革 221
一、本性結構內聚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21
二、行為機制內聚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22
三、政策杠桿內聚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24
四、目標體系內聚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24
第五節 效應系統依存特性與遞階變革 225
一、企業功能依存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26
二、企業形態依存特性與遞階變革之“慧” 227
第八章 企業愿景和方法 229
**節 主體運營與管理的愿景和方法 229
一、享受企業人生:至尊追求和至高境界 229
二、主體化運營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231
第二節 運營體運營與管理的愿景和方法 234
一、增強核心能力:企業能力和企業競合力 234
二、本體化運營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239
第三節 超循環體運營與管理的愿景和方法 243
一、營造卓越發展空間:環境內化和減量化過程 243
二、外體化運營與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245
第四節 再組織運營與管理的愿景和方法 249
一、走上強勢永續之路:經營周期和發展周期 249
二、再組織運營與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251
參考書目 256
企業發展運營學 節選
**章 企業運營原理
**節 成長性和成熟性
企業強勢永續、經久不衰的奧秘在哪里?在企業發展的動力系統。動力系統的形成和形態、結構和機制、作用和演變,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的生產、再生產及經營管理過程,決定著企業運營與發展的方向、道路、模式和特性,決定著企業的活力、定力、競爭力、合作力、創造力和成長力,決定著企業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性質和狀態。簡言之,動力是內在的,發展是涌現的!
一、企業發展與動力的二維圖景
企業發展,就一般規律而言,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演變過程。從質與量的基本存在的意義上來說,企業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與特性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持續增長,二是企業的系統進步。具體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和特征。
1. 規模擴張
主要表現為投資擴張,資產積聚,生產擴大,人力、設備、土地、廠房增加;經營范圍擴大,產品品種增多,市場占有率擴大,供銷渠道增多;公司并購,上市融資,集團組建,跨國經營;營業額、總收入、市值和現金流量的增長。這是一種外延性的動力和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形式和外在表現。早期的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Adam Smith,1776)、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90) 的企業成長理論,主要就是集中于基于社會分工的規模經濟或大規模生產規律的探討;戰略成長理論的鼻祖伊戈爾·安索夫(Igor Ansoff,1965)則更多地強調產品和市場范圍,盡可能向良性的特長領域或有關聯的經營項目發展,包括擴大現有經營項目和市場占有率、開發新產品、開發市場和多樣化經營四類企業成長戰略。
2. 結構進化
主要表現為組織分化,分工細化,協作深化;資源整合,產業升級,企業重組,流程改進,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數字技術的應用,人才、資本、部門、機構、制度、體制的重組和優化; 產品、服務、生產、經營、運營和管理質量的提高;負債結構和流動性優化;協同性、穩定性、可控性增強。這是一種內涵性的動力和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內在保障。被譽為現代企業成長理論奠基人的伊迪絲·彭羅斯(Edith T. Penrose),在《企業成長理論》(1959)中主要強調管理資源對于企業成長的作用, 認為企業成長理論是一種純內因成長論,企業使用自己擁有的生產資源所產生的服務或者說未用完的生產性服務的繼續可利用性是企業成長的原動力;后續著名經濟學家錢德勒(Chandler,1962)的管理與技術成長理論、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1977)的經營成長理論,也都相應地強調管理協調機制或中高層管理者在企業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3. 效益提高
主要表現為勞動、土地、資本、設備和資源利用率提高,成本、能耗、應收款、生產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降低;利潤和股東收益、工資和員工福利增長,投資回報率、資金利潤率、勞動生產率和銷售利潤率提高,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實現。內部經濟,主要是企業的規模效益和邊際收益的*大化, 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外部經濟,主要是環境資源的維護和社會福利的增長, 是企業社會效益的實現。效益提高,是一種外延性發展和內涵性發展、外延性動力和內涵性動力在企業經營目標定位和可持續發展意義上的綜合體現。沒有效益的企業就談不上發展,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地位;長期沒有效益,企業就會走向衰落和消亡。
4. 能量增強
