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集聚視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鎮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3749
- 條形碼:9787522703749 ; 978-7-5227-03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集聚視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鎮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充分吸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以集聚經濟學為理論依據,對清代山西的產業集聚、資本集聚、人口集聚,以及由以上集聚現象*終帶來的城鎮集聚等問題進行考察并加以理論分析,在豐富清代山西城鎮的研究成果的同時,對當代山西城鎮體系形成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剖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生性特征,并使讀者對清代中國中部地區城鎮發展狀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為區域經濟史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的同時,以古鑒今,為當代資源型省份未來走集中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及區域內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借鑒。
集聚視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鎮研究 目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三 相關概念界定
四 章節安排、重點、難點及分析思路
五 基本觀點、創新之處及不足
六 所用資料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方法
**節 文獻綜述
一 清代城市研究
二 清代山西城鎮的研究
第二節 理論方法
一 集聚理論發展脈絡
二 本書所運用的集聚機制
第三章 清代山西城鎮集聚發展的前提
**節 交通、驛路
一 陸路網絡
二 從省治太原輻射而出的驛路官道
三 茶道和糧道
第二節 人口的增加及城鎮人口構成
一 人口的增加
二 職業構成概況
三 城鎮居民的職業構成
第三節 社會發展水平的躍升
一 紡織業
二 煙草加工業
三 造紙業
四 皮毛加工業
五 釀造業
六 榨油業
七 鐵器制造業
八 煤炭開采業
九 池鹽業
十 陶瓷及玻璃制造業
第四節 活躍的晉商貿易
一 路線及范圍
二 從事行業
第四章 清代前期山西城鎮的恢復與發展
**節 明末清初城鎮的破壞
一 戰亂破壞的城鎮
二 因年久失修而遭破壞的城鎮
三 遭自然災害破壞的城鎮
第二節 清前期山西城鎮恢復及發展的前提
一 恢復城鎮發展的前提
二 山西行政區劃
第三節 清前期山西城鎮的恢復與擴建
一 對受災城鎮的重修與擴建
二 由于改朝換代而進行補修、增修的城鎮
三 統治需要而新設、徙址或降級改組的城鎮
四 城市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第四節 城池重建經費的來源
……
第五章 清代山西城鎮的深化發展
第六章 清代山西城鎮發展的特點
第七章 清代山西商業城鎮的集聚發展及理論分析
第八章 清代山西城鎮集聚發展的影響
結語
集聚視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鎮研究 作者簡介
喬南,女,1978年生,山西洪洞人,中共黨員,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經濟史碩士生導師,經濟史碩士導師組組長,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城市發展方面的研究。曾在德國埃森經濟管理應用技術大學訪學。任中國商業史學會理事、中國城市史學會會員、中國經濟史學會會員、山西省晉商文化研究會理事、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經獲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獎、山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山西財經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專著兩部,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十幾項,主持完成各類“十四五”規劃多項。在《中國經濟史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經濟問題》《蘭州商學院學報》《晉陽學刊》《教育理論與實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等期刊雜志發表論文數十篇。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