主要表現為加工能力增強,輸出能力增強,超額利潤增長,發展速度加快; 核心能力、應變能力、抗風險能力增強;自主性、能動性、突破性、跨越性、超越性增強;融資、兼并、購并和資本運作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張力、輻射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外部聯系、合作和交往增多,外部支持力增強;社會貢獻度提高,社會影響力增大,知名度、美譽度提高。顯然,這是一種外延性動力和內涵性動力有機結合的內在積累,也是外延性發展和內涵性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是企業規模擴張、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的集中體現,又是企業走向更大、更強、更快和更具可持續發展性的深厚基礎。
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在推動企業發展中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正向關系。一般來說,企業持續增長,以規模擴張和能量增強為主要特征,主要反映出企業的一種成長性(Growth)或成長性張力,是企業發展的**位的和決定性的力量,其中,規模擴張是企業持續增長的基礎形態,能量增強是企業持續增長的高級形態;企業系統進步,以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為主要特征,主要反映出企業的一種成熟性(Maturity)或成熟性張力,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內在保障, 其中,結構進化是企業系統進步的基礎形態,效益提高是企業系統進步的高級形態。成長性決定成熟性,成熟性又制約成長性,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在持續增長的成長性張力和系統進步的成熟性張力相互沖突又相互依存、相互約束又相互促進的矛盾運動中才得以實現的,這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般規律,稱為成長性與成熟性法則或GM 法則。
按照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的兩個維度,我們可以建立一組考察企業動力與發展及其增長與發展、進步與發展、成長與發展、成熟與發展的概念關系和效應關系的二維圖景,即成長性和成熟性張力曲線。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兩種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種合力效應。它們不是各自獨立、相互分離的兩個過程,而是一個相互交織、相互約束,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過程。企業正是在這種“成長—成熟—再成長—再成熟”和“增長—進步—再增長—再進步” 相互交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由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這條由成長性張力(F1)與成熟性張力(F2)漲落起伏、交替作用的過程所形成的企業發展的基本軌跡,即動力與發展的張力曲線,正是企業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形象表達。
二、企業發展的五種基本類型
一般來說,當規模擴張、能量增強等持續增長的力量比較強大的時候,企業發展的成長性張力就比較大,企業發展就具有較多的高成長性的傾向;而當結構進化、效益提高等系統進步的力量比較強大的時候,企業發展的成熟性張力就比較大,企業發展就具有較多的高成熟性的傾向。反之,當規模擴張、能量增強等持續增長的力量比較薄弱的時候,企業發展的成長性張力就比較小,企業發展就具有更多的低成長性的特點;而當結構進化、效益提高等系統進步的力量比較薄弱的時候,企業發展的成熟性張力就比較小,企業發展就具有更多的低成熟性的特點。根據成長性張力和成熟性張力的作用關系,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五種*基本的企業發展形態和公司類型。
1. 高成長高成熟型企業(A 型)
無論是持續增長的動力還是系統進步的動力,無論是成長性張力傾向還是成熟性張力傾向都比較強,在規模擴張、能量增強的同時,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也具有突出表現,說明企業在成長性和成熟性上具有較強的駕馭能力和協調能力, 因而,這是一種快速而穩定的健康型、理想型企業,一種充滿活力和秩序、競爭力和成長力的企業,具有高度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其典型形態就是“巨人公司”。世界和中國500 強中存活50 年至100 年或者100 年以上的企業多屬于這種類型。
2. 高成長低成熟型企業(B 型)
具有較強的持續增長動力和較弱的系統進步動力,較強的成長性張力傾向和較弱的成熟性張力傾向。在規模擴張和能量增強方面表現突出,但在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方面表現不佳。這類企業往往具有很強的活力、生長力和短時期的競爭力,但持續增長、持續擴張的能力往往比較脆弱,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因而,是一種快速而不穩定的弱健康型企業,增長能量往往難以持久, 具有突出的偏離穩定地可持續發展的傾向,其典型形態是“巨嬰公司”。一些靠機會一夜暴富的爆發型企業、外強中干的虛胖型企業多屬于這種類型。
3. 低成長高成熟型企業(C 型)
具有較強的系統進步動力和較弱的持續增長動力,較強的成熟性張力傾向和較弱的成長性張力傾向。在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方面有良好表現,但規模擴張和能量增強方面明顯不足。這類企業往往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較穩定的生存空間, 但缺乏內在活力和外在競爭力,因而,是一種低速但比較穩定的弱健康型企業, 具有突出的偏離快速地可持續發展的傾向,其典型形態是“侏儒公司”。許多小型終端銷售公司和為大企業配套加工的小型生產企業多屬于這種類型。
4. 低成長低成熟型企業(D 型)
無論是持續增長動力還是系統進步動力,無論是成長性張力傾向還是成熟性張力傾向,都比較薄弱,不僅在規模擴張和能量增強方面欠佳,而且在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方面處于較低層次,說明企業的發展能力和協調能力較差,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成長力比較薄弱,因而,這是一種低速的又不太穩定的弱小型企業,具有脆弱的可持續發展的傾向或可持續發展的前景難以確定的傾向,其典型形態是“幼嬰公司”。大部分處于起步階段或初級階段的小型企業多屬于這種類型。
5. 亞成長亞成熟型企業(E 型)
介于高成長和低成長、高成熟和低成熟之間的一種發展類型企業,無論是持續增長動力還是系統進步動力,無論是成長性張力傾向還是成熟性張力傾向,無論是規模擴張和能量增強,還是結構進化和效益提高,都處在不高不低、時高時低、平衡與不平衡、協調與不協調之間,因而,這是一種中速中度穩定的亞健康型企業,一種有一定活力、競爭力和成長力的企業,又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特性。國內外企業中占70%以上的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和大中型企業都屬于這種類型, 因而也是一種“眾態公司”。
一般來說,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大多是在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方面保持了較好的平衡,在成長性和成熟性之間保持了合理的張力,并隨著企業的發展,成長性和成熟性日益充分,兩種張力的互動空間也愈益擴大,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的平衡能力、駕馭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進而推動企業沿著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充滿活力地一步步走向強盛,成為強勢永續的大中型企業,甚至發展成為獨霸一方的巨人公司;而不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大多也是因為企業的成長性或成熟性相對不足, 兩種張力的互動空間比較狹窄,或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的平衡駕馭能力比較薄弱, 很容易走向張力極點,一旦超越這個極點,就偏離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走向困境和崩潰,成為曇花一現的公司。
在現實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內部或外部的種種情況,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兩種張力之間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則是絕對的。但是,當企業的成長性力量(持續增長)長期占主導地位,逐漸失去成熟性力量(系統進步)支持的時候, 或者當企業的成熟性力量(系統進步)長期占主導地位,逐漸失去成長性力量(持續增長)支持的時候,企業發展就會偏離甚或脫離有序漲落和持續擴張的軌道, 即偏離甚或脫離持續增長和系統進步相互依存的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終走向崩潰或消亡。一些巨嬰公司之所以一夜之間迅速垮塌,往往是因為在企業快速增長、迅速膨脹的過程中,不注重內部結構與質量的調整和改善,缺乏成熟性張力有效作用,失去了增長或擴張的內在結構性支持;一些侏儒公司之所以經不起市場和競爭的沖擊,*終敗落,往往也是因為長期滿足于簡單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經營結構,在規模擴張上缺乏作為,缺乏成長性的有效張力,失去了和諧進步的增長條件或者抗衡外部競爭的規模實力。
企業發展運營學 作者簡介
路志川,先后就讀于邯鄲市職工大學工業企業管理專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管理專業、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專業;曾任邯鄲制氧機廠宣傳部干事,中共邯鄲市委講師團經濟教研室副主任,中共邯鄲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處女作《企業素質的概念模型》發表于《經濟科學》1988年第2期;代表作《超成長系統——企業強勢永續的奧秘》于2015年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是河北省社會科學重要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路云沛,邯鄲學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畢業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曾任河北鋼鐵集團邯鋼公司大型軋鋼廠質檢員、綜合管理辦公室業務主管。
- 主題:管理學基礎科學,國內外首創學科
該書的貢獻和特點主要(但不限于此)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呈現了企業管理與決策的一種新思維和新觀念;第二,呈現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基因和機理機制;第三,呈現了企業理論研究的一個新架構;第四,呈現了企業發展運營學的新視角。 本書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很接地氣,具有視野開闊,觀點新穎,思想深刻,知識性強,信息量大的突出特色。是一部值得管理學界和實業界認真品讀和參考研究的鼎新力作。 ——金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 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 該書在管理學領域的最大貢獻,是從系統動力學的視角,以現代企業發展運營學的新形態,向我們呈現了一種新的思維范式、學科范式和研究范式,實現了企業的邊界、主體、本體、外體和變革五大運營與管理系統的內在耦合。 該書突破了傳統經營管理學局限于職能管理和部門管理的基本體系,也突破了傳統運營管理學局限于生產運營或生產作業的基本結構,并以一種“大一統”的企業發展運營學的全新架構和內容體系,破解了“學術叢林”狀態的困局,使得各路企業理論和方法如同“萬鳥歸林”一般,有了一個共同的家園。 ——周建